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当年下南洋都是赤贫,为什么三代后,小孩数理化远好当地人?

之柔看国际 2024-06-06 08:33:49

全球之旅|我在缅甸--仰光

印度没有中产,只有少数有钱人和多数穷人,不存在像中国这样庞大的中产群体。

01

缅甸华人外流的缩影

在仰光,我拜访了多家中国寺庙,其中有一家广东籍,两家福建籍。这是第三家寺庙,名字叫“龙山堂”。这是一座福建人开设的庙宇。

正在我走进这座寺庙的大堂的时候,有一个华人面孔的中老年男子坐在这里。

我先开口跟他说话,他有点紧张,然后小步跑到大堂侧门出去了(似乎他示意让我等一下,他去叫人)。

过了几分钟,他从侧门回到大堂,招呼我近这里有个房间。于是我就往侧门走进去,到了隔壁一个办公室。

这里坐着一个男子,他首先用中文以一种严肃的表情问我:“你有什么事?”(感觉他似乎有一些警惕)

我开门见山跟他说,我过来旅游,对当地华人文化很感兴趣,想跟他聊一聊,了解一下缅甸当地老华人的历史文化。(为了让他听懂,我讲的比较慢一些)

他完全听懂了,并且让我跟他提问。

02

缅甸的生活水平变化

期间我跟他聊了好几个话题。

1️⃣首先我再问他,缅甸在你儿时的记忆里和现在相比,哪个时候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更高?

他回答:从1965年开始,就开始公有制,经济就开始出现问题,货币还作废过一次(老百姓的钱直接作废,而华人是最懂储蓄的民族,所以最遭殃)。

1965年前一个缅甸人工作,可以养活一家五口完全没问题。现在必须两个缅甸人工作,养一个小孩都很吃力。

现在跟1965年前相比,物价涨得太快,收入涨的慢。

2️⃣我问:你们作为下缅甸的华人,以广东福建人为主,而上缅甸的华人以云南人为主,你们来往多吗?

他说,几乎不来往,很少来往。

我问,当你看到他们(云南籍华人)会觉得有亲近感(有种同宗同源同长相同文化引发的好感)吗?

他迟疑了2秒钟,自我怀疑的皱了皱眉头,说:会吧?(但是他的语气似乎是为了应付我,好像他直接回答不会,是不是显得太过直接的感觉,所以勉强的回复:会吧。)

03

华人受教育程度高吗

3️⃣我问,你有几个小孩?他说,两个。我说,他们在哪里?他说,都在国外,女儿在新加坡,儿子在台湾。

4️⃣我问,你回过中国吗?他说,回过。我说,去哪里?他说,祖籍地厦门我说,回去多久,啥时候回去的?他说,2007年,带了3个月。

5️⃣我问,华人受教育程度高吗?他说,应该是最高的了,医生里面主要是华人,还有印度人。

这里从而引发我一个思考,华人祖先当年下南洋的时候,都是赤贫的农民阶层,为什么经过三代后,小孩各个数理化远好于当地人,是因为这些华人父母有教育意识吗?并不是,而是生物性较高智商的原因。

而印度人差异大,印度人两极化严重,高种姓当医生,低种姓掏大粪,捡垃圾,反映到现在的印度也是如此。

印度没有中产,只有少数有钱人和多数穷人,不存在像中国这样庞大的中产群体。1000万人过现代人的生活,13亿人从事地摊经济。

1 阅读:385
评论列表

之柔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