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亲历记(400)上班就像入洞房,同事好比是新娘

时光匆匆不回头 2024-11-27 11:20:11

(接上文)

田金武从到唐山二中就开始教高三毕业班。每当接手新同学,他总要给学生们上一堂大课,不讲物理,只讲学习态度。

田金武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小圆,然后在小圆外面画一个大圆,问台下学生:

“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见没有学生能答出来,他自言自语道:

“小圆是你们现在掌握的知识,大圆是我掌握的知识,圆圈内是已知的知识,圆圈外是未知的知识,已知的越多,未知的也就越多,希望你们将来的知识面超过我,也一定会超过我。”

日常教学中,田金武因材施教,求新求变,有时,他甚至开玩笑地把这个比喻成“喂猪”:小猪和肥猪的喂法不一样,母猪和公猪也有很大差别,要“分槽饲养”。

田金武强调,对女生尤其要用心培养,教好一个女生,将来可以带出一个好家庭;一个好的女生,可以影响三代人。

时间一长,老师们送给他一个雅号:田学子。

要知道,这在当时是一个很有敬意的称呼。

每年高考前,学校总要集中毕业班学生上大课,听田老师辅导物理。

此时的田金武,只带几根粉笔就走上讲台。讲课时,他把很多定义、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带有几分搞笑色彩,让人印象深刻:

“一辆公共汽车上面挤满了人,突然,司机一个急刹车,前面站着的男人一下子歪倒在后面女人的怀里。女人不乐意了,随口骂了句‘德性’,男人一听,也不乐意了,红着脸争辩道‘不是德性,是惯性’”。

直到文革前,每年高考田金武总能押对几道题,学生们都争抢着到他的班上课,他的物理课成绩和唐山一中不相上下,很多时候排全市第一。

文革前,学校经常组织观摩教学,他教的物理课更是观摩课之一。

本来,观摩课上要讲经验,讲成绩,田金武反其道而行之,大讲错误、失误,告诫听课的老师少走弯路。

田金武讲过中国近代四大名医之一施金墨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

“经我治过的病人,死的多,好的少。”

“名医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教书育人的老师呢,我们应该时时看到自己的不足。”

“高三物理这本书,我教了好几年也不敢说融会贯通,真正能读懂一本书太不容易,读过和读懂是两个概念,两个层次。”

“我们国家万金油式的知识分子太多了,很多专家也有滥竽充数现象。”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从上到下流行开神仙会。

神仙会的主要特点是“三自”、“三不”: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神仙会上,参会人员可以对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提出批评、建议,献计献策,这样的会议开得活泼生动,大家的心情十分舒畅。

田金武参加过一次周总理组织的神仙会,他发言的题目是《基础教育如何夯实》,受到与会者高度肯定。

休会时,中国桥梁之父、唐山铁道学院院长茅以升来到教育组房间闲坐,问大家一个看起来有点奇怪的问题:

“你们谁会背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100位?”

圆周率大家都知道,也会背几位,但能背到一百位在当时太难了。

人们面面相觑,气氛一度尴尬。

“我可以试试,”终于有人答话了。

人们扭头一看,是唐山二中的田金武。

“我还是十几年前背过,”田金武补充道。

“试试,应该没问题,”有人附和。

有好事者找来纸笔交给茅以升和田金武。

很快,茅以升写好了答案。不一会,田金武也写完了。

有人主动站出来边念边对二人答案,把茅以升逗得哈哈大笑。

比赛结果,两人打成平手。

茅以升兴奋地说:“不错,不错,说句实在话,多年来我还没遇到过对手呢。”

不打不相识,二人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两天后,茅老悄悄找到田金武:“唐山铁道学院缺个讲核子物理的老师,我特来偷偷挖你,想不想去?”

要知道,唐山二中仅是一所普通高中,当时的唐山铁道学院在全国大名鼎鼎,它是后来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知名校友包括茅以升、竺可桢、黄万里等。

但遗憾的是,人往高处走这句话对田金武来说并不起作用。

“这样吧,我抓时间去学院,晚上或星期天去讲课,您看行吗?”田金武问道。

“那也好,”茅以升说。

于是,参加完神仙会回来,田金武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到唐山铁道学院给大学生们讲核物理,每次补助四块钱。

几年后,这件事在文革期间被同事揭发,成为批斗田金武的一项“罪名”。

三年困难时期,国家对知识分子增加了一点照顾政策:一个月可以多买几斤粮食,但这些多买出来的粮食大部分被他送送给了原来资助过他上学的王印明。

田金武祖父在世时,王印明在他家帮工。解放后,王印明在农村,孩子多,生活负担重,日子过得艰苦。

有人问田金武:“你家12口人,还把东西给别人?”

田金武说:“过去人家帮过咱,现在有困难了,咱绕着走,别人会说咱忘恩负义啊。”

那几年,老师们都得了浮肿病。

学校规定,老师上课时可以坐着讲课,但田金武从来都是站着讲,同学们担心他身体受不了,劝他坐下,他不肯,于是,同学们都站起来听课。

田金武不得不坐下来,讲一会却感觉太不习惯,就站起来,反反复复不知多少次。

饿得晕倒了,醒来喝口瓶子里灌的自制“油水”,田金武给学生们插一段“题外话”:

“两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讲学,不止一次饿倒在路边。这不算什么,你们是我最好的朋友,对朋友要忠诚,尽力教好你们比什么都重要。”

后来,物理教研组来了位新老师,年轻气盛,脾气直,因为一些小事,经常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大家都不理他了。

田金武主动和这位老师交朋友,劝他与人为善,并给他写了首打油诗:上班就像入洞房,同事好比是新娘,见了新娘总不喜,出口就是汪汪汪。

那位老师看了哈哈大笑,逐渐改掉了说话刻薄的毛病。

(待续)

(本文主人公田金武,唐山人,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唐山二中任教。唐山大地震前,任唐山二中科研小组负责人,较为准确地预报了大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并不幸在地震中遇难)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