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在很多外国人看来,却并不是这样。
西方人普遍喜欢戴着傲慢的眼镜看东方。早前,英国广播公司曾报道过外国人对东方食物的评价,一名美国学者和一个美国国际事务领域的教授都曾公开点名,印度菜是出了名的难吃。
与此同时,美国广播公司的高级记者莫兰也跟着吐槽,中国菜也差不多的难吃。甚至美国另一名教授还声称,中国粗鲁的用锅炒菜,如此对待食材,就像是生活在原始时代……
如果大家注意一些外国的新闻就会发现,炒菜这事,好像欧美地区还真不炒菜,只有咱们有这习惯。
(美国记者称只记得中国菜盐放了很多)
在中国人看来,炒菜是非常家常的饮食习惯。但实际上,炒菜却是中国所独有的一种烹饪方法,这样做菜在欧美人的饮食文化中就没有。咱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烹饪美食的方法,到底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呢?
一、从文明的发源来看,炒菜这个事儿还真只能起源在中国当我们说起中国的文明发源时,都会提起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文明国家,种地这件事在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而这个很早的时间指的就是新石器时代晚期。
自古以来在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上就是农民的数量居多。老祖宗们不仅是要种地,为了能让更多人依靠这件事活下来甚至活的更好,他们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什么时间种、怎么种,都形成了系统性的理论。
(以种地为主题的古画)
比如耕种的时间,最早在《列子》中就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的说法。
这就决定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包括蔬菜,从古至今就是我们的重要食物构成。而炒这种烹饪方法,可以说是最有效能将蔬菜烹饪出多样口感的方式之一。从这一点上,我们就跟很多以捕猎得来的肉食海鲜为主要食物的欧美国家存在差别。
当然,欧美人并非完全不吃蔬菜,但炒菜这件事还真不是你想要就能迅速掌握的,它还有很多附加条件,对技巧和各种调味料要求也不低,即使是我国古代,炒这种方式也不是跟人们习惯食用熟食的时间线保持完全的一致。
(古代烹饪器具)
在夏商之前,人们已经开始发现用陶罐煮熟食物更容易消化,到了商代他们又学会用蒸的方式烹饪食物。
周代的烹饪技术已经算是比较成熟,方法也十分多样。
但根据《礼记·内则》里关于周天子专享八珍的记载,煎炸烹煮炖都有提及,就是没有炒,炒菜是到了南北朝才出现的,虽然还是没有成为主流烹饪方式,但已经被《齐民要术》提及。这个时间一提出来,可能比很多欧美国家整个历史还长。
(成书于北魏的《齐民要术》)
曾经有一位美国教授说,相比于中国菜,他们的烹饪像活在原始社会。你还别说,如果看中国菜的发展历程,再看看周代八珍的烹饪方法,这话真不算无的放矢。
二、不光是食材,烹饪用具也决定了欧美人很难在家里完成炒菜别看是非常日常的烹饪行为,其实炒菜对于工具那也是有要求的。
大家在看美食类节目的时候,有没有被大师傅们颠勺那一下折服?火焰在锅里升腾起来的那一刻,仿佛连食物的灵魂都跟着升华了。
对了,就是这一颠勺,就能看出炒菜对于锅的要求了。
(大厨颠勺)
首先锅的直径要大,这一点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欧美人常用的锅也有这样的特点。但有一定的纵深,可就跟欧美的平底锅有很大的差别了。
炒菜的时候往往需要多种食材以及调料进行混合,大家的烹饪时间都不一样,比如蔬菜和肉类,不可能用同一个时间标准来处理,这就需要厨师们把控各类食材下锅的顺序。
但当菜肴端上桌来的时候,我们却没有发现菜是菜肉是肉的情况,这是因为在烹饪的过程中,师傅们需要不停地进行翻炒,有时候颠个勺绝不仅仅是为了耍帅。
(猛火热油 颠勺翻炒)
那么问题来了,欧美人最常用的平底锅在完成翻炒甚至颠勺的动作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估计食材们不会乖乖听话,争先恐后往外跑一定少不了。
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趁手的锅都很难找到,炒菜对于欧美人来讲,可不就是艰难的挑战吗。
相应的,根据嘉定博物馆的藏品显示,我国可是在宋代就用上了口宽底深便于炒菜的铁锅。
(嘉定博物馆宋代铁锅)
三、对食物营养和口味的追求也决定了欧美人很难接受炒菜研究完历史的问题,回到现代,其实即便是现代的饮食观念也决定了欧美人不喜欢炒菜。
在中国的饮食观念里,一道好菜最重要的是色香味俱全,又要好看还要好吃,想想都是一种感官盛宴。
而在欧美人的眼中,对于食物营养与健康的追求被提到了很高的高度。
如果大家身边有健身的朋友,或者患一些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通常会有控制饮食的要求,观察他们的饮食制定,你会发现少油少盐简单烹饪几乎就是标准原则。
(牛排沙拉)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平时接触的沙拉,这就是一种标准的欧美饮食习惯,烹饪已经简单到把蔬菜洗一洗淋上酱汁生吃,这样确实是更加健康,但也实在有些难以下咽。
而炒菜,添加的油脂和复杂调料都很多,要想味道好,也不一定能做到少盐,比如川湘菜系,很多名菜就是以重口著称。
这就跟欧美人的饮食观念比较背道而驰了。
以上这些文化、历史、器具和健康观念的原因,综合在一起,也就导致了炒菜在中国非常普及,但在欧美却很难被接受的结果。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鱼翅与花椒》的作者付霞·邓洛普还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总结出了另外的原因。
(《鱼翅与花椒》)
在她看来,这件事甚至可以跟文化传承与自我保护联系在一起。
她认为坚持自我是一种安全的生活方式,如果吃别的国家的菜,一体筷子下肚,就有可能失去自己的文化归属、动摇最根本的身份认同,这也算是一场冒险了。
西方地域文化不同和蔬菜种植卫生标准差距大,中国种植农作物用到农药化肥和有机肥,农药残留和有机肥的细菌污染不高温烹煮怎么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