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72年的冬天,陈毅元帅病逝,当时的北京感觉一片萧条。此时的追悼会上,毛主席赶来送老战友最后一程。
当时在会场上,毛主席看到陈毅的一副挽联时顿时脸色大变。
他来到陈毅遗孀张茜身边,细细询问这副挽联出自何人之手?谁知,毛主席听完张茜所述,十分着急说道:“一定要找到他!”
这个让毛主席牵肠挂肚的人究竟是谁?他究竟有何魔力让主席一定要找到他?
民国收藏家
在1972年的时候,陈毅同志的追悼会上,毛主席怀着沉重的心情去了追悼会。当时在环顾四周的时候,眼前的挽联让人眼前一亮。
毛主席平复了心情,询问陈毅的遗孀张茜这副挽联的来历。张茜脱口说出张伯驹这个名字。当时毛主席询问了他的情况。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毛主席的眉头越来越深,他表示必须要找到他。
这位张茜口中的张伯驹可是一位爱好字画的文人雅士,他那富豪公子的身份让人啧啧称奇。可如今许久不见的张伯驹不知过得如何,这倒是引起了毛主席的好奇。
张伯驹家境丰厚,父亲张镇芳是清末进士,还是袁世凯兄长的小舅子。张家家族显赫,不愁吃喝,这就让张伯驹可以为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买单。
其实张镇芳想让儿子能在政府或军队里出人头地,但张伯驹却并无此意。他在张家见过太多的腐败和勾心斗角,所以他对从政并不感兴趣。
张伯驹的脑子够聪明,在经商方面也颇有建树,所以当时他在南京的银行里当经理。虽然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此时的张伯驹最爱的还是琴棋书画,尤其是字画让他痴迷不已。张伯驹爱好古玩字画,除了自己画。他喜欢四处收藏孤品,是个有品位的文人收藏家。
张伯驹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在闲暇之余去古玩市场遛弯,谁都知道张家少爷对精品字画感兴趣。久而久之,张伯驹在古玩市场的名气相当大,不少店主就爱将镇店之宝拿出来给张伯驹鉴赏,顺便还能卖个好价钱。
按理说,这位豪门公子对字画从不吝啬,在生活方面也应该大方。但谁都没想到,张伯驹居然只对字画一掷千金,丝毫不在话下,但自己的生活却并不讲究。毕竟古玩字画相当费钱,纵使张伯驹家业挺大,但长此以往再多的钱也不够他挥霍。
虽说他爱画,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将自己的收藏都捐献出来。从黄庭坚《诸上座帖》到范仲淹《道服赞》等顶级文物都是他在建国后捐赠,珍品放在故宫博物院里供大家欣赏。
而当时张伯驹知道毛主席喜欢书法,就把李白的真迹《上阳台帖》送给了毛主席。当年的毛主席爱不释手,闲来无事就开始翻阅。
但这本李白唯一传世的珍品在1958年的时候让毛主席捐了,当时根据国家“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的规章制度,毛主席一狠心就捐给了故宫博物院。
晚年的张伯驹
张伯驹好交友,与陈毅还是知己。1972年陈毅去世的时候,原本张伯驹要去送好友最后一程。但在特殊的十年里,张伯驹以前豪门公子的身份并不被允许。
难过的张伯驹写下一对挽联让人送去灵堂的会场。此时正好让赶去参加追悼会的毛主席看见了。此时毛主席看着那副挽联觉得写联之人才气毕露,并非俗人,这才下意识地问了问。
陈毅的遗孀张茜就说明了挽联是张伯驹所写。而且趁着这个机会还把张伯驹的近况给说了出来。原来张伯驹因为身份至今还没有北京户口,而且在特殊的十年里,因为自己的身世还惨遭批斗,没了工作。
此时的张伯驹贫困交加,过得相当清苦。听完情况的毛主席很着急,表示必须找到他。他还在事后嘱咐周总理,想让总理帮忙把张伯驹的工作和户口都解决了。
后来周总理借着毛主席的话,没人红卫兵难为张伯驹,还给他在中央文史馆找了一份工作,解决了他的生存问题。而且在1978年还给张伯驹平反。
张伯驹在晚年一直热衷于参加各种诗词书画的聚会,过得还算充实而舒心。后来在1982年的时候,一场重感冒击倒了这位老人,张伯驹平静地走完了一生。
可以说,这位民国贵公子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保护了大量的古迹文物让人赞叹,而他本人却并不自私,在晚年将自己的收藏都捐给了故宫博物院。他活得通透,也明白中华民族的瑰宝属于国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