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翔:儿童体等于天真烂漫,我的追求;傅山:即能书,何必醉!儿童体的天真烂漫,那只是“偶得”

艺素简 2022-04-08 17:37:14

曾翔曾经说:“有个小朋友来看了我的字,说我写的字像他写的,你们说像不像?”很多人都会说像,甚至说三岁的孩子都不如,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他自问自答,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问我怎么想的,其实我就是想像小朋友写得一样!我梦想都想写成他那一样,这就是我一辈子的追求啊!”

曾翔作品

他认为“其实能写出像小孩子那样的字,那才叫天真烂漫,我觉得我这个还不够,跟小朋友写得还有差距!那就慢慢地学吧!”认为儿童体就等于天真烂漫,这是他及其他热衷于写儿童体的人,一直孜孜不倦追求这种写法的原因。清末民国时期,随着碑学的兴盛,很多人追求碑体字的浑厚纯朴、稚趣天成,借由明末清初傅山的理论,写出一种奇异的字体,称作儿童体。

南朝 《爨宝子碑 》局部

其实,儿童体古已有之。文字发展初期,书体处于趋向成熟的阶段,这个时期的文字,结体自然,不计大小,参差错落,很有儿童写字的天真、率直。甲骨文的稚拙生动,金文的质朴平实,魏碑的奔放恣肆……这些字共同的特点是表现出一种天真烂漫,巧夺天工的自然之美。魏晋时期的书法也都是这种天然之美,蔡邕的书法“骨气通达,爽爽有神力”,钟繇的书法“高古纯朴,浑然天成”,张芝的书法“凭虚欲仙”,王羲之的书法“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熹平石经  《周易》残经

晋人书法的天真烂漫,看似无法,其实有法,只是巧夺天工,不留雕琢之迹。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天然,“书法肇于自然”,是无法之法。如神似仙,才能有神品、逸品。像这样能把字写到无人工刻意的方法,就是后世书家求之不得的“古法”。之后,很多书家依旧在“书肇于自然”这方面各有心得,都想方设法力求书法多自然,少工拙。

张芝 冠军贴局部

虞世南曾说“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张旭曾说“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苏轼曾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米芾曾批唐朝楷书“安排费工”,没有古意;黄庭坚跋文有“盖刻意与率尔为之,工拙便相悬也”;董其昌说“字须熟后生”……而傅山则说:“宁丑勿媚”,这句话就被后来的人浅薄地解读成字要写得丑,不能写得美。要写成像孩子所写的儿童体,而不能写得美,这也是近代儿童体的一个背书。虞世南的一句话可以确定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夫未解书意者,一点一画皆求像本,乃转自取拙,岂成书邪!”

米芾蜀素贴局部

其实傅山并非主张丑书,他的意思是就算写不好,也不能谄媚。这里的谄媚当然不能直白地理解成逢迎,凡逢迎者,势必巧于心计,不然便失去了自然之性。同样在他的《霜红龛集》中,他也否认了这种说法,“既能书矣,又何必醉?”傅山说他曾经看见孟参将军标告示,于无意处书写,反而“奇奥不可言”。又看见小孩子临写,虽然字都写不完整,会偶然出现“奇古”之笔。那些字颠倒疏密,自然流露,真不可思议。再想想大多数人写字,“卑鄙捏捉”,小心控制,放不开,怎么能写出通神之字呢?

傅山小楷心

孟参将军标告示与儿童写字,都像大醉后写字,往往能出佳作。此时心里眼里没有笔,没有纸,没有字,甚至没有自己,这就是虞世南所说的“神遇”。王羲之曾经查看儿子的书法,这时的王献之学王羲之已经有模有样,可王羲之看后却说王献之是喝醉了酒所写。能写字的人,喝醉了偶尔能在忘我的状态下超长发挥。但是,如果不会写字的人,喝醉了酒,就能把自己的手臂变成钟繇、王羲之的手臂了吗?

王羲之雨后帖

所以,孟参将军、儿童、醉酒人所能遇到超常发挥都是偶然,并不是他们本身就能写好。可见,傅山不认为儿童体就是好字,只是偶尔能遇见一两个字过点画好罢了!不能写的只求偶遇,能写得天真烂漫的何必要追求“告示体”、“儿童体”和“醉酒体”呢?魏晋书法大都天真烂漫,代表人物就是钟繇,他的书法造诣后世少有人能及。我们看钟繇的书法作品,字字灵秀,并非写成小孩子写得那样歪七扭八。那种真的天真烂漫,是不用借着儿童体的外形狐假虎威的。

王献之 中秋帖

由此可见,扛着儿童体大旗搞书法的,都是把丑拙的外形这颗鱼目,当成了魏晋天真烂漫这颗珍珠了,其目的只有一个——欺世盗名。

0 阅读:8

艺素简

简介:传统文化第一站,多角度认识书画,有根据地解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