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7月10日,亓宏刚在西安丰山顶创作
亓宏刚及其大笔书写
文 / 杨争光
亓宏刚和我都是乾县人。他小我很多,相识并成为忘年之交,首先是因为他的温良与谦恭。我这里每有大的活动,他都会闻讯赶来助兴,无论远近。如果能小住几天,他几无例外,会不辞辛苦,为朋友们挥毫泼墨,且分文不取。有一次竟写了几十个扇面,成为几十个朋友的心爱。如遇正规非正规的研讨,宏刚又会甘心做一个听众,听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和师长们高谈阔论,即使偶尔说到“书法”,宏刚也依然是谦恭的倾听者,甚或是服务者,为大家添茶倒水,很不像从人性多粗粝、不拘小节的古乾州那一块地方走出来的。
宏刚分明又是自信,甚至是自傲的,这要在他大笔书写的时候,每写一字,不带犹豫,起笔收笔,一气呵成,是胸有成竹又胸有丘壑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宏刚有这样的意气。宏刚也有他的底气。九岁习字,近三十年如一日,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条件,几乎每日习字不辍。看宏刚的微信朋友圈,从武汉到陕西,从都市到山林,宏刚都有他每日的功课,一曰“书”,即每日的书写;二曰“书”,即每日的阅读。宏刚说过这样的话:每天练一字,明年今日就是三百六十五字,而写字之意不仅在字,更在于心,在人的养成。宏刚也正是这样,在书海字林中修为,精进的。宏刚写过许多幅“奋进”,浓墨大笔,是张扬不羁的,桀骜不驯的,有骨力也有筋道的,似诠释着宏刚的有天资而不恃,融聪慧于勤韧,谦恭与自傲不悖,温良与不驯同体。
宏刚在中学时就表现出他的艺术天分,不仅字好,也是同学中的“文学家”,还有绘画,很得同学们的钦羡,是同学们时常的话题。在大学依然是,踏进社会之后,又常是同道与友朋的话题。
他不但要做笔墨书写的高手,还要成为妙手著文章的作家,他已有几本著作成书。宏刚没有浪费自己,包括他的天资。他在和自己较劲,甚至不惜以生命为实验,成就自我。他原在《书法报》社工作,是报社的主笔。对于要以笔墨书写伴其一生的人来说,《书法报》应该是一个实惠的平台。宏刚却于2019年辞职,把自己放逐于社会,自谋生途。宏刚知道为书法之难,难如人生,没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是不会如此选择的。短短两年时间,宏刚在自择的人生之途中,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在武汉,在西安,甚至在大秦岭的山林里,都有宏刚的工作室。除了担任九三学社湖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九三学社武汉书画院院长,还有一个“莲竹书社”,他是社长。是他努力的成果,也有各方友朋的慷慨支持——宏刚也是爱朋友的。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宏刚所交的朋友也大多是靠谱的。
宏刚也愿意播种。莲竹书社就是他教习书法之所。跟他学习书法的有老有少,无论尊长,无论高低,是合古训“有教无类”的。
以书法而言,宏刚优长于隶书,并以大笔书写见长。在中华书史的长河中,他偏爱汉隶。在精研汉隶各家的基础上,宏刚着意于减与省,去一波三折而取粗木建构,要筋与骨的钝拙,而舍肉态的媚美,出黑、厚、重、凝之质感。
汉隶给了宏刚也许会守其一生的启示,即:大处着眼,剔其细节,直取磅礴气韵。
可见,宏刚更愿意守其一而不在意面面俱到。他就要筋与骨,就要钝与拙,就要磅礴气韵。所以,要宏刚写字,我主张要他只拘一格的大笔书写。
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更愿意听的所谓“不拘一格”,仔细想来,实在是一句好听的诳语。人非仙魔,何以能够?只拘一格,做到底,也就是圣贤了,而古往今来的圣贤,不都是只拘一格一条路走到黑的殉道者么?
不知宏刚以为然否?
杨争光
2021年6月27日于屯溪
△ 2019年7月7日,由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书画家协会主办,莲竹书社承办的亓宏刚新书《书法如人生》首发式在湖北省图书馆举行
杨争光老师给亓宏刚新书《书法如人生》的贺信
欣闻亓宏刚新著《书法如人生》首发式在武汉举行,特向亓宏刚先生表示衷心的祝贺。
亓宏刚的书法创作有骄人的成就,亦有其理论建树,并长期坚持书法教育,推广弘扬书法艺术,获得广泛认同。
亓宏刚是一位书法家,也是一位作家,这一本新著《书法如人生》有他对书法艺术的思索与体会,也有他对世界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书法与人生,融会贯通,成为精美的文字,有才华,有智慧,相信会获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很遗憾不能亲临现场感受首发式盛况,祝首发式圆满成功!
杨争光于西安
2019年7月6日凌晨
关于作者
杨争光,1957年生于陕西省乾县,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诗歌、小说、影视剧写作。著有《土声》、《南鸟》、《老旦是一棵树》、《黑风景》、《棺材铺》、《从两个蛋开始》等小说,担任电影《双旗镇刀客》编剧,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编剧之一,《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总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