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委书记,履新时群众含泪相送,他说:我生在山西死也会回来

谨记过去 2024-12-10 17:10:54

前言

“就算把省委大楼卖了,也得把这条路修通!”这是1990年代,胡富国在山西担任省委书记时,面对太旧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困境,所展现出的坚定决心。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胡富国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更彰显了他为人民谋福祉、不惜一切代价改变山西落后面貌的坚定信念。那么,这位从贫苦农家子弟成长起来的矿区改革者,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他的承诺,让山西焕发出新的生机呢?

从贫苦农家子弟到矿区改革者

1937年,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日本全面侵华,中华大地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就在这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胡富国在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呱呱坠地。想象一下,一个弱小的生命,在那样艰难的环境里,他的未来会怎样呢?

胡富国的童年,可以用“苦不堪言”来形容。家里兄弟姐妹十个,却因家境贫寒,母亲和八个兄弟姐妹都早早离世,只剩下父亲、他和两个妹妹相依为命。这样的家庭环境,让胡富国从小就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也让他对老百姓的疾苦有了切身的体会。但即便是在这样的困境中,胡富国的父亲还是咬紧牙关,坚持让他上学,因为他知道,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抗战胜利后,新中国成立,胡富国终于迎来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他像一块海绵,拼命吸收着知识的养分,成绩自然也是名列前茅。初中毕业后,他就在家乡担起了会计、团支部书记的担子,展现出非凡的组织和领导能力。时间跳转到1958年,胡富国被送进了长治潞安矿务局煤矿学校,学习采煤专业。那可是个重工业被寄予厚望的年代,胡富国深知这次机会有多宝贵,他玩命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59年,胡富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这不仅是对他学业的肯定,更是对他思想的升华。他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决心要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随后,他又进入辽宁煤矿师范学院深造,那段时间的学习,让他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1961年,他转入阜新矿业学院采煤系,进一步深化对煤炭开采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4年,胡富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了山西省大同矿务局永定庄矿工作,担任6号井技术员。那时候,“四清”运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全国上下都在为整顿党的组织、纯洁干部队伍而努力。胡富国以一名技术员的身份,踏上了煤炭系统的征程。在大同矿务局的日子里,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勤奋的工作态度,很快便脱颖而出,得到了上级的赏识。从207盘区采煤队党支部书记到采煤1区党总支部书记,他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他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

说起胡富国,还有一段关于食堂的趣事不得不提。有一次,工人们反映食堂的服务员对矿工有偏见,只给干部打荤菜,矿工们只能吃素。胡富国一听,这还了得?他亲自穿上矿工的工作服,混进矿工队伍里排队打饭。轮到他时,他要求打一份荤菜,结果却遭到了拒绝。这下胡富国可火了,他立刻召见食堂主管,严厉质问为什么矿工不能享受应有的待遇。食堂负责人见状,连忙道歉,并解雇了那位涉事的服务员。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可没想到三个月后,胡富国又提起了这件事,他心生怜悯,力主为那位年轻的服务员寻找新工作。这件事让人们看到了胡富国既严格又充满人情味的一面。

到了1973年,年仅36岁的胡富国被任命为山西省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革委会主任、党委副书记。那时候,“文革”已经接近尾声,社会秩序逐渐恢复,工业生产也待恢复和发展。胡富国上任后,以其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迅速稳定了煤峪口矿的生产秩序,为矿区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责任重大,必须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群众谋福祉。

在胡富国的领导下,煤峪口矿的生产逐渐走上了正轨。他深入基层,了解矿工们的疾苦和需求,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矿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他常说:“矿工们是煤矿的主人,他们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幸福。”在他的带领下,煤峪口矿的矿工们团结一心,共同为煤矿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煤炭工业推动者与教育改革的践行者

1975年,胡富国踏上了新的征程,出任山西省煤炭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山西,这个煤炭大省,它的“黑色黄金”对全国经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胡富国深知肩上的重担,他一头扎进矿区,与煤炭工人们并肩作战。他明白,煤炭不仅是山西的命脉,更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于是,他奔波于各个矿井之间,实地调研,解决生产中的棘手问题;同时,他很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更新,让煤炭工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安全,是他心中永远的牵挂。胡富国严格要求安全生产,确保每位矿工都能平安回家。就这样,山西煤炭工业在他的带领下,逐渐恢复了元气,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到了1980年,胡富国的肩上又多了几副担子,他兼任了太原市西山矿务局局长、党委副书记,还成了古交矿区建设指挥部的总指挥。那时的山西煤炭工业正蓬勃发展,但管理和技术上的难题也如影随形。胡富国的到来,仿佛给这片热土带来了新的活力。他深入一线,倾听矿工的心声,推行了一系列改善矿工生活的举措。在他的精心管理下,西山矿务局的煤炭产量节节攀升,为山西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8年,胡富国踏上了新的舞台,担任国家能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那是一个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源需求激增,管理挑战重重。国家能源部的成立,就是为了更好地统筹能源大局。胡富国凭借在煤炭领域的丰富经验,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提升能源效率。他参与制定和实施国家能源政策,为国家的能源安全筑起了坚实的防线。

