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陈秀娥完全可以留在上海。
因为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儿,不用上山下乡,父亲答应把进厂的指标留给她。
可是妈妈却把这个机会给了她弟弟,结果哥哥和弟弟都去了美国,而她自己却在遥远的江西农村下乡了15年,这15年她在农村吃尽了苦头。
所以她恨恨地控诉妈妈:“是你偷了我进厂的指标,你偷了我留在上海的出路,是你偷了我一辈子的前途呀。”
所以她从内心中对妈妈有怨恨。
到江西插队落户时,陈秀娥认识了当地的男孩钱康。
钱康对陈秀娥很好,两人结婚了,之后生下了女儿钱佳玥。
她自然而然地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女儿身上,不想让女儿去品尝和经历自己受过的苦。
因为担心女儿出生在江西,会跟着自己吃苦。
从来不求妈妈的陈秀娥抱着女儿回家,向妈妈求情,将女儿留在了上海。
原因很简单,在钱康的江西老家,那里的老人重男轻女的思想更重。
当公公婆婆看到陈秀娥生下的是女儿时,扭头就走了。
一天也没有照顾过坐月子的陈秀娥。
都是钱康一个人没日没夜地照顾着陈秀娥母女俩。
所以陈秀娥一直说,钱康是天底下最好的丈夫。
不得不说,婆婆不待见自己,而妈妈也因为偏心疏忽了她,幸好钱康给予了她全部的爱和温暖。
也正是因为婆婆家的这些做法,更坚定了陈秀娥的想法,一定要把女儿留在上海。
这也是她唯一一次开口求妈妈。
就这样,女儿留在了上海。
陈秀娥这么做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留在上海,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二是,留在上海可以开阔眼界,第三将女儿留在了上海,起码心里也得到了一些安慰。
事实证明她做得没错。
那年钱康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过年。
在江西奶奶家作客老家的许多做法令钱佳玥大跌眼镜,比她还小的堂妹佳丽承担了做家务的重担,不仅要给弟弟洗衣服,还要做全家人的饭菜。
佳丽对她说话总是带着刺,称上海人就是有优势,高考少考一百分都能有好大学上。
起初钱佳玥对堂妹的阴阳怪调非常反感,之后才知道佳丽马上就要辍学打工。
因为佳丽妈妈称弟弟还要上学,家里只要有一个人读书就行。
听到佳丽的困难,钱佳玥也由衷为她难过,刚上高一就要辍学,今后该怎么办。
钱佳玥拥抱住妈妈,非常感激自己这么幸运,跟着爸爸妈妈在上海生活,不用像佳丽一样为了能否继续上学而发愁。
其实,当初陈秀娥知道妈妈把只有一个上班名额留给哥哥时,她是多么的难过,现在也能体会到佳丽的心里是有多么的不甘心。
钱康从小就是在这种氛围中长大,他解释这就是命运。
但是陈秀娥却努力给女儿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把她留在了上海,才得以健康幸福地成长。
虽然说陈秀娥有一些小毛病,但是她却是一个可爱又伟大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