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多情似故人

善本有墨香 2024-04-29 03:52:22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有人喜欢集邮,有人喜欢字画,有人喜欢收藏陈旧的瓶瓶罐罐。无论何种癖好,重点倒不在于具体喜欢什么,而在于拥有癖好的人,借此获得了一种观察世界的全新眼光。明朝的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诚哉斯言。

童年上学时,因为身处农村,目力所及的图书十分有限,除了山林采果、捉鸟养蚕的乐趣之外,片楮只字都会让我心动不已。记得那时农村家家糊墙会用各种报纸,上面记载着世界各地的新闻和趣事,放学回家躺在床上,望着满是文字的墙壁和天花板,我和姐姐就会一字一句的阅读,比赛谁认识的汉字更多,这算阅读之始。读到小学,我有机会在学校图书馆借阅到了更多图画书,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彩色插图版的《金刚葫芦娃》、装帧异常精美的《安徒生童话》等,都给我乏味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但这些书远不能满足我的阅读欲望,我开始有意识地积攒零花钱。每逢周末,约几个朋友步行十里路前往县城,其它小孩会用零花钱购买雪糕、方便面等美食,我奔赴的第一站却是新华书店。站在柜台前,望着琳琅满目的小人书,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图文并茂的《西游记》就在这时走进了我的阅读领域。回到家里,为了不被人打扰,我在隔壁找了一个隐秘的角落,奇幻的文学世界就此打开,谁也不能阻止我同唐僧师徒一起打怪取经的脚步。同时,阅读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我的作文成为老师上课范读的常客。

到了中学阶段,图画书已不能满足我的胃口,我开始把目光投向一些以前不敢碰的大部头。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引起了我的巨大兴趣,虽然有很多生僻字,但鬼怪的故事颇能吸引人,每天有空我就读上几页,后来再读《毛宗岗批评三国演义》,文字上就完全没有障碍了。记得有次周末回家,在同村一户人家床头看到了一部厚厚的《薛仁贵征东》,东家答应借给我阅读,但条件是必须当天归还。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记得那天读书的情景。初升的太阳照在我的肩头,远山如画,空气中弥漫着春草的清香,我坐在村民经常在傍晚聚集聊天的那块空地上,手持书卷,凝神静气,一天的时光很快过去,阅读的快感掩盖了饥饿的不适。薛仁贵在神秘的地洞中获得了“九牛二虎之力”,我在那一天也获得了一种能力,一天读完一本小说。

负笈大学,阅读的时间更多了,我每天去的最多的地方,除了足球场,就是图书馆。我成了借书的常客,时间久了,图书管理员也给了我特别的优待,别人一次只能借一本,我可以借三四本。案头的图书,也开始从中国文学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文学,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泰戈尔、川端康成、罗曼罗兰、歌德、雨果等等,读他们的作品,我又关注到了那些优秀的翻译家,林纾、傅雷、朱生豪、丰子恺,这些丰富的灵魂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跟现实世界比起来,阅读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我可以跟世界各地的作家交流谈心,文字的世界更富魅力。同宿舍的同学也喜欢读书,大家在校门口的租书铺租到了五毛钱一天的武侠小说,回到宿舍,大家开启轮读模式,甚至大半夜点着蜡烛挑灯夜战,只为了节省租书费用。回想起来,大学那几年,应该是我阅读量最大,也最投入的一段时光。

参加工作以来,阅读的时间没有那么多了,但阅读的习惯始终没有改变。读书、教书成为我生活的中心。人到中年,阅读逐渐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诗词、戏曲、版本研究等以前不屑一顾的领域,也逐渐成为我新的兴趣所在。教学之余,我潜心研究诗词写作方面的书籍,喻守真的《唐诗三百首详析》、徐晋如的《禅心剑气相思骨》、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成为我的新启蒙读物,我开始自学古典诗词写作知识,同时在学校成立诗社,引导更多学生加入到诗词创作的队伍中来。经过三年的努力,诗社出版了校本教材《诗词门径》,同时在诗社公众号发表专题作品三十余期,共六百多首诗词作品,学生作品在各类诗词竞赛活动中,也屡次获奖。从读书到教书到写书,我的生命因为阅读而变得更加丰富。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翻开一本熟悉的书籍,就是与老朋友会面,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愿意阅读,书籍就愿意陪着你,灯前月下,一路同行。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社区

0 阅读:7

善本有墨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