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一世渡劫
编辑︱一世渡劫
前言许多人抱怨,有人阔了就翻脸,意思是一旦有了钱成了权贵,立即远离童年耍小,将小、初、中的同学拉黑,把曾经的通讯录统统删除,不再和过去的朋友、乡亲、熟人联系。
这类人称之为"阔了就变脸",被人所不耻,骂其忘本,动不动用"苟富贵勿相忘"来相劝。
大衣哥朱之文记得这句话,不愿意做那种"阔了就变脸"的人,富贵之后仍守在村庄,和耍小、邻居、族人、远亲等相伴生活。
朱之文以为,"不忘本"的选择,可以使他获得乡亲的交口称赞,但世事难料,他不在,乡亲们还是乡亲们;他在,乡亲们就是吸血虫。
朱之文春节的烦恼大年初三,山东菏泽朱楼村,朱之文住宅门口挤满了拜年的人。那场面真个人头攒动、水泄不通。
说是拜年,却两手空空,只为恭维几句吉祥话,然后换得红包一二。
他们有些是本村村民,有些是外地居民,死死地守在朱之文门口,期待着开门接客的时候,这么多人给你拜年,不意思意思的话,也太不够意思了吧!
朱家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对聚集门口的人只能避而不见,拒不得赶不得骂不得,朱之文大小是个名人,做法稍微有点出格,影响很不好。毕竟,无数手机准备录视频,这些人巴不得闹出动静,好蹭蹭流量。
朱家人已经分不清这群人是第几波拜年的了,进入腊月后,门口的人越来越多,一波接一波,都赶着趟打秋风。
被这么多的人堵门讨红包,朱家人这春节过的闹心!
其实朱之文家门口就没断过人,比较有名的一例,前不久有一位外地老汉,硬在门口坚持了一个月,非得见朱之文一眼,诉说一下个人苦楚,讨几两碎银花花。
朱之文始终没见他。
更出名的是一位妇女,自北京而来,堵朱之文大门,要求朱之文给她实实在在的帮助,给她一百万就走,这位妇女同样执着,坚持了三天,才悻悻离开。
朱之文为什么不帮帮他们呢?不满足他们小小的愿望呢?
有人说朱之文拔根汗毛都比那些人腰粗,朱之文身家果然如此么?
朱之文的收入估算2011年,朱之文穿着破旧绿色大衣参加《我是大明星》综艺节目,用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征服了在场评委。
自此走红,人们称他为"大衣哥"。
节目之前,朱之文是普通的山东农民,家里很穷。
节目之后,朱之文扬名了、发达了,邀请商演的人多了起来,也有了出场费,还逐年提高。
毕竟,有名气的草根歌手不多,自身唱功尚可,收费相比之下又便宜许多。
没两年时间,朱之文家翻建了庭院,儿子也娶了个好媳妇,日子过得很惬意。
这些家庭花费对朱之文来讲,九牛一毛而已,据一位有心人初步估算,朱之文这些年来挣的钱,何止几千万!
