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残忍多疑远超曹操!

吕尘玄 2024-02-21 21:01:03

在三国的三位主要领导人中,大家都认为曹操奸诈多疑,杀了不少人。其实,东吴孙权也残忍多疑,《三国志·吴主传》就说他"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

他诛除异己,毫不手软,有时不惜滥杀无辜。有个叫李术的,当年被孙策表为庐江太守,孙策死后,李术不肯臣事孙权,反而招亡纳叛。孙权大怒,举兵攻讨。城攻下来了,《江表传》说,孙权不但杀了李术,而且"屠其城"。这所谓"屠其城",所杀的恐怕就不止是敢于顽抗的军士,也包括城里的无辜百姓。又据《三国志·吴主传》,孙权征黄祖,攻下夏口,也是"屠其城"。

有的其实还不一定是异己之敌,甚至是对他忠心耿耿的人,也常受到嫌忌,横遭杀戮或贬废。比如杀盛宪,盛宪原是吴郡太守,只是在这一带名气很大,没有材料说明他和孙氏作对。孙策平定江东,诛灭各地英豪,盛宪也受到孙策忌恨。不过,孙策来不及杀他。到孙权坐镇江东时,盛宪已经以疾去官,即使这样,孙权还是没放过他。再比如杀沈友,沈友是吴郡人,十一岁时,名士华歆就称他是幼童中的英彦,弱冠之后更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又懂军事,注了《孙子兵法》,时人称他三妙:笔妙、舌妙、刀妙,三者都过绝于人。孙权先是以礼相聘,和他讨论王霸之略,当时之务,不得不佩服他,采纳了他一些主张。后来孙权发现,沈友终究不会为自己所用,正好沈友又得罪了一班庸臣,庸臣们诬蔑他谋反,孙权便借机把他杀掉,这时沈友才二十九岁。

还有暨艳和徐彪,这两人都是选曹郎,看不惯郎署混浊淆杂的现象,因此进行核选,把一些居位贪鄙、志节污卑的都贬下去了。这其实是为孙权尽心尽责,但后来这两个人还是坐罪自杀。

著名经学家虞翻被贬多次,都是被孙权嫌忌。虞翻为骑都尉时,几次犯颜谏争,孙权很不高兴,就把他贬到一个小县里去了。吕蒙看中虞翻的才华,把他又提拔上来,在一次酒宴上,孙权酒后又想把虞翻杀掉,被人劝住。又一次,孙权和张昭正讨论神仙问题,虞翻也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说世界上哪会有什么神仙。孙权又老大不高兴,把以前积下的怒气都发出来,把虞翻远远地贬到交州,虞翻就这样老死在交州。

张温被废更莫名其妙。他奉孙权之命出使蜀汉,对蜀国内政说了几句称赞的话——这其实也是正常的外交辞令,孙权知道后很不舒服,觉得张温靠不住,加上张温名气也很大,就总想找岔子把张温整下去。后来暨艳事发,暨艳及徐彪都坐罪自杀。这一来整张温也找到借口了,因为暨艳是张温选拔上来的。暨艳事发,孙权便把张温牵连进去,废了官职。

到晚年,孙权更加性忌多疑。朝中文武大臣都受到猜忌。他设置了典校这样一个机构,名义上是典校各官府和州郡文书,考察官吏的治绩,实际是用来监视文武大臣,一发现问题就向他禀告,让朝臣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像吕壹为中书典校的时候,包括陆逊、顾雍,朝中将相大臣几乎没有一个不被禀报的,连纤介小事也不放过,同一个官员有时还被禀报四次情况。

史书中有指责“校事”们“擿抉细微,吹毛求瑕”、“举罪纠奸,纤介必闻”、“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等话语。步骘上书曾说这典校是专门找一些细微末节之事,吹毛求瑕,重案深诬,无罪无辜之人往往横受大刑,朝中人士因此踢天踏地,人人恐惧自危。这典校实际类似北魏侯官、明代厂卫这样的特务机构,孙权任用这样性情忌惨、用法深刻的人监视百官,正反映了他自己的忌刻心理,是孙权与群臣间的博弈与较量。最终,主管此事的吕壹因其所作所为招来群情激愤,成为替罪羊被孙权杀掉。其实,如果吕壹真的毁掉了东吴政权,那首先也是孙权之过,其次才是吕壹。

孙权忌刻残忍的性格,在废立太子的时候更暴露无遗。孙权本来立王夫人之子孙和为太子,只因听了全公主几句谗言,便嫌忌起王夫人来,想废黜太子。王夫人忧忧而死,太子太傅吾粲、太常顾谭几次谏诤,结果吾粲下狱诛死,顾谭被贬交州。孙和被幽禁起来,陈正、陈象为他求情,朱据、屈晃固谏不止,这又更惹怒孙权,陈正、陈象被族诛,朱据、屈晃被杖刑,朱据杖刑后被贬赴任途中,又被诏书追赐自杀。太子孙和被贬徙,其他被诛、被贬流放的就更多了。

与孙和作对想争夺太子之位的鲁王孙霸也没有逃出孙权的猜忌。孙霸被赐死,依附于孙霸的几个人,吴安、孙奇、仝寄都被诛,杨竺被杀后尸体还被丢到江中漂流。

猜忌残杀的结果,使孙权不得不立一个当时只有八岁的小孩孙亮作太子。孙权自己过两年就病逝了,东吴江山交给了一个十岁的幼童的手中。

《三国演义》扬刘抑曹的人设,将更多笔墨给予了曹操与刘备,对孙权的描写相对较少,但孙权的一生充满了残忍与猜忌,在演义和史书当中皆有记载。如果以奸雄来命名,那么孙权无疑比曹操更加适合。

1 阅读:83

吕尘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