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山丨六国是怎样灭亡的——新视角读《史记》之六十三

真言贞语 2024-12-18 16:20:30

六国是怎样灭亡的

——新视角读《史记》之六十三

文/宋玉山

荆轲没有杀死秦王,反而促使秦国加快了兼并天下的步伐。在这之前,秦国经过几代人的征战,已经削弱了六国实力,占领了大片土地。如今,秦王采取“先近后远、先弱后强,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以武力强行吞并六国,东方六国先后被灭,天下归秦。那么,六国是怎样灭亡的?六国的灭亡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读《史记》,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敬请读者指教。

韩国灭亡最无奈。韩国是公元前403年正式建国的,是“三家分晋”的诸侯国之一。建国初期,韩国还表现出一些新兴力量的生机和活力,郑国就是被它灭掉的。在申不害任宰相的时候,实行法家的治国之道,国内出现过短暂的安定。但在此后近二百年间,韩国没有出过贤明君主,也没有出过能臣名将,更没有搞过革新变法,再加上人口少、条件差,是战国七雄当中最弱的。同时,它又挡在秦国东进的道路上,所以,秦国第一个要吃掉的就是韩国。

公元前230年,秦国派了一个不出名的将军,领兵攻打韩国,没费多大劲,就擒获了韩王,收缴了韩国土地。秦国把韩国设置成一个郡,叫颍川郡。韩国就这样无可奈何花落去地灭亡了。

赵国灭亡最刚烈。赵国也是“三家分晋”的诸侯国之一,但它出过不少贤臣名将,所以,能够长期与强秦对抗。赵国与秦国其实是一个祖先,但彼此打起来毫不留情。秦国在长平之战中,一次坑杀赵军四十多万人。赵国在元气大伤的情况下,骨头仍然不软,此后还曾几次打败过秦军。

秦国灭了韩国以后,趁势向北攻打赵国。秦国也不敢轻视赵国,派出名将王翦统领军队。王翦使用了反间计,让赵王杀了名将李牧,自毁长城。王翦率领大军,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于公元前228年攻占了赵国,俘获了赵王。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赵公子嘉拒不投降,带领赵氏宗族几百人,跑到代地,自立为代王,几年之后才被灭掉。

燕国灭亡最悲伤。燕国是老资格的诸侯国,是周召公的封地,已有近千年历史。燕国只有在燕昭王的时候,出现过“昙花一现”式的强盛,差点灭了强大的齐国,其他时候都处于弱势。燕国与赵国相邻,秦国灭了赵国以后,大军陈列于燕国边界。这时,秦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涨,大将王翦足智多谋、善于用兵,燕国灭亡已无可避免。

公元前226年,王翦率军攻下燕国都城,燕王逃到了辽东。秦军紧追不舍,燕王没有办法,只好杀了秦王痛恨的太子丹,把自己儿子的人头献给秦王,才勉强苟活了几年。几年之后,秦军攻下辽东,俘虏了燕王,燕国彻底灭亡了。

魏国灭亡最活该。魏国也是“三家分晋”的诸侯国之一。战国初期,魏文侯尊贤用才,使魏国率先强大,称霸百余年。魏国与秦国是邻居,长期敌对。魏文侯时期,魏国夺取了秦国土地,打得秦国不敢东进一步。

后来,魏文侯的不肖子孙们,只知道夜明珠是宝物而不重用人才。魏国大量人才外流,削弱了自己,壮大了敌国。魏国送给秦国顶级的人才就有三个:商鞅、范雎、张仪。这三人都当过秦国丞相,对强秦弱魏起了关键性作用。此外,魏国还把孙膑送给齐国,把吴起送给楚国,把乐毅送给燕国。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原本都是魏国的。试想,哪怕有一个留在魏国,魏国也不至于落得如此狼狈啊。

早在秦国灭韩、赵、燕之前,秦国就占领了魏国的大片土地,在魏国土地上设置了东郡。魏国除了割地求和、俯首称臣之外,毫无办法。秦国之所以没有先灭魏国,是觉得它已经是囊中之物了,想什么时候拿,就什么时候拿。

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了燕国以后,顺手牵羊,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魏国灭了。消灭魏国,根本不需要王翦动手,王翦的儿子王贲就足够了。王贲也没有动兵马,只是放出汴河水,去淹魏国都城大梁。大梁城墙倒塌,魏王就投降了。

