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最近在全网刷屏。她凭自己一己之力,把涟水中专这个不起眼的学校,变得家喻户晓。
这姑娘来自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花两年自学高等数学,最后拿了阿里全球数学竞赛第12名,成绩是93分。
排在她前面的,全是北大、清华、剑桥、麻省理工的高材生。
而她,仅仅是个中专生。
她成了这个比赛史上首个闯进决赛的中专生,也是全球前30名中唯一的女生。
这个成就绝无仅有。
从这张图上,你能看到和她同台竞技的都是名校毕业生,足见这个奖有多重。
来,咱们对比下:
第13名刘奔,多次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中科院数学博士。
第14名欧瑜,第37届奥数金牌选手,北大。
第15名张天一,江苏省高考理科状元,北大。
……
现在你知道了吧,一个江苏涟水中专学服装设计的女生,能排在这些人前面,简直逆天!
姜萍数学很牛,但偏科严重。中考分流,只能上中专,学的还是服装设计。
每天课程内容都是画草图、搞裁剪,乍一看就像流水线上的纺织女工。
很多中专生毕业后也就去厂里干活了,但姜萍凭自己的努力脱颖而出。
上中专后第一次月考,她数学成绩遥遥领先,引起了数学老师王闰秋的注意。
老师推荐了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和《数学分析》给她,还引导她研究偏微分方程。
这些书有些是全英文的,姜萍就靠手机翻译软件和一本英汉词典自学。
今年阿里数赛启动,王老师告诉她这个比赛没门槛,快递小哥、外卖员都能参加,鼓励她试试,于是姜萍报名了。
比赛两天,她除了吃饭睡觉,一直在做题。
最终,她以第12名成绩杀入决赛。前后都是清华、北大、剑桥、麻省理工的学生,而她只是江苏涟水中专服装设计专业的一名中专生。
不管她决赛成绩如何,这个初赛成绩已经一鸣惊人,可能会改变她的命运,就像新概念作文大赛改变了韩寒一样。
这个孩子正是那种在特定领域有天赋的人。从初中起,她就发现自己对数学敏感,别的同学苦思冥想的数学题,她一眼就能看出答案,觉得这样的题目太简单,没什么做的意义。
什么题才有意义呢?得是那些艰难的、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她费尽心力克服一个个难关找到隐秘答案的题目,才有意义,才能让她喜欢。
别人眼里枯燥乏味、艰难晦涩的数字和公式,在她眼里竟然是有趣的,这就是一种罕见的天赋。
姜萍就读的中专不需要学高数,如果她不参加高考,也不需要为考试提升数学成绩。她的环境没多少外界支持,除了数学老师一点鼓励,也没有多少专业老师指点,但她还是兴味盎然地把高数学到了顶尖水平,就像大多数学生兴味盎然地打游戏一样。
真正的兴趣就是没人要求做,甚至有人反对,但他依然执着地去做的事。那种父母逼着才苦着脸去的兴趣班,跟兴趣肯定没关系。
有个问题,这么厉害的孩子,为什么没读高中上大学,而是去了中专?这里没有歧视中专的意思,只是客观上,中考和高考就是以考试能力为标准分流的。这样顶尖的学习能力,照理说考试能力应该很强才对。
原因是偏科。姜萍数学成绩遥遥领先,但其他科目成绩普通。而中考、高考这种统一考试,对偏科不友好。你数学再厉害,最多也只能考130分,如果其他科目成绩不好,总分依然落后。
中考和高考面对的是所有孩子,考虑的是整体最优效果,不可能面面俱到。有特殊能力的孩子,往往偏科,全才罕见,老天创造奇才时简单粗暴地把技能包堆在一个点上,让他一半是天才一半是白痴。
幸运的是,统一考试对偏科不友好,但人生不会。离开学校后,偏科的孩子扬长避短,选择擅长的领域,同样可以做到顶尖。别说像姜萍这样有天赋的选手,普通孩子,专注在擅长领域耕耘,也能取得成就。
这些擅长的领域,甚至是学生时代考试从未考过的,也许是杰出的口才,也许是超级抗打的强大心灵,也许是动手能力强,也许是擅长哄人开心……世界对人的需求和评价维度,远远比考试多样。
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好好学习,尽量不偏科。如果孩子确实偏科,父母心里要有数,别太慌,保持自信,和孩子一起慢慢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