朱之文从2013年到2019年据不完全统计收入,七年共收入15938万元。
2013出场费2.8万,208场,计230万,
2014出场费2.9万,208场,计582.4万,
2015出场费4.7万,220场,计1304万,
2016出场费7.2万,222场,计1584万元,
2017出场费8万元,219场,计1752万元,
2018出场费24万,208场,计4992万元,
2019年出场费25万元,230场,计5750万元统计下来就是,15938万元。
据说现在是一首歌是5万元,当然他也存在着亲情价,几千也唱,一两万也唱。
这些不算他代言150个品牌商的费用,当然这只是前面7年的估算情况,到现在的6年时间还未统计在内。
朱之文借国泰民安东风,短短十几年,便挣了多少人几辈子都挣不到的财富,按照常理分析,他应该腰缠万贯,随后进城买车买楼,远离乡土远离乡亲,和曾经穷困的自己彻底割裂。
可是朱之文另有打算,他选择继续留守在老宅里,和昔时的伙伴为伍,和老去的亲戚相守,和千年的邻居继续做邻居。
真的好么?前面讲到他没有帮助许多人,看样子他是有钱的,但实际上他已经做的很好了。
朱之文的“快乐”乡村生活朱之文选择留在朱楼村,以前干什么,现在依然干什么,只是干的少了些。
到庄稼里的做农活,他这体格子干起来真是带劲。
在自家厨房做大餐,环境符合农村条件,他也是似乎乐在其中。
吃饭也保持着原来的生猛状态,随便坐着,捧着大碗呼呼的吃。
朱之文住在村上,最为高兴的还是村民们。朱之文可不是忘本的人,挣到钱后没忘了给家乡做好事。
给朱楼村翻修幼儿园,花了3万。
给朱楼村买健身器材,花了2万。
给朱楼村解决灌溉用电,花了10万。
给朱楼村修建公路,花了50万。
以上只是统计了一小部分,可以说,当一个村里有了朱之文这样的有钱人后,村里的大小公共事务就有了着落,就有了出资人,村干部和村民都很开心。
逢年过节的,他对村上的困难户更是特别照顾,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这一笔细水长流的花费,真不敢细算的。
除此之外,朱之文这些年来没有只给村里办好事,他还热衷于其他公益事业的。
2019年向菏泽单县捐款140万。
2020年向武汉捐款40万。
2023年向发生地震的甘肃捐款200万。
这只是他捐款的冰山一角,也足足380万,若算上其他没有报道的,小千万怕是有了。
朱之文保持着本色,吃水不忘挖井人,知道自己的成功源于社会,也明白挣了钱就要回馈社会,以此才能长远。
可是,就算是他做到了这些,依然无法满足其他人的要求,每次他做慈善的时候,总有人嫌七嫌八的,说一些凉腔怪话。而有些人更是提出特别过分的要求。
朱之文无法摆脱的困境前面说了,朱之文留在村上,最开心的是村民们,除了能得到实惠的好处,还能借朱之文的名人效应做点副业,如拍拍视频、写写方案。可是最难过的也是这些村民们。
说好了大家一起穷,结果你却富了!
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周围人的红眼和嫉妒,以及莫名其妙的看不顺眼。
朱之文花了50万给村里修路,在村民眼里轻飘飘一句“只给村里修了个路”,还谈什么感谢之类,分明就是嫌修的短了花的少了。
按照村民的真实想法,朱之文那么有钱,起码应该给每户买一辆车,然后每年再封一个大红包,这才满意,真的就满意了么?
朱之文面临的糟糕环境可不止周围人的不满意,还有更多上门借钱的村民。
据他自己曝光出来的借据,短短一年时间,他就借出去了一百多万元。前来借钱的不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或是几十年不来往的朋友,又或是仅仅知道名子就套近乎的人。
这些人呢,借钱是非借不可,不借就赖在家里不走,借条也打,反正借了就不还,时间再久也不还。
个个还振振有词,凭本事借的,为什么要还?你那么多钱,用你一点怎么了?
朱之文是深受其扰,还无法摆脱,上门的都是客,上门的都是沾亲带故的,你不帮吧说你准备绝情,你帮吧就像个无底洞一样没完没了。
更过分的事情正在发生着,就在前不久,朱之文做了和强东一样的事,向村民们送春节礼品。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他精心准备的春节慰问品,自己亲自送到了每户家里,却被人家嫌弃退回来了,说是便宜货,他太抠门。
许多现金才符合他们的心意吧?朱之文在他们眼里到底是什么?
善人还是大户?
朱之文曾自己讲过,来的人要求不过分的话,他是能帮就帮的。时间久了,乐善好施好说话的名声扬名百里,所以就有了许多人慕名前来打秋风。
他家大门口,刮风下雨都挡不住寻求帮助的人,人们的要求只会更多,只会提出他永远无法满意下一个要求。
假如是你,面临这种情况,你会如何选择下一步呢?
大部分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那就是远离,实力允许的情况下,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朱之文,却走不了,因为他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农民歌手的形象。
结语每个人都有人情圈子,每个阶段也都有人情圈子,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要不停的换人情圈子,看了大衣哥朱之文现在的情况,应该理解了吧。
他因为一些原因不能离开,就得每天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要应付那些无聊的乞讨者,要应付那些永远吃不饱的邻居们,还不能做出无情冷血的举动。
难不难?
周围的人们,大概永远不会知足,朱之文会一直坚持在村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