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发炮弹端掉日伪16座炮楼,还剩1发,这个仗八路军是怎么打的?

幼柏看历史文化 2024-11-13 12:20:53

6发炮弹端掉日伪16座炮楼,还剩1发,这个仗八路军是怎么打的?

大家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吗?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七旅用6发炮弹就拿下了16座日军炮楼。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确实是真实发生的事。

1941年,日军在河北南宫县搞了个叫铁壁合围的东西。他们沿着一条60公里长的线路修了条公路,还建了17座炮楼。这些炮楼就像铁桶一样,把八路军的活动区域给切断了。

日本人觉得这主意挺高明既能保护自己的后勤补给,又能限制八路军的行动。但他们没想到,八路军新七旅的易良品旅长可不是好对付的。这位30出头的指挥官,接到上级命令后,立马组织了一场硬仗。

一开始,易良品也没什么好办法。新七旅的装备跟日军比起来差远了。眼看着伤亡越来越大,突然有个随军的军工专家想起来旅长,我们不是还有门缴获的大炮吗?

这话一出,易良品眼前一亮。原来去年百团大战时,他们在河北故城县缴获了一门日军大炮。当时因为不方便带着,就给埋起来了。没想到今天派上了大用场。

有了大炮,但没人会用。新七旅的战士们只会用迫击炮,对这种大家伙一窍不通。这时候,那位军工专家又站出来了。虽然他也不是专业炮兵,但总比完全不懂强。

在他的指导下,几个迫击炮手临时充当起了炮兵。第一炮打偏了,大家也没泄气。认真调整了一下,第二炮就命中了马固庄炮楼的中部,直接把炮楼轰塌了一半。

马固庄炮楼一倒,局势立马变了。易良品抓住机会,一声令下,新七旅的战士们冲了上去。结果可想而知,驻守在那里的一个小队日军和一个营的伪军,全都被俘虏了。

这一仗打得漂亮,一个小小的炮弹,就把日军引以为傲的铁壁给戳破了。其他炮楼里的日伪军估计都慌了神。

新七旅的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他们拉着这门大炮,继续北上攻打其他炮楼。有意思的是,大多数炮楼里的伪军一看到这个大家伙,二话不说就投降了。

三天时间,17座炮楼倒了16座,只剩下垂阳大据点还在负隅顽抗。最让人吃惊的是,新七旅用6发炮弹就搞定了16座炮楼,到最后竟然还剩下一发!

仔细一算,原来他们在马固庄用了两发,又在三座有日军驻守的炮楼各用了一发。其他的炮楼光是看到大炮就吓得投降了,连开火的机会都没给。

这种高效率的战果,确实让人惊叹。新七旅不仅仅是靠火力取胜,更多的是靠声势和威慑力。他们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资源,创造了难以置信的战果。

打到这个地步,新七旅的任务其实已经完成了。他们不仅摧毁了日军的炮楼,还配合当地群众摧毁了日军苦心经营的王高路线。

但易良品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当德州、南宫、临清等地的日伪军开始反扑时,他果断下令撤退。新七旅护送参与破路的群众安全撤离,自己也全身而退。

易良品的这个决定显示了他的战略眼光。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这是一个优秀指挥官的必备素质。

1943年3月,就在这场战役的一年半后,易良品在一次突围中不幸中弹。由于伤势过重,加上缺乏医疗条件,这位年仅33岁的指挥官最终牺牲了。

易良品的牺牲让人感到惋惜。他用6发炮弹创造的奇迹,成为了抗日战争历史上的一个亮点。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八路军的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中国军民是如何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

这场战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易良品的临机应变和果断决策。他善于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战果。同时,这也体现了八路军上下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从军工专家的及时提醒,到临时炮兵的快速学习,再到全体战士的勇猛冲锋,每一个环节都显示出了团队的力量。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在战争中,有时候心理战的作用可能比实际的火力更重要。新七旅仅仅依靠一门大炮就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慑,这种策略在当时的条件下显得尤为高明。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场胜利的背后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易良品最终为国捐躯,他的故事只是千千万万个英雄故事中的一个。每一个牺牲的生命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这个故事还让我们看到了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新七旅面对装备的巨大劣势,没有放弃,而是想方设法找到了制胜的法宝。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在那个艰难岁月里赖以生存的力量源泉。

最后,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任何时候,灵活应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易良品和新七旅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很多年前,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精神,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这不仅是一个军事战例,更是一个关于人性、勇气和智慧的生动教材。

1 阅读:52
幼柏看历史文化

幼柏看历史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