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给纪晓岚白纸让他宣读,纪晓岚读完后,乾隆顿时龙颜大悦

俊驰评娱乐 2024-09-13 01:29:24

在乾隆年间的紫禁城里,一场看似平常的求雨仪式正在进行。礼部尚书纪晓岚站在祭坛上,手捧祷文,准备向上苍祈求甘霖。然而,当他展开祷文时,一股寒意瞬间席卷全身——眼前竟是一张空白的纸。在万众瞩目之下,在皇帝的注视下,纪晓岚的心跳几乎要停止。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深吸一口气,抬头挺胸,用洪亮的声音朗诵道:”吾大清国乾隆帝君曰:‘咨尔龙,今大旱,用汝降甘雨,汝当即往!‘钦此。”

这番即兴发挥不仅化解了危机,更赢得了乾隆帝的赞赏。皇帝满意地点头微笑,亲自带头鼓掌。纪晓岚虽然表面镇定,内心却如惊涛骇浪。这一刻,他不禁回想起自己是如何步步登高,最终成为乾隆帝身边的红人。

一切要从几年前的元宵节说起。那一年的京城张灯结彩,街头巷尾挂满了五彩斑斓的灯笼,每个灯笼上都写着一个灯谜。乾隆帝最爱猜灯谜,几乎没有能难倒他的。然而那天,他在一个灯笼前驻足良久,眉头紧锁。灯笼上写着:”黑也不是,白也不是,红黄更不是,与狐狼猫狗相似,既非家畜,也非野兽。诗中也有,词中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南西北模糊,既是短品,也是妙文。”

这个灯谜让乾隆帝百思不得其解。他问身边的大臣:”谁能猜出这个灯谜的谜底,朕重重有赏!”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头不语。最后有人道出此谜是出自一位名叫纪晓岚的学士之手。乾隆帝立即命人将纪晓岚请来。

当纪晓岚战战兢兢地来到皇帝面前时,乾隆帝问道:”这灯谜可有谜底?”纪晓岚恭敬地回答:”回禀皇上,谜底是‘猜谜‘二字。前半句描绘‘青‘字,后半句指‘犭‘字,合起来就是‘猜‘字。后面则是描述‘谜‘字。”乾隆帝听罢,眼前一亮,连连称赞纪晓岚才思敏捷。

从那以后,乾隆帝对纪晓岚刮目相看,常常召他入宫探讨学问。纪晓岚的才华如同璞玉,在皇帝的赏识下渐渐绽放光彩。然而,才华横溢往往也会招来嫉妒。和珅作为朝中重臣,对纪晓岚的崛起颇有微词。

有一天,和珅在自家院子里新建了一座凉亭,邀请纪晓岚为其题名。纪晓岚略一思索,挥毫写下”竹苞”二字。和珅见状大喜,立即将匾额挂在凉亭上。不久后,乾隆帝来到和珅家中,看到凉亭上的匾额,问道:”这字是谁写的?”和珅得意地回答:”是纪晓岚学士所题。”乾隆帝闻言大笑:”你可知道,纪晓岚这是在骂你呢!‘竹苞‘暗指‘个个草包‘,他是说你们家都是草包啊!”和珅顿时脸色铁青,从此对纪晓岚怀恨在心。

纪晓岚的才智不仅体现在文字上,更体现在他的机智应变能力上。就像那次白纸祷文事件,原来是太常寺卿想考验纪晓岚的能力,却不料险些酿成大祸。事后,纪晓岚找到太常寺卿理论,对方支支吾吾地解释说本想在纪晓岚发现不对劲时再送上真正的祷文,却因为时机已过而不敢轻举妄动。

这次危机虽然惊心动魄,却让纪晓岚在乾隆帝心中的地位更上一层楼。乾隆帝欣赏的不仅是纪晓岚的才学,更是他在危急关头的镇定自若和随机应变。在官场中,这样的才能比单纯的学问更为难得。

随着时间推移,纪晓岚在朝中的地位愈发稳固。他的才华不仅体现在处理政务上,更在于他能用智慧和幽默化解各种危机。比如有一次,乾隆帝问他:”如果让你形容和珅,你会怎么说?”这个问题颇具陷阱性,因为和珅虽然贪污,但深得乾隆帝信任。纪晓岚略一思索,答道:”和珅此人,可谓是‘才高八斗,貌比潘安‘。”乾隆帝听后大笑,因为”才”与”财”谐音,”貌比潘安”中的”貌”与”冒”谐音,暗指和珅贪财冒险,既道出了实情,又不失机智幽默。

纪晓岚的这种才智,不仅让他在朝中站稳脚跟,更赢得了乾隆帝的欣赏和信任。在那个以文人治国的时代,能够做到学问精深又机智过人,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在危急时刻临危不乱,实在是难能可贵。

然而,纪晓岚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源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更源于他对人性的洞察和对局势的把握。在官场这个复杂的环境中,他既不阿谀奉承,又不孤傲自高,而是用自己的才智赢得了皇帝的赏识和同僚的尊重。

纪晓岚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才子的传奇,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代官场的种种机巧。它告诉我们,在任何时代,真才实学都是立身之本,而机智与幽默则是在复杂环境中生存的必备技能。纪晓岚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何为”大智若愚”,他的才华像一团火,照亮了乾隆盛世的天空,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0 阅读:2

俊驰评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