1989年,胡富国又兼任了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总经理。他继续深化改革,推进煤炭企业的重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他紧绷安全这根弦,努力减少安全事故。而在这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温情故事。胡富国的妻子常根秀,在锅炉房默默工作了整整10年。直到1990年,新华社记者朱幼棣偶然发现了这个秘密。作为副部长的妻子,她本可以享受更优渥的生活,但她却选择了坚守。当常根秀因积劳成疾需要手术时,胡富国紧紧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愧疚和感激。这份深情,让人动容。

1992年7月,胡富国再次回到山西,出任副省长、代省长。他没有选择安逸的办公室,而是直奔基层,去感受山西的真实脉搏。吕梁山的考察之旅,成为他山西生涯的难忘记忆。当车队路过乔峁村时,胡富国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几间破旧的窑洞,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窗户没有玻璃,寒风肆虐;课桌摇摇欲坠,由石块和泥巴堆砌而成。胡富国的心被深深刺痛,他流下了眼泪。这是对孩子们艰苦环境的同情,也是对自己责任的深刻认识。

“明年,我一定让你们搬进新教室!”他的承诺,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田。回到太原后,他迅速行动,拨出专款,决心在两年内解决全省中小学危房问题。这一决策,不仅改变了乔峁村小学的面貌,更在全省掀起了教育危房改造的热潮。常根秀也被深深感动,她自费买了25个书包,装满学习用品,送到了乔峁村小学。这份来自省领导家庭的温暖,让村民们感动不已。他们特意制作了千层底布鞋,作为回礼送给了胡富国夫妇。此后的八年里,胡富国夫妇与乔峁村小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的关怀如同灯塔,照亮了乡村教育的未来之路。

胡富国不仅关注教育的硬件设施,更看重教育质量。他深知,教育是改变山区面貌的钥匙。因此,他不遗余力地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他常说:“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他的努力下,山西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山西发展的推手与扶贫的斗士

1993年9月,胡富国接过了山西省委书记的重担,成了山西的领航人。提起他,人们不光记得他对教育的那份执着,更忘不了他为山西基础设施建设所倾注的心血。山西,这块矿产丰富的宝地,煤炭、钢铁产量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可经济发展却始终跟不上趟儿。胡富国一到任,就开始深挖原因。原来,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闭塞、水资源短缺,这三大难题像三座大山,压得山西直喘不过气。

面对这棘手的局面,胡富国没有丝毫退缩,他骨子里那股子韧劲和决心全显现出来了。他提出了个响亮的八字方针:“挖煤、输电、引水、修路”,誓要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太旧高速公路、引黄入晋水利枢纽、阳城发电厂这三大工程轰轰烈烈地开干了。这些工程啊,不仅解决了交通拥堵、用水困难和电力不足的老问题,还给山西的经济发展添了一把大火。

说起太旧高速公路的建设,那可真是一波三折。由于资金紧张,工程差点就停了。这时候,胡富国站了出来,在省人大代表会上,他斩钉截铁地说:“就算把省委大楼卖了,也得把这条路修通!”这话,掷地有声,一下子点燃了大家的斗志。胡富国不光嘴上说,更是实际行动,带头捐出自己的工资支援建设。五万建设者齐心协力,苦干了整整三年。1996年6月,山西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终于全线通车了!通车那天,胡富国高兴得像个孩子,他亲自上台,给工人们唱起了山西上党梆子。台下的工人们先是一愣,接着纷纷鼓掌叫好,有的甚至感动得掉了泪。这一幕,让大家觉得胡富国就像是自家的亲人一样亲切。

到了1996年6月,胡富国因为工作需要,离开了山西,去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当副组长。走的时候,太原火车站前人山人海,大家都是自发来送他们的好书记。胡富国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眼眶湿了,他动情地说:“我生在山西,长在山西,将来死了也要回到山西。我永远都忘不了大家,忘不了山西的父老乡亲……”这话,是他对山西最深的眷恋。

胡富国在山西这几年,山西的变化可真是翻天覆地。从1993年开始,山西在通讯设备上的投资,比过去44年的总和还要多。几年功夫,基础设施焕然一新,经济也活了起来。胡富国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只要心里装着百姓,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脚踏实地,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

到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胡富国还是一如既往地忙。他深入贫困地区,搞调研,定政策,推动项目落实。他知道,扶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下长久功夫。在他的努力下,一系列扶贫政策出台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他特别强调扶贫要先扶志、扶智,鼓励大家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到了2005年,胡富国退休了。可他并没闲着,还是忙活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事儿。他担任了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晋商总会会长等职务,继续为扶贫奔走呼吁。退休后的胡富国,心里还是装着山西。他时不时地回山西看看,和老乡们聊聊天,了解家乡的变化。他常说:“我就是个农民的儿子,是山西这片土地把我养大。不管走到哪儿,我的根都在山西。”

胡富国的故事,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他对山西的深情和付出。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只要心里装着人民,就能走出一条光明大道。如今,山西的发展越来越好,这背后啊,也有胡富国的一份功劳。人们提起他,总是竖起大拇指,说一声:“胡书记,真是个好官!”

结语

胡富国的一生充满了奋斗与奉献,你从他的哪个事迹中最受启发?是他在煤炭工业的辛勤付出,还是对教育的深情关怀?又或者是他力推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心与行动?胡富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应心怀人民,脚踏实地。欢迎分享你的感受,你认为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从胡富国身上学到什么?

0 阅读:1
谨记过去

谨记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