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际争端不断,山雨欲来。
不过,虽然我们经常看到新闻上报道各种摩擦,但大国之间更多是在打“嘴仗”和“贸易战”,大家都明白真打起来代价太高。
吵架归吵架,打架伤身。
过去30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从19亿降到了约7亿,这是和平发展带来的红利。
一战前,欧洲各国虽然也是亲戚,但利益并没现在这么紧密。
现在可不一样了,就像一条项链上的珍珠,你动我我动你。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俄乌冲突一爆发,全球油价立马上窜到127.9美元/桶,创2014年以来新高。
面包、方便面都涨价了。
但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毕竟,历史上也有不少战争是因为误判或意外擦枪走火引起的。
俄乌冲突两年多,中东战火不断。
各国军费开支创新高,美国2023年军费高达9160亿美元,中国也花了2960亿美元。
印度正在推进“自力更生”计划,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欧盟成员国纷纷提高军费开支,但同时也在加强经济合作。
日本把2024年军费预算,提到了7.7万亿日元的历史新高。
有时候战争就像踩到香蕉皮,不小心就滑倒了。
萨拉热窝的那一枪,谁能想到会引发一战呢?
那,一旦爆发了战争,如果中国被卷进去,俄罗斯会出手帮中国吗?
风雨飘摇的岁月中俄关系,还得从近代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说起。
那会儿,中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四面楚歌。
1920年,中国正处在军阀割据,老百姓苦不堪言。
这时候,苏联伸出了援手。
1923年到1927年,向中国提供了价值8300万卢布军事援助,派了200多名军事顾问。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鲍罗廷、加伦等人,帮助建立了黄埔军校。
到了抗日战争,这种合作更深入了。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动了150万大军,投入1.5万门大炮,3700多辆坦克,投入对日作战。
1950年代初,中苏“蜜月期”。
苏联一共派了1200多名专家来中国。
援建了156个重大工业项目,帮助中国建立了第一个汽车厂、第一个拖拉机厂,现在很多老工业基地都是那时候建的。
中国人民,亲切地将苏联称为老大哥。
会交朋友,也要有真本事中俄经贸合作,还得从苦日子说起。
这两个国家都吃过西方的亏。
中国在近代,被八国联军打进城;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时,让英法联军给收拾得够呛。
这种被欺负的经历,让两个国家都记住了一个道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既然人家要制裁,那就自己找出路。
2022年俄乌冲突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想把俄罗斯从SWIFT(国际支付系统)中踢出去。
结果呢?
中俄早就准备好了B计划。
两国间贸易直接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都不用美元。
从俄罗斯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那可真是个大工程。
这条管道,能源源不断地给北方供暖,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冬天挨冻了。
2023年,中国每天从俄罗斯进口将近200万桶原油。
2000年双边贸易才80亿美元,到2023年猛增到2400亿美元。
能源合作更是密切,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天然气的量年年增加。
这就像两个邻居,一个有粮食,一个有柴火,互通有无,各取所需。
便宜的天然气,让冬天取暖不心疼。
性价比高的商品,让两国老百姓都得实惠。
俄罗斯的土地面积约171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西伯利亚的森林,就占全球森林面积的五分之一。
地下资源更是富得流油。
天然气储量全球第一,石油储量排名前三,煤炭、铁矿、铜、镍等矿产资源都数一数二。
这就像一个大户人家,地里有粮,地下有矿,但缺劳动力。
而中国呢?
14亿人口,产业体系完备,制造业实力全球第一,但资源相对不足。
强强联手,简直就是珠联璧合。
不过,现在的中俄合作跟以前不一样。
平等互利,谁也不是谁的老大。
一个国家要强大,既要会交朋友,也要有真本事。
国际关系也是如此,得有实力才能谈平等合作。
远亲不如近邻。
中俄两国山水相连,优势互补,只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这种合作就能长久持续下去。
中俄合作加强,某种程度上还得“感谢”西方的制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国家想方设法遏制别人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中俄抱团取暖,不仅能共同应对外部压力,还能为世界提供一种新型的国际合作模式。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俄关系,就像一个巨大的跷跷板。
一边动另一边肯定会受影响。
两国有超过4300公里边境线,从历史经验看,这条边界线上的安宁对两国都至关重要。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后,很快就对苏联远东地区虎视眈眈。
在诺门罕战役中,日本关东军就试图入侵苏联,结果吃了大亏。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如果让敌人占据了邻居地盘,自己就不安全了。
从地理位置看,中俄就像是亚洲大陆的两座山峰。
中国面向太平洋,俄罗斯横跨欧亚。
如果其中一个国家被打垮,另一个国家就会直接暴露在敌人面前。
就像2022年的俄乌冲突,西方就想把北约势力推到俄罗斯家门口,这让中国也不得不警惕。
再看看现实国际形势。
美国“印太战略”针对中国,对俄罗斯的制裁还在继续。
2023年,美国在亚太地区,欧洲都有部署。
1904年日俄战争。
俄国低估了日本的实力,结果在旅顺、奉天接连失利。
最后日本获得了中国东北的一些权益,为后来侵华打下了基础。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不是空话。
但现在的情况跟以前大不一样。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实力也今非昔比。
俄罗斯虽然经济上有困难,但军事科技实力仍然很强。两国一起发声,份量就更重了。
这,就是实打实的威慑力。
从更长远看,中俄不仅关系到两国安全,还关系到整个欧亚大陆稳定。
要知道,这片大陆上有近50个国家,占全球人口的大约60%。
如果中俄两个大国都乱了,这里就会变成列强角力的场地,就像一战、二战时那样。
变革的浪潮俄罗斯退役中将,叶夫根尼∙布任斯基表示:
“虽然中俄两国不是联盟的关系,但若战争真的来临,不排除会有军事援助的可能性。”
中俄都是大国,都有过辉煌的历史,也都遭受过屈辱。
这种相似的历史经历,造就了两国共同的心理:
渴望恢复大国地位,对西方的干涉和打压特别敏感。
就拿近年来说,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俄罗斯的制裁,不就跟他们在台海问题上对中国的施压如出一辙吗?
但历史也告诉我们,中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
上世纪60年代的中苏交恶,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现在的中俄关系,强调的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大国关系。
西方国家习惯了以“老大”自居,动辄就搞制裁、打压。
但世界早已不是冷战时的两极格局,也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时代。
美国的单极霸权,就像一座正在被潮水侵蚀的堤坝,无论如何加固,都挡不住变革的浪潮。
非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
再看看拉美,以前美国把这里当自家后院,想怎么管就怎么管。
现在不行了。
巴西、墨西哥这些国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
你制裁古巴、委内瑞拉,人家转头就和中国、俄罗斯做生意。
东南亚就更有意思了,10个国家抱成一团,谁都不好欺负。
美国想拉它们对付中国,中国想拉它们对付美国,人家倒是明白得很:两边都做生意,哪边都不得罪,这日子过得多自在。
这一幕幕,不正是历史前进的铁证吗?
就像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最终推动了中国的统一和发展。
美国现在还想靠制裁、打压来保“老大”地位,这不是逆着历史潮流走吗?
美国想通过制裁和围堵,来阻挡这种趋势。
就像用手掌去遮挡升起的太阳,不仅徒劳无功,更将被历史远远甩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