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总工崔连顺:打破美国技术垄断,每天为国家省2亿元

蛛网捕光者 2025-04-23 15:43:39

2002年,我国决定开建西气东输工程,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可当我们拿着合同找到美国通用电气时,对方直接狮子大开口:先给2亿专利费,再来谈合作。

通用电气的这种态度让我方代表完全无法接受,毕竟我们才是甲方,结果还没谈就要先给2个亿,这种霸王条款谁还能谈下去。

没想到合作告吹后,对方变得更加嚣张了,放下话说不同意他们的要求,西气东输工程20年也修不好!

而通用电气之所以这么“自信”,关键在于一项他们垄断了50年的核心技术,可他们想不到的是,我们一位女科学家用了9个月就狠狠打了他们的脸。

事情要从西气东输工程说起,这项工程负责将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输送到东部发达地区,关系到我国的能源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要把天然气送到数千公里之外的地方,最关键的设备就是大型天然气压缩机组,它们就像人体的心脏一样,通过施以高压来输送天然气。

在这些压缩机组中,最关键的部件就是叶轮——一个直径超过两米、重量近十吨的庞然大物,这东西全球也只有三个国家能造。

其中美国的通用电气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发这项技术,通过五十年的不断改进,积累了大量的专利,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

当我们打算修建西气东输工程时,第一个找上的就是通用电气,原因无他其它两个都不肯卖,那就先谈谈看吧。

谁知道对方条件如此苛刻,不仅严格控制技术出口,还对售往中国的设备设置了诸多限制条款。

如果仅仅是不想出口技术倒也还好,可通用电气还想拿技术来敲诈我们,张口就是2亿专利费,这是设备采购外的额外支出。

除了专利费他们的报价也让人完全无法接受,每台机组的报价就高达数亿元人民币,更令人担忧的是,设备的维护保养也必须依赖美国,日常保养费用也是个无底洞。

而且这样的话我们的能源命脉也会被美国人捏在手上,我们私下计算过,只要加压站停运一天,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上亿元。

看来指望从美国佬那买是不行了,国家下定决心要打破这一技术垄断,于是将研发国产大型压缩机叶轮的任务交给了沈阳鼓风机集团。

已经52岁的崔连顺主动接下了任务,作为沈鼓集团的叶轮设计专家,崔连顺和她的团队已经是国内该领域领头羊。

这项任务的艰巨性是外人难以想象的,美国同行曾傲慢地表示,就算把图纸给中国人看,没有十年时间也造不出合格的叶轮。

当时国内在天然气大型压缩机上基本没有经验,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面对这样的困境崔连顺没有丝毫退缩,她带领团队从最基础的材料研究开始,一点一滴地积累数据。

叶轮对材料的要求极为苛刻,需要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下保持原本的特性,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配方,崔连顺和团队进行了数百次试验,有时为了等待一个试验结果,他们经常通宵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崔连顺成功找到了合适的材料,可这仅仅是个开始,有了材料后怎样加工才是大的挑战。

叶轮的形状复杂,对精度要求极高,任何微小的偏差都会导致整个设备失效,在运行中叶轮的转速能达到每分钟数万次,而这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不能超过一个头发丝。

而对崔连顺团队来说她们加工的困难比美国高得多,毕竟美国不缺各种高端机床,而我们则十分缺乏,没办法崔连顺只能另辟蹊径,采取“分段加工”的工艺。

那段时间,崔连顺几乎把家安在了实验室,后来她的丈夫回忆说,深夜去给妻子送东西,发现她靠在椅子上睡着了,嘴里还念着测试。

其他团队成员也都拼尽全力,有位年轻工程师为了调试一个参数,连续工作72小时,最后被崔连顺强行命令回家休息。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调整,在第九个月的时候,崔连顺团队研发的叶轮,进行了240小时的运行测试。

测试数据出来后,我们自主研发的叶轮各项性能均达标,部分甚至超过了同类进口产品,那一刻整个实验室沸腾了,很多人相拥而泣。

有了国产叶轮,整个西气东输工程的设备采购成本大降,光是单台机组就能节省上亿元,而且后续的维护也能由我们自己来。

整个工程也不用担心在这方面被“卡脖子”了,国家能源安全得到了保障,据初步估算,这项技术每天为国家节省的资金就有2亿。

更扬眉吐气的是,崔连顺团队并没有止步于此,后面她们又进行了多项创新,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叶轮。

这种新型叶轮比美国通用电气的还要先进,这让通用还怀疑是窃取了他们的技术,专门派出团队来“交流”。

结果让他们惊掉了下巴,我们国产压缩机成本更低的同时,机组效率还提高了15%,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完全是世界领先。

曾经在压缩机组上不可一世的通用电气,被打得还不了手,后来只能宣布撤出了中国市场。

凭借着这些成果,崔连顺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但在接受采访时,她总是谦虚地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整个团队奋斗的结果。我们只是做了中国工程师应该做的事。”

如今,装载着国产叶轮的压缩机组仍在全国各地的输气管道上稳定运行,保障着国家的能源安全,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能力。

还是那句话,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实现真正的技术独立,像崔连顺这样的科技工作者致敬!

0 阅读:14
蛛网捕光者

蛛网捕光者

探寻蛛网上的光,捕捉生活中不易察觉的美好,讲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