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尼20年,娶印尼女孩,现是企业创始人,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

真实人物采访 2024-07-24 10:34:18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389位真人故事

我是王瑞,来自河南洛阳,出身农村,为减轻家庭负担,放弃读名校,义无反顾地走出国门,从此开始了二十多年的漂泊。

在异国他乡打拼并不容易,一次,我为别人做兼职翻译,敏感地嗅到了不一样的商机,从此开启了海外创业之路,用五年的时间,从零做到了千万。

后来,我还娶了当地美丽的女孩,生了两个可爱的混血宝宝。我的人生也得到了世俗意义上的圆满,但人生真的会一帆风顺,只有巅峰无低谷吗?我又是如何面对源源不断的困难和挑战的呢?

(这是我)

1985年,我出生在河南洛阳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农民,有兄弟姐妹三人。

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童年时期,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放牛。那时,虽然我对未来没有具体的目标,但内心总有一种清晰的想法,那就是,我不会一辈子待在农村放牛或修理地球。迟早有一天,我会走出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为此,求学时期,我发奋读书,顺利考入当地一所高中。那时,村里有90%的年轻人,待在农村过着和父辈们一样,一成不变的生活。而我通过努力,幸运地成为走出去的少数人。

然而,高中毕业后,我两次参加高考,成绩并不理想,这一度让我很沮丧。但走出去的信念一直支撑着我,最后,我再接再厉,第三次苦战高考。这次,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被中国农业大学录取。但欣喜的同时,我又被另一个现实感到深深地焦虑。

(印尼总统大学)

我的父母是农民,收入本不高,为了供我读书,家里已经弹尽粮绝,况且其他兄妹也要读书。我不能为了自己,剥夺别人读书的机会。就在我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时,刚好听到印尼有所大学,不仅提供全额奖学金,学费和住宿还全免。

于是,惊喜之余,我立刻就做了决定,去国外读大学,也由此开启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海外生活。

2004年,正值中秋节,在本该团圆的日子里,我第一次远离父母,和一群小伙伴一起飞向未知。当走下飞机的那一刻,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我明白,未来我要在这片土地上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不管遇到什么,我都要争取做自己人生剧本中最好的演员。

我就读的学校叫印尼总统大学。这所学校由印尼华侨李文光和许龙川,在2002年共同创办。当时学校的条件和规模和国内大学有很大的差距。而且,由于学校依托企业,校园就位于距雅加达三十公里处的工业园区内,这让我产生了少许心理落差。

(我在印尼求学期间)

好在,学校安排学长帮忙,他们非常热心,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尽心尽力地给予我们帮助。

学校的住宿条件还不错,是联排别墅,里面客厅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至于饮食等生活中的其他事情,我从小在农村放养长大,物质要求比较低,所以,很快就适应了当地的生活。

我最大的困难来自学习。首先,那时,我19岁,对未来只有一腔热血,并没有具体职业规划,抱着随遇而安的态度,选了工程类专业。这个专业我并不太喜欢,学起来感觉枯燥乏味。

最重要的是,学校使用全英文教材,采取全英文授课的形式。虽然老师们都有欧美留学背景,但英文中夹杂着印尼口音,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我上课犹如傻子一般,什么都听不懂。

那时,为了解决听课问题,我用最笨的办法,拿电子词典,一个词一个词地查,一点一点地啃英语词汇。

(我大学毕业了)

每次上课前还要花大量的时间预习。所幸的是,大学的学习节奏并不紧张,我得以有更多的时间恶补语言。除了英语学习,平时还要学习印尼语,我身边的印尼同学都很友善,只要多和他们聊天,不懂就问,基本能解决日常沟通。

印尼总统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为跨国企业培养管理人才,也就是未来的企业总裁。甚至为了培养学生和商界人士打交道的技能,学校还开设高尔夫球课。所以,在校期间,学生经常能够免费打高尔夫球,除此之外,还鼓励学生创业。

我在大三时,向家里借了2万块,和另一个同学,我们拿着4万块钱,合伙在学校开了一间学生餐厅。

餐厅并没有赚多少钱,但由于两年的社会实践,我的印尼语有了很大的提升,是同一批学生中,印尼语讲得最好的一个。

(我和印尼总统大学创办人)

2008年,我大学毕业。当时国内和印尼的合作贸易比较少,合适的工作机会非常稀缺,我只好选择回国找工作。

2009年,我应聘在国内一家农化类公司,负责印尼市场业务,属于市场前端。这是非常小众的行业,在印尼,从业的企业不到一百家。随着市场的开拓,两年就达到了饱和,业务也进入瓶颈期。

