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叫停销量周榜发布后,3月第二周(3.10-3.16)仅公布前六名品牌数据。在行业自律与市场透明度博弈的背景下,销量数据呈现多维变化,值得深入剖析。

### **头部品牌:稳中有进,分化加剧**
比亚迪以**6.28万辆**连续四周蝉联榜首,但其周销量在四周期内呈现**5.91万→6.24万→5.74万→6.28万**的波动,智架平权发布会后销量逐渐攀升。
特斯拉则实现单周销量三连涨,从第二周的6900辆跃升至第四周的1.53万辆,累计增长121.7%,或与其新车型交付加速及促销政策相关。
理想汽车以7900辆位列第三,较前一周增长8.2%,但对比其3.3-3.9周的7300辆,仍显后劲不足。
小米汽车以6500辆退居第六,其产能爬坡初显成效,但需警惕后续供应链稳定性。
零跑、小鹏销量均锁定7000辆,但零跑在四周期内排名从第六升至第四,而小鹏则经历“8800→6700→8500→7000”的剧烈波动,暴露出新势力在渠道与品牌认知上的短板。此外,深蓝、问界等品牌未进入新能源销量前10名。

### **行业自律下的隐忧与机遇**
协会倡议虽抑制了“数据内卷”,但也带来两大挑战:
1. **市场透明度下降**:投资者与消费者难以通过高频数据追踪动态,例如特斯拉1.53万辆的具体车型构成、比亚迪销量中出口占比等关键信息缺失,影响决策精准性。
2. **中小品牌曝光受限**:未公开品牌(如极氪、蔚来)的销量波动可能掩盖其技术突破或市场策略调整,长期或削弱行业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