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狂赚786亿,吞并18个村庄,村长身家165亿,他们是干啥的

钟校说过 2025-04-25 09:10:51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咱们村,家庭资产低于500万的都算贫困户了!”

你敢相信吗?这个叫花园村的村长邵钦祥接受采访时,竟然这样定义什么叫贫困户。

花园村坐落于浙江嘉兴,曾是全国榜上有名的贫困村,如今竟创造了年赚786亿的奇迹,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浙江第一村”。

不少人觉得他这是在吹牛,但事实却是如此。这个小小的村落就是一个小村子能富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曾经的贫困村

曾经的花园村是浙江嘉兴南湖的一个贫困村,在几十年前的时候人均收入才80多块钱。当年的花园村耕种条件相当差,村民们一天到头忙得脚不沾地也不一定能吃饱饭。

那个时候的村子里都是土路和泥瓦房,村民们每年秋收后都要赶着驴车进城里卖粮食。路上的土路十分难走,可是当年没钱修路。每次下过雨后,村民们的两腿沾满了泥。

而当时的村长邵钦祥在1976年上任时就一心想着自己要带着村民发家致富。以至于什么点子都想到了。

因为村里没有几家有电,所以邵钦祥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与大家凑了几百块钱的本钱办了小蜡烛厂。虽说小小蜡烛的利润不高,但好歹作为自己的尝试,蜡烛卖的也算可以。

蜡烛厂辛苦干了一年后,邵钦祥赚到了2000多块钱的利润。虽说在现在看来不算什么,但在70年代末的时候,这笔钱可算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了。

有了资本后,邵钦祥继续买原材料来继续蜡烛厂的生意。但他特地找供电局的同志把村里的电给拉上了。

此时村里有了电,村里的农耕用水就有了保障。于是在往后的日子里,村里的农田灌溉省时省力,农作物都提高了产量。

此时的邵钦祥带着村民接着办厂,一个厂家连着一个厂家。蜡烛厂、服装厂,邵钦祥领着村民们一起干。随着生意做得越来越顺畅,花园村的企业越来越多。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靠着耕地和办厂,花园村逐步摆脱了贫困村的称号,村民们也能吃饱喝足。可此时的邵钦祥的野心却愈演愈烈,他可不想花园村仅仅能成为一个吃喝不愁的村子。

成为明星村

口袋里有钱了,生意才能做大。有了资本的邵钦祥带着村民将服装厂、家具厂越做越红火,而邵钦祥想挣钱的目光又放在生物科技上。

在2000年的时候,他邀请中科院的教授在村里共同合作研发合成维生素D3。因为村里的老人腿疼得多,他想着如今条件好了,人们绝对会注重健康,所以他打算从最简单的补钙项目入手。

结果在一年后,花园村与中科院合作的维生素D3走向国际市场,邵钦祥光靠着卖维生素D3就轻松赚了上亿。这下花园村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办小厂,拥有小企业的村落成了科技示范新村。

村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就连邵钦祥自己投资建的厂都能赚到百亿以上,此时村民们还戏称他就是百亿村长。

不过如今的花园村最显眼的企业就是红木家具厂,全村地方不大但有一千余家的红木加工厂。

花园村的红木生意在全国来说都名声显赫,在2024年在小小的花园村里还举办了红木家具的博览会。

不仅如此,花园村还与时俱进,从网络入手,用3D和AI技术将花园村的生意介绍到全世界。而鼎鼎有名的红木家具村居然在宣传中引得无数游客前来,让其成了附近城镇有名的旅游胜地。

谁都没想到花园村一火就成了一个著名景点,一年能接待游客500多万人。这个数字让邵钦祥自己都没有想到,后来还在2023年升级成了国家级的5A景区。

花园村在这个期间不仅自己发展好,硬是把附近的村落也加进来。毕竟钱一多,就想着扩展地盘。而邵钦祥着手将附近的村子合并,前后将18个村子都合并进去。

如今的花园村的规模已经堪比一个小县城,也成了浙江第一村。这个曾经吃不饱饭的贫困村通过村民们的努力变成了年收入可达700多亿的全国明星村。

正所谓树是死的,人是活的。邵钦祥带着全村人成为致富能手,成就了一个村落的奇迹。

参考资料:1·人民网-《浙江东阳花园村:乡风文明引领乡村振兴》2·浙江日报-《东阳花园村与瑶仪村结对共建 捐赠50万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3·央广网-《「中国改革现场——浙中凭什么崛起」浙江东阳花园村书记邵钦祥的“致富经”》4·澎湃网-《浙江日报头版头条丨花园村的“新烦恼”》

5·中国县域经济报-《浙江东阳花园村:富民产业红 幸福生活美》

0 阅读:34
钟校说过

钟校说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