在这期间,有很多中国企业到当地考察,我曾兼职翻译。正是这段经历,让我萌生了开旅行社的想法。因此,当公司的业务无以为继时,我选择辞职,另选赛道。

2011年,我和朋友合伙创业,创立千岛国际旅行社,专门服务印尼公商务旅行和地接。几年后,我们遇上政策的倾斜,业务突飞猛进,到2015年,公司就积累了几千万的资产,公司员工从两人增加到六十多人。我的创业故事,甚至被央视采访报道。

(我和我的团队成员)

这期间,我娶了印尼媳妇,有了可爱的混血宝宝,事业上也趋于平稳发展。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生活平安喜乐,我想人生不过如此。然而,事业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旅游行业也不例外,国内的好多旅游平台和海外的地接资源整合度越来越高。这对于传统的地接社,是灾难性打击。

2018年,迫于形势压力,我转型做企业服务,为印尼中资企业在印尼平稳落地生根,保驾护航。

目前,公司在国内和印尼多地运营,团队也发展到80多人。虽说服务化的公司很难做出大规模体量,但在印尼几十万的华人圈,和形形色色的企业中,我的公司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能够促进中印尼之间的经贸合作和友好交流。

(我和读EMBA的同学们)

因为对于其他东亚企业来讲,他们出海有专门的官方海外援助机构,不仅服务人员众多,服务内容范围也很全面。更重要的是,他们企业走出来的时间至少比我们要早二三十年,早已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和方法。而国内在这块还是空缺,我们作为创业公司,刚好能够弥补这一短板。

我在印尼有多年的求学、创业和生活经验,还有双语的优势,完全可以另选赛道。但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有义务去帮助更多的国内企业走出来,把市场做大,让中国企业也在东南亚拥有一席之地,这种使命感、责任感和成就感,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

就像罗翔讲的:“我们绝对不能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我们每天都在驶向生命的终点,如果你没有一种崇高的使命感来解释你每天的行为,那你的人生就毫无意义,就是在虚度一生。”这也是我深耕这一行业的深层原因。

(我被央视采访报道)

就在公司发展越来越好时,2020年,疫情暴发,对于做跨境业务的行业,又是毁灭性打击。所幸的是,过去十多年,我积累了很多客户,于是,又开启了包机业务。同时尝试自媒体,从图文到短视频,再次挑战新的领域,现在我的自媒体公司在印尼华人圈中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印尼,有一千到两千万华裔,却有80%不会讲中文。因此,很多中资企业在当地找翻译都是很难的事,我顺应市场需求,2023年,又为公司增加了留学业务,为企业培养更多双语人才,从人文、教育等方面,推进两国交流和互通有无。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间,趁着难得的休闲机会,我疯狂报班学习,甚至报考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EMBA,三年内,认知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我重回母校)

过去,我在印尼有十年创业经验,如同在黝黑的隧道中摸索前行,见招拆招,没有具体的规划和目标。当我回到国内,融入国内的创业圈子,学习了以前没有接触到的东西时,犹如见到黑暗中的一道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认知得到了彻底的觉醒。

就像周岭在《认知觉醒》中讲:“真正的成长来自对自我认知的探索和理解。 ”一个人每天都在努力,每天都在忙,不代表着一定会成长和进步,只有刻意地去学习,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改变行为方式。

回首过去,我出身寒微,为改变命运,奋力学习。虽然没有明确的目标,但从小我就有一个迫切的需求,那就是,我是要上大学的,是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人。

后来,我为减轻家庭负担,离开家乡,远赴印尼求学。非常庆幸地,遇到了个人发展的最好机遇。其实,不同于在国内创业,有人脉、资源和各方支持,在海外创业,一切从零开始,无异于摸石头过河。

(我和印尼媳妇)

或许在外人看来,自己始终平淡,没有灿烂夺目。但只有我知道,其中走过的路有艰难。在印尼二十年,我不停地在创业中寻求突破,历经曲折,最终百炼成钢。

现在,我在国内和印尼拥有80多人的跨境团队,服务范围涵盖华人圈媒体服务、企业落地服务、会务会展、留学印尼等,人们都亲切地叫我王掌柜。

在家庭生活上,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民族认同感,我专门让孩子们在国内读书。也希望未来,在印尼,有我们中国自己的国际学校。

事业和家庭都蒸蒸日上,我实现了当初走出去,创造自己独一无二人生的梦想。

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或许我还会顺应形势,再次开启新的领域。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脚踏实地地做事,真诚待人,必定绽放出芬芳的人生之花。

【口述:王瑞】

【撰文:云之月】

【编辑:乌溪雾】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0 阅读:52

真实人物采访

简介:你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