楚国灭亡最艰辛。短短几年,秦国就灭掉了韩、赵、燕、魏四国,它下一个目标,就是楚国了。楚国可称得上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它的面积,几乎相当于其他各国的总和。陈、蔡、鲁等几个国家都是楚国灭掉的。可惜,楚国出的贤明君主不多,也没有搞过彻底的革新变法,贵族势力庞大,中央集权较弱。所以,楚国是大而不强。这些年来,楚国没有明确的战略思路,经常被秦国牵着鼻子走。现在,眼见四国已亡,楚国感到了冬天的寒冷,急忙整军备战,准备抗击秦国的进攻。

秦王知道,楚国是块硬骨头,打算用名将王翦统领部队,就问王翦需要多少兵力。王翦算了算,说:“需要六十万人。”这几乎是秦国的全部兵力,秦始皇犹豫了。李信却说:“最多需要二十万人,就足够了。”李信也是秦国有名的将领,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经率领几千人深入燕国腹地,以少胜多,大败燕军。

秦王听了大喜,以为还是年轻人有勇气,就命李信率二十万大军攻楚。不料楚国早有防备,大败李信部队,又连续追击三天三夜,攻破秦军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惨败。这是秦国在灭六国过程中,失败最惨重的一次。

秦王大惊,十分后悔,亲自去见王翦,向他道歉,请他出马。王翦说:“大王一定要用我,非得六十万兵力不可。”秦始皇一口答应,说:“一切全听王将军的。”

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楚国,楚国竭尽全国之兵抗击秦军,双方势均力敌。王翦下令,构筑坚固的营垒,与楚军对峙。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坚守不出。这样过了很长时间,楚军逐渐麻痹了。王翦见时机到了,一声令下,全线出击,大败楚军。秦军乘胜追击,占领楚国城邑,也是经过一年多的苦战,才平定了楚国各地,俘虏了楚王,灭掉了楚国。

齐国灭亡最窝囊。齐国是东方泱泱大国,国力强盛,历史上曾经多次称霸,与秦国并称“东帝”“西帝”。在秦国兼并战争中,如果齐国出面阻挠,秦国还真不好办。所以,秦国早就谋划好了对付它的办法。秦国派出许多间谍,到齐国宣扬秦、齐交好,又花重金贿赂齐国官员,重点贿赂齐国宰相后胜。于是,齐国采取与秦国友好的策略,不管其他国家如何被秦国打得头破血流,齐国一概置之不理,悠然自得、舒舒服服地过着太平日子。

等到秦国摧枯拉朽般地灭了五国,齐国四下一看,只剩自己了,心里才慌起来,赶紧派军队防守西部边境。秦国军队大兵压境,齐国上下人心惶惶。这时,秦国将军王贲从燕国往南攻入齐国,齐国大乱,宰相后胜急忙对齐王说,赶紧投降吧,保住性命要紧。于是,堂堂东方大国,竟然一仗没打,就乖乖投降了。

这样,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结束,只用了短短十年时间,秦始皇就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中原的宏伟大业。笔者认为,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有:

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五百多年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乱,人们对于战争频繁、生灵涂炭的社会环境已是深恶痛绝,人心思稳、人心思安的大势不可阻挡。

二是秦国具备了强大实力和统一中原的条件。秦国的强大,不是一两代人成就的,而是经过多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实现的。特别是经过商鞅变法等一系列改革,打造了强大的国家机器,这个国家机器适应战争的需要。通过改革,秦国还形成了先进生产力,这种新兴力量足以能够摧毁旧的秩序,建立起新的社会形态。

三是六国旧贵族腐朽没落。与秦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六国旧贵族日益腐朽,已经到了大厦倾斜的程度。六国当中,只有赵、楚有过顽强抵抗,其他四国,根本不堪一击。内部腐朽,这是六国灭亡的内在原因。所以,有的历史学家评论说:“灭六国者,非秦也,实六国也。”

六国灭亡,标志着诸侯国统治时代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中央集权之下的郡县制,中国从此进入了新的时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简介】宋玉山,山东沂南人,1956年生,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茌平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农工部副部长,王老乡乡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聊城市委组织部科长,聊城市委办公室科长,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聊城市统计局长,聊城市教育局长,甘肃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省委新闻发言人,山东省人大常委等职。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高校特聘教授。2019年退休后,撰写《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共13册、300万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喜马拉雅平台将该书以“精读中国历史”为题播出,目前听众达2.1亿人次。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