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从2019年6月6日到2024年6月6日,我国5G迎来发牌五周年。五年来,我国5G取得瞩目成绩。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374.8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1.7%,占全球六成,运营商投资7300亿巨资;5G移动电话用户达8.89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50.6%,带动经济社会效应巨大。
今天,在工信部联合业界举办的“移动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我国5G下半程仍需加力前行。
五年发展,5G技术引领变革
技术的引入为社会带来巨大影响。作为新一代的通信技术,5G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庞大的容量,提升了数据的传输效率和用户的网络体验。
首先,5G网络使得数据传输速度实现了质的飞跃,相比4G网络,5G的峰值下载速率高达其7倍。邬贺铨指出,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平均流量DOU值年增长19%。其中,5G用户渗透率及其在DOU中占比超过50%。
其次,5G网络使用户单位流量资费降低。邬贺铨表示,我国移动通信包月资费按单位流量计算近十年下降95%。此外,中国的移动宽带用户资费占GNI为0.45%,可负担性位于全球前20%。
最后,5G带动运营商ARPU值增长。邬贺铨介绍道,5G带动运营商ARPU值增速由负转正。其中,中国运营商5G商用前后12个季度平均ARPU值 从-10%增长至5%。
下半程,5G潜力有待挖掘
虽然我国5G发展取得瞩目成绩,但邬贺铨认为,未来5G潜力仍面临不少挑战。如特色应用开发滞后、用户体验提升、5G技术发展与用户体验提升有待形成闭环等问题。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挖掘5G技术的潜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为此,邬贺铨提出,我国5G下半程发展需积极创新。一方面,我国5G正向宽带化演进,ELAA天线的超MIMO技术正从192向1000演进,MBSC虚拟大载波重构非连续频谱,万兆终端天线也从2T4R迈向3T8R,这些技术的创新将进一步提升5G网络的性能和容量。
另一方面,智能化维度持续创新。在网络系统,智简网络、智能运维、数字孪生等技术加速网络智能化发展。在5G空口,网络规划、仿真验证、空口优化等智能化技术加速落地。
邬贺铨还强调道,大模型正下沉到手机端。大模型经过压缩和算力提升可将推理应用转到边缘/端侧。邬贺铨认为,相比公有云,手机端大模型具有低成本、低时延、高隐私、个性化优势,还可以离线运行。
对于手机大模型发展,邬贺铨讲道,通过芯片升级与模型压缩,手机已能支撑130亿参数推理,今年可达千亿参数能力。
此外,随着手机大模型发展,5G+AI手机将激活用户创作音视频内容的能力。邬贺铨表示,现有5G手机+大模型APP将打造AI Agent入口,提供音控AI搜索/作图、文档摘要、口语陪练等功能,增强用户体验,催生5G新应用和激活万亿元规模的手机产业。
5G+AI技术还将推动可穿戴设备向空间计算发展。例如,消费者可以佩戴5G+AR眼镜进行实时翻译和语音信息发送,体验基于真实影像的空间计算增强AR体验,以及构建虚拟会议室进行身临其境的视频会议等。
最后,5G+AI MEC(移动边缘计算)将强化端边云智能。AI MEC可利用AI PC芯片以边缘云形式简化对手机芯片的要求,成为家庭计算网关和个人智能助理。同时,与UPF(用户面功能)集成支撑基站群的空口智能,为企业专网提供有力支持。
展望未来,我国5G技术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期待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的推动下,5G技术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