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二队在武汉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工作的52个日夜

南京晨报 2020-04-28 15:49:11

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一个令人无法忘却的春天。受疫情影响,1月23日武汉封城,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在统一部署下,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紧急驰援。南京医护人员勇敢逆行,投入到战疫一线。

2月8日深夜,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到了组建江苏省第五批援湖北医疗队的通知,1小时内医疗队完成组建,第二天火速奔赴武汉,加入抗击疫情的大军之中。抵达武汉后,南京市二队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5新冠肺炎重症病房。医疗队迅速行动,物资清点准备,病房环境熟悉,医护排班建立,防护流程制定,应急预案演练等工作紧张而有序的进行。

出发前宣誓

飞机上的鼓舞

2月10日的深夜,南京市二队医疗队接到了收治病人的通知,短短2小时,完成47名患者的收治,次日,医疗队完成所有患者的梳理,医疗护理进入正轨。

科学创新,利用“糖果法翻身”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2月21日深夜,值班主治医师章文豪收到即将收治一例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信息后,第一时间进入红区,联合护理人员立即做好呼吸机安装、床单元的设置、气管插管器械和急救药品准备等工作。

2月22日凌晨1点,被推入病房的患者因缺氧导致呼吸急促,无法正常交流。章文豪医生当机立断,迅速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监护仪提示患者氧合改善。经过10小时的呼吸机支持治疗后,患者氧合情况又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重症医疗组长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施乾坤主任指示,患者出现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常规机械通气策略效果不佳,需考虑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危重病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通常需要6-8名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协作完成,此时的隔离病房内,常规实施俯卧位通气异常困难。如何省时、省人、省力完成这一操作,给医疗队出了难题。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团队的专科护士吕红提出了用“糖果法翻身”对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短短的几秒钟4位医护人员协同完成了操作,即提高了翻身效率,也降低了翻身过程中气溶胶形成的风险,保护了医务人员的同时也保护了患者。

精准施策,应用“盲法鼻肠管置入技术”+床边超声评估法

危重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是非常关键的,任何一点疏忽都会导致并发症发生。病区没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设备,面对新冠肺炎危重症的患者,仅仅靠经验是不够的,章文豪医生大胆应用传统的水柱法测压来进行中心静脉压的评估,指导患者的血容量管理,对后续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医疗队内营养与康复小组组长袁受涛主任指出,患者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后,返流误吸等风险使常规营养支持方案难以实施,导致患者病情恢复缓慢,并提出使用床边“盲法鼻肠管置入技术”,利用体位及置管时的特殊手法,短短的几分钟完成了鼻空肠管置入,为病人开通肠道内营养,患者的病情随之出现了转机。

隔离病房内,身着防护服无法使用听诊器进行查体, 进行CT检查等难度较大,他们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床旁重症超声技术动态、实时、可重复、多目标导向的作用,通过床旁超声系统地评估患者心脏、肺、肾脏、胃肠道及脑血管等多器官多部位的结构及功能,发现患者存在右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等问题。重症超声小分队每日多次的超声评估,为患者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实现了对病人的精细化管理。

经历七个日夜的奋战,患者的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呼吸机撤机试验通过,心肺功能及主要器官功能稳定,在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后,医疗组在患者气管插管后的第七天做出了拔除气管插管的决定。拔管过程患者剧烈的呛咳易导致大量飞沫及气溶胶形成,增加了感染风险,且患者的核酸检测尚未转阴。关键时刻,医疗队员没有退缩,此举成为光谷院区最快拔管的病例,拔管后患者的病情逐步恢复。

“面对各种危重病人的突发情况,我们从未觉得辛苦。因为作为一名医生,拯救一个病人,就是在拯救一个家庭。我们要做的不仅要让患者有放心,更要让患者家属安心。”医疗队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拔管后第一时间让患者和家人通话,并利用病房的手机帮助病人与家人建立微信视频联络。康复小组制定了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在餐食、生活起居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指导患者逐步下床活动,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耐力。

鼻空肠管放置

床边超声

团队合作,精细化管理+江苏经验推广应用

3月17日,一例气管切开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从外院转至病区治疗。3月18日深夜,患者突发心跳骤停,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湿透了所有在场人员防护服内的洗手衣,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肾上腺素……经过7分钟抢救后,患者自主心跳、生命体征恢复并逐步趋于稳定。

抢救成功的喜悦并没有维持多久,患者全身器官功能再次受创,无尿,他们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替代肾脏的功能,清除体内毒素,调整内环境;患者昏迷,气道分泌物多,呛咳差,无法自行排痰,常规吸痰难以吸到深部痰液易气道堵塞。章文豪医生用纤支镜,清理气道,保证其通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几乎对所有抗菌药物耐药,医疗队经验丰富的呼吸科和感染科主任,同队员共同研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病情反复波动,迁延不愈,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杜斌教授、邱海波教授亲临指导,肯定了二队的救治方案,增添了队员们信心。当患者的生命体征再次出现波动,重症精英迅速诊断患者合并张力性气胸,快速完成床边胸腔闭式引流,看着患者逐步稳定的生命体征,大家紧张的情绪得到了平复。

杜斌教授查房

邱海波教授查房

3月28日,根据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将病房内最后三名危重病患者护送至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病房清零,顺利关舱。南京二队在领队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戚建伟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坚定信念,与武汉人民同舟共济,发扬连续作战精神,顽强拼搏,以实际行动做到了科学防治、精准施策,52天的援鄂战疫,共收治确诊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88例,其中有32岁年轻危重症患者,有92岁高龄重症患者,还有胃大部切除术后严重营养不良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有合并严重瓣膜性心脏病继发严重心衰的患者,有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治愈出院79例,安全转定点医院9例,圆满实现了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医疗过程“零差错”的工作目标,向党、向祖国、向武汉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南京二队的光谷院区“关口前移”、“多学科合作”和“精细化管理”重症新冠肺炎救治理念,受到了孙春兰副总理的表扬,“糖果翻身法”应用于新冠肺炎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的操作流程、“盲法鼻肠管床边置入流程”等 “江苏经验”及“光谷院区经验”,在湖北各抗疫救治医院推广应用。

心梗的患者

92岁高龄患者

章文豪医生和战友们“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誓言,鲜红指印的请战书;席地而眠,浑身湿透走出病房……那掷地有声的誓言,同舟共济的决心,赴汤蹈火的气势,连续奋战52个日夜中,渴了,不敢喝水;饿了,等救治间隙;困了,在椅子上靠一靠。他们的救护字典里,没有休息、假日和自我这样的字眼,只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坚信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雄壮与豪迈。

3月31日,江苏第五批援湖北医疗队南京市队二队完成医疗援助任务,别时风雪,归来春风。他们回归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为百姓的健康安全砥砺前行。

0 阅读:80
南京晨报

南京晨报

爱南京,爱生活。讲好南京故事,传播晨报声音。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