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3月15日那天的晚会,就是成千上万消费者的心头好。
在这个吃得好不容易的时代,大家都想吃得健康些,免得身体被各种不靠谱的东西搞得一塌糊涂。
提到这个晚会,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一个人——赵赫。

他可是曾经的金话筒奖得主。
2021年我们还能在电视上看到他。
转眼间,2022年他就离我们而去了……
1961年,他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但他的童年还算快乐,活泼开朗,加上会说会笑,特别会逗大家乐。
大家都觉得,这小子将来肯定能成一名播音员。
那个时候,大家想了解外面的世界,要么看报纸,要么听广播。

赵赫也因此爱上了广播,从小就开始练习朗诵,最终在学校成了广播员。
虽然和央视的播音员没得比,但这已经算是个不错的开始了。

时间一晃,赵赫从学校的小广播员成长为了一名职业的广播员,甚至还被解放军录取。
正当他在军队里锤炼自己的时候,家里发生了变故。

1981年,赵赫的父亲去世。
为了照顾孤身一人的母亲,他选择退离部队,回到北京老家。
通过朋友的介绍,他找到了一份铁路部门的工作。
但他的内心始终挣扎,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

赵赫开始怀念以前自己整日摸着话筒的感觉。
有人可能会以为赵赫的梦想就此破灭。
但人生总有转机,赵赫的母亲在状况有所好转后,鼓励赵赫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1982年,北京广播学院突然公布对外招生,赵赫抓住了这次机会。
通过自己的努力,赵赫成功考入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这让他开始踏上了成为主持人的道路。
大学毕业后,赵赫的命运开启了新的篇章,直接被北京电视台录用。
在北京电视台工作了五年后,他被央视电视台招揽,成为了财经频道的主持人。
赵赫凭借出色的主持能力,成为了经济类节目的王牌。
赵赫与妻子是高中时期的同学,彼此有好感,但一直未能捅破那层纸。
直到多年后,赵赫成为了央视的主持人,事业有成,他们才终于走到了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赵赫一直专注于主持工作,而妻子则在家照顾母亲,操持家中的大小事务。

赵赫还深入民间,做了很多调查性的新闻报告,比如《北京市民谈大白菜供应》等,让他更加亲近大众。
因此,当3.15晚会推出时,他成为了首位主持人。
赵赫曾经连续十年主持《3·15》晚会。
2018年,赵赫被诊断出胃癌。
当时他的病情不是晚期,但他选择继续工作。
即使在病痛折磨下,他也没有对外公开自己的病情,不想让粉丝担心。
赵赫退休后立即去了医院治疗,但一切都已经太晚。
赵赫拖着患病的身体长期过度劳累,给身体造成了巨大的损耗。
赵赫本想退休后有时间陪妻子旅行,去治病。
却在2022年1月10日突然离世。

赵赫没有为了治疗癌症而四处奔波,也没有选择在北京买房,而是把钱留给了家人。
这位“最强打工人”主持人在工作岗位上辛勤付出了整整34年。
却没有为自己买过一套房子,和妻子一起住在单位分配的小房子里。

赵赫的一生充满了奉献和辛劳,他的故事令人唏嘘。
临终时,赵赫把支持了自己一辈子的妻子叫到身边,对她说了临别遗言。
“你为了我、为了这个家庭付出太多了,我再也无法弥补你了,我感到非常内疚。如果有来生,我愿意用来弥补这些内疚。”

一张只有40字的遗书,写满了赵赫对妻子的愧疚。
赵赫本想着退休后能好好弥补她,却再也没机会了。
他觉得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妻子。

妻子看着已经瘦得脱相的赵赫,大声痛哭,心里也满是懊悔。
如果能让丈夫听自己的,早点治疗,也不会是今天的情况。

赵赫的一生虽然事业有成,但也留下了许多遗憾。
他把大半辈子都给了工作,退休后却没有机会享受生活。
他的离世,留给了妻子无尽的思念和遗憾。

在缅怀他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劳逸结合的重要性。
毕竟,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愿每个人都能在赵赫的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勇气和灵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