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否决俄罗斯方案,中俄的能源命脉,必须抓在中国手里

盘点观察 2025-04-17 17:35:21

据北晚在线消息,“我们目前正积极推进另一个对华出口天然气管道项目,即中俄远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将于2027年1月建成投产。”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长祖布科夫介绍,项目全面达产后,俄罗斯每年向中国供应的管道天然气数量将增加100亿立方米,届时总量将达到每年480亿立方米。这无疑将对两国乃至整个地区的生态问题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自2024年上半年起,俄罗斯政府便积极推动利用俄哈境内现有管道,构建一条年输气量达450亿立方米(其中350亿立方米输往中国)的新天然气管道。普京在去年11月访哈时,也专门探讨了相关事宜。因俄方计划输送的天然气中有100亿立方米供哈方北部,且能带来过境费收入,哈方对此表示支持,俄方随后启动了项目的计算和可行性论证工作。

中国仍旧愿意讨论“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资料图)

但张汉晖大使指出,该方案并不可行。目前,途经哈萨克斯坦的相关管道已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其中,中国 - 中亚天然气管道的ABC三线设计年输气量为550亿立方米,如今已无富裕运力来转运俄气。即便通过技术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运力,可中哈正深化能源合作,未来若从哈方进口天然气,也会优先考虑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并未给俄方预留运输空间。

同时,西气东输管道同样面临压力。中国主要天然气消费区集中在东部,中亚国家进口的天然气以及国内西部产区的天然气都依赖该管道东运。随着中国 - 中亚管道输气量增加和国内天然气产量提升,西气东输已基本建成的一、二、三线管道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四线则是为未来中国 - 中亚管道D线的天然气预留。若俄气也要从中亚入境,中国就需耗费巨资和数年时间新建管道,成本过高,国内运输距离也过长。

在中国这边的中亚能源通道建设中,没有为俄方预留运输空间(资料图)

俄方执着于推动这一方案,主要是由于“西伯利亚力量 - 2号”管道磋商遇阻,双方在价格等细节上迟迟未能达成一致。加之西方制裁与国际能源市场波动,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陷入困境,故而试图从哈萨克斯坦方向寻找突破口。而中方此番明确表态,意在让俄方回归“西伯利亚力量 - 2号”项目的谈判正轨。据悉,该项目目前有两条线路可供选择。其一,途经蒙古国。

此前,中俄曾定下此方案,蒙古也因能获取过路费而乐观预计2024年底建成。但因天然气定价问题,双方谈判两年多仍未达成协议,蒙古逐渐失去耐心,甚至将项目排除在未来5年经济规划之外。其二,完全穿过俄罗斯领土进入中国,终点位于中俄边境的后贝加尔斯克。此路线由中方首次提出,不仅能大量利用国内现有管道,缩短中国境内运输距离,还能降低资金投入,减少第三方地缘干扰,保障俄罗斯天然气对华输送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天然气管道(资料图)

在明知中国认为不可行的情况下,俄方仍尝试推动中俄哈管道,主要是因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磋商遭遇困难,中俄迟迟没能在价格等细节问题上达成一致,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又在西方制裁与国际能源市场波动下举步维艰。俄方现在只能病急乱投医,看看能不能在中亚方向打开突破口,并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对内的舆论宣传,确保俄罗斯民众对于国家经济的信心。在能源合作中,价格问题也是关键。张汉晖大使表示,中俄已有稳定运行的管道,在价格问题上更易达成一致。

尽管如此,双方在“西伯利亚力量 - 2号”的定价谈判上仍历经波折,可见其复杂性。在当前国际局势下,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中国通过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渠道保障自身能源安全,不仅重视与俄罗斯、中亚的合作,还积极拓展与中东、非洲等地的能源关系,降低对单一供应源的依赖。此次对俄方方案的否决,体现了中方在能源合作中的审慎态度和对能源命脉主导权的坚守。相信在未来,中俄双方会基于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继续探索更优的能源合作方案,实现真正的共同发展 。

0 阅读:15
盘点观察

盘点观察

静观天下事天下情,聊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