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棺材不落泪?官方喊话五次后,李嘉诚发起反击

科技观很入耳 2025-03-23 19:10:37

香港维多利亚港的灯火依旧璀璨,但97岁的李嘉诚或许已无心欣赏。这位曾被誉为“商界超人”的传奇人物,因一桩228亿美元的港口交易,将自己推向了国家利益与资本逻辑碰撞的风暴中心。这场看似普通的商业行为,在2025年的地缘政治棋局中,演化成一场关乎国家安全与资本伦理的世纪博弈。

一、交易捅破天:从“黄金水道”到“战略雷区”

3月4日深夜,长江和记实业一纸公告震惊全球:将旗下43个港口打包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两大港口扼守全球贸易咽喉,中国21%的过境货物、60%的中拉贸易需经此“黄金水道”。

美国特朗普政府早在2025年初便扬言要“收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甚至威胁动用军事手段。此时港口经营权落入美资之手,无异于将“卡脖子”的绳索递向潜在对手。美国智库直言,仅需对中国货轮加征30%“优先费”,长三角企业年利润或缩水86亿美元,波及300万就业岗位。

官方反应雷霆万钧:国务院港澳办三天内两度转载《大公报》檄文,以“助纣为虐”“背叛民族大义”定调交易;香港特首李家超连抛三个“依法依规”,强调国安法利剑高悬;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更在社交媒体发出灵魂拷问:“商人有没有祖国?”

二、李嘉诚的“硬刚逻辑”:商业算计撞上国家铁幕

面对舆论海啸,长江和记于3月20日甩出2024年财报,试图以“港口业务仅占集团收入9%”的“鸡肋论”洗白交易。然而数据揭露另一面:巴拿马港口EBITDA(息税折旧前利润)贡献率高达16%,去年利润同比暴涨46%,所谓“割肉止损”实属牵强。

更令人脊背发凉的是交易细节:贝莱德财团董事会坐着3名前五角大楼高官,其CEO芬克被曝与特朗普团队“每周密会三次”;地中海航运作为全球第二大船队参与收购,形成“资本+航运+军事”的铁三角布局。美媒欢呼此举“阻止运河落入中国之手”,而特朗普更将交易称为“对华竞争的重大胜利”。

致命漏洞:长和宣称“保留中国核心资产”,但盐田港与香港码头岂能替代巴拿马运河的战略价值?从上海到纽约走运河可省8000公里航程,绕道好望角需多烧30%燃油。2024年中国经运河货值达1.2万亿美元,占外贸总额18%,这一命脉岂容资本随意割让?

三、两种逻辑的生死博弈

在李嘉诚的商业哲学中,228亿美元套现是“教科书级操作”——50倍市盈率、190亿美元现金入账,堪比2013年抛售内地房产的“神级逃顶”。但国家利益面前,这套纯资本逻辑彻底露怯:

- 历史镜鉴:霍英东曾冒死为抗美援朝运输物资,曹德旺将百亿利润投入教育,而李嘉诚的选择却被网友讥为“跪着数钱”。

- 美国阳谋:贝莱德交易实为“奉旨行事”,MAGA计划明确将“重构全球供应链控制权”列为对华经济战核心。美方通过资本控制关键节点,再以“长臂管辖”实施打压,杀人不见血。

中国的反制:商务部启动国家安全审查,香港冻结贝莱德在港资产;巴拿马政府态度暧昧之际,中国专机已飞赴谈判。若动用《反外国制裁法》,交易或重蹈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覆辙——当年欧盟审查拖了两年,最终中远海运仍强势拿下。

四、时代拷问:全球化退潮,资本何以立身?

这场风波撕开了逆全球化时代的残酷真相:

-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交易曝光后长和股价先暴涨22%,十天内又暴跌250亿港元市值。资本深知,没有国家背书,再精明的商人也只是风雨中的浮萍。

- 企业家精神重构:宁德时代将60%研发预算砸向固态电池,华为用“南泥湾计划”死磕芯片突围。相比之下,李嘉诚的离岸信托、税务套利等“旧魔法”,在新时代显得苍白无力。

历史的耳光:当美国强抢TikTok、断供华为芯片时,早已没有“纯粹的商场”。李嘉诚押注的“商业归商业”旧秩序,在民族国家博弈的铁幕前碎成一地鸡毛。正如《人民日报》十年前的警示:“资本无国界,但商人有祖国。”而今天,14亿人的意志正为这句话写下血色注脚。

结语:大河有水,小河方能满

眼下交易尚未落锤,但已撕开一个时代的根本矛盾——当全球化退潮,每个选择都是站队。李嘉诚或许委屈,但看看中远海运在全球十大港口占7席、中国在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砸下50亿美元的布局,便该明白:真正的商业智慧,从不是精于算计的躲藏,而是与国运共振的担当。

这场博弈终将载入史册:它宣告了“法律套利时代”的终结,也警示所有跨国资本——当商人妄图操控国运时,他早已成了自己野心的祭品。

0 阅读:2
科技观很入耳

科技观很入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