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清后宫的第一位汉人妃嫔,甚至皇帝允许她在宫中穿汉服;她是顺治后宫唯一一位能与盛宠董鄂妃分宠的妃子,世人皆知董鄂妃,却不知她,然而福临虽然宠她却不爱她。

她就是顺治帝后宫中,仅次于皇后、董鄂妃、废后的存在——恪妃石氏。石氏是官宦世家出身的大家闺秀,来自河北滦州,她的祖父石惟岳是明朝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曾在明廷担任副使。据说在石惟岳担任副使期间,有一位藩王被王府官员所杀,这位官员因为与当地的巡抚关系要好,便打算嫁祸给王妃。好在石惟岳不畏强权,为王妃沉冤昭雪。而就是因为这件事情,让石惟岳轰动一时。明朝被清朝所取代后,石惟岳一家便归附了大清。石氏的父亲石申是顺治三年的进士,得以入仕,位至吏部侍郎。石氏虽然出身官宦世家,但石氏毕竟是汉人,孝庄太后曾下严旨:“后妃之选,例不得及汉人”

石氏为何能被选入宫,在后宫的地位还如此之高呢?这其实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顺治帝是满清入关的第一位大清皇帝,满清入关后仅仅十几年的时间便入主中原地区,平西王吴三桂也在顺治十四年成功攻入云贵地区。对于大清而言,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收复汉人的心。如此,大清才能真正地做到问鼎中原。而对于朝廷而言,最快的办法便是将一位汉人出身的女子纳入顺治帝后宫,册封为高阶妃嫔。

其实顺治帝一开始看中的汉人出身的女子并非石氏,而是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顺治九年孔有德在桂林战死沙场,孔有德的家人除了女儿孔四贞外皆被杀,孔四贞来到京城后,孝庄见她孤苦伶仃便将其养在宫中,让其享和硕格格的待遇。孝庄曾有意培养顺治帝与孔四贞的感情,顺治帝也确实对孔四贞产生了感情,然而顺治十二年孝庄与孔四贞聊家常的时候才得知孔四贞早已被父亲指婚给了部将孙龙的儿子孙延龄。孝庄愣了好一会才惋惜地说道:既然你不能做我的儿媳妇,便做的女儿吧!就这样孔四贞被孝庄收为养女,封和硕格格。

如此一来,顺治帝想要纳孔四贞为妃的愿望便落空了。顺治十三年六月,索尼等人按照孝庄太后的懿旨来安排顺治帝册封皇妃的事情,礼部给的标准的是册封两妃九嫔,而这两妃分别是东宫妃与西宫妃。已经确定的西宫妃便是我们所熟知的董鄂妃,而东宫妃原本定的是汉人出身的孔四贞。但是孝庄担心会引起孔有德旧部的不满,便放弃了。

如此一来,东宫妃的人选便只能另寻他人。而石氏,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选入宫。这一年,石氏15岁。不过石氏入宫后并非被册封为东宫妃,而是福晋。因为在顺治一朝,并未真正地实行两妃九嫔制度,仍旧延续了之前较为简单的后妃制度:皇后之下是皇贵妃,皇贵妃之下是妃,而妃之下便是福晋、庶妃。像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和硕裕亲王福全的生母董鄂氏以及大部分的顺治后妃,都仅为没有封号的庶妃而已。

石氏虽为汉女,但是入宫后,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董鄂妃与顺治帝的废后静妃,位居众福晋之首。哪怕那些博尔济吉特后妃,也不及石氏的地位高。石氏同董鄂妃入宫的时间差不多,董鄂妃成为顺治帝最宠爱的后妃,几乎到了专宠的地步。有董鄂妃在,顺治帝便将其他的后妃都抛诸脑后。哪怕是作为后宫之主的皇后,也得不到顺治帝丝毫的宠爱。而石氏,却成为顺治后宫唯一一位与董鄂妃分宠的后妃。当然,这是顺治帝朝政的需要。自然,也跟石氏的温柔贤淑、长相出众有关。

根据《清皇室四谱》的记载:妃石氏,此居永寿宫,可在宫中穿汉服。在满清刚入关时,妃嫔能允许穿汉服着实十分不易。不仅如此,顺治帝还将石氏的母亲封为三品淑人,准许其乘坐轿子进出紫禁城看望自己的女儿。很显然,石氏的入宫也达到了顺治帝与孝庄想要的结果。顺治帝虽然年仅24岁早逝,但仍旧生有14位皇子公主。然而石氏如此得宠,却从未怀孕。所以便有人猜测:顺治帝将石氏纳入后宫,虽然宠石氏,让其在后宫的地位极高,并给与石氏极大地尊荣;但是顺治帝并不爱石氏,顺治帝将几乎所有的爱都给了董鄂妃。石氏入宫不过是帮助顺治帝收服汉人的心而已,说白了顺治帝宠石氏完全是出于朝政的需要,并非因为情感上需要石氏。

如此一来,石氏无所出也在情理之中了。顺治十八年顺治帝病逝,康熙皇帝继位。康熙皇帝仍旧对石氏十分礼遇,然而对于石氏而言即便是有再多的尊荣,也不过是在宫中寂寞度日而已,再加上石氏的身体不是很好,康熙六年便病逝了,病逝时年仅27岁。康熙皇帝下旨将石氏追封为皇考恪妃,并且按照寿康太妃的规格举行葬礼。寿康太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最长寿的后妃,康熙皇帝登基后按照皇后的规格尊封其为皇曾祖寿康太妃。康熙不仅辍朝三日,还下旨大臣以及宗室素服三日,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公侯伯都统尚书等,均齐聚祭奠恪妃。石氏的葬礼,可谓是十分隆重。康熙五十七年,石氏被迁葬入孝惠章皇后所在的园寝。

石氏作为大清第一位入宫的汉人妃嫔,确实得到了无上的尊荣,也恩及了自己的母族;然而她之所以得宠于顺治帝,是因为朝政的需要,这一点石氏又怎么会不知道呢?而且这样的宠爱,也仅维持了五六年的时间而已,顺治帝便病逝了。顺治帝病逝时,石氏仅仅二十岁出头,便要开始守寡。在宫中的生活有多苦闷寂寞,或许只有石氏一人能体会吧。也难怪,年仅27岁便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