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上海虹桥到北京南的首发
带有“静音车厢”的复兴号高铁是什么体验?
“静音车厢”有多“静”?
今天(24日)上午9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乘坐
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首发、带有静音车厢的G2次列车,
全程用“分贝仪”帮您“听”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车厢里大部分旅客都能遵守“静音”规则并保持安静。当然也有比较“尴尬”的场面,比如记者就碰到在车厢里接打电话的乘客和没有关闭手机声音的乘客……而昨天读者们在微博给记者的留言,记者也带到了现场,请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现场:
首位去车厢连接处接打电话的旅客这样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今日体验首趟“静音车厢”
G2次是当天带有“静音车厢”的首发列车。记者看到,在3号车厢两端,都张贴了“静音车厢”的标志。座椅靠背的网兜里,也有静音提示卡,上面要求坐在此节车厢的旅客在车厢内保持安静、需把手机调成静音或震动、需要交谈或接打电话须离开车厢、使用电子设备须带耳机、携带儿童请照看好孩子。此外,记者发现 此节车厢电视默认静音,广播音量也只有其他车厢的40%,但也听得很清楚。 在车厢连接处,还有两位乘务员专门站在车厢旁对乘客进行观察监督。车辆启动后,记者看到,大部分需要看手机的旅客,都默默地掏出了耳机。一位没带耳机的乘客,也默默地看起了“默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今日体验首趟“静音车厢”
不过,记者在现场也看到了一些“尴尬”场面。车厢里,有两位乘客在座位上接起了电话。由于两位乘客在座位上接电话时间不长、声音也不大,并没有引起乘务员的注意和其他乘客的“投诉”。一位乘客事后告诉记者,由于他坐在最里面,觉得起来接电话太麻烦,所以就在座位上接了。另一位表示自己看到来电人是自己的领导,立马习惯性地就接起来了,忘记了自己是在“静音车厢”。
“我觉得既然购买了这节车厢的车票,就要遵守这里的规则。”
“静音车厢”车厢分贝50左右,非静音车厢分贝“有高有低”
记者在刚开行时、开行中和快到目的地的时候,对“静音车厢”的分贝进行了测试,数值分别在56、51、55。记者又去相邻的两个非静音车厢进行了测试,一个70分贝,一个仅有43分贝。声音较小的车厢的确比较安静,听不到什么嘈杂的声音。声音较大的车厢因为有乘客公放和打电话,所以分贝值稍大些。而“静音车厢”由于有记者们来回小声采访,也对分贝值造成了一定影响。
那么,实施静音后,移动餐车进入该车厢后如何“静音”呢?乘客能购买盒饭吗?记者看到,餐品小车在进入“静音车厢”后会停止产品介绍,旅客提出询问和购买意愿时,服务人员将小声回复并进行相关服务。
记者也在现场看到,车厢内基本坐满且没有儿童旅客。此前,对于“儿童旅客”应不应该上“静音车厢”不少网友展开争论。也有网友认为应该对带孩子的家长给予一定的包容。对此,铁路12306手机APP在“静音车厢”席位选择时有温馨提示, “不建议携婴幼儿乘车的旅客选购‘静音车厢’”。 在对列车乘客采访中,不少旅客都表示支持,在提到此前热议的老年人接打电话的问题上,很多旅客也表示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我有一次遇到一位老人家,耳朵听不太清,开了免提,声音也很大,但是很快就挂掉了。我觉得可以理解。”
问题:
“非静音车厢”的旅客公放怎么办?打呼噜的旅客怎么办?带孩子真的不能选这节车厢吗?
前期,扬子晚报通过官方微信、紫牛APP,向网友征集了一些问题。在采访现场,就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询问了上海集团公司上海客运段G2次列车列车长蔡婧菲。
1、目前哪些车次可以购票,有没有提醒?
蔡:京沪高铁正式试点推出“静音车厢”,上海局担当的京沪高铁首批6趟列车(G2、G3、G5、G12、G13、G22次)在3号车厢试点开展“静音车厢”服务。我们想提醒旅客,您如果真正有需要,再去勾选“静音车厢”,一旦购票,也希望能够遵守规章。此外静音车厢是每列车的3号车厢,都是二等座,也希望旅客购票时注意。
2、如果其他车厢的旅客说:“我反正又不是买的静音车厢,我公放你凭什么管我”,怎么办?
蔡:我们会进行劝阻。其他车厢的乘客也需要良好的乘车环境,也希望大家在公共场合能够自觉照顾他人感受。
3、在“静音车厢”打呼噜或者拒不接受劝阻的乘客怎么办?
蔡:对于睡觉打鼾的旅客,列车员会轻轻拍醒,提供一杯热茶,提醒他鼾声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旅客,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协调调换车厢。
4、如果带孩子的家长影响到了其他乘客,有什么预案?
蔡:如果是婴儿,我们会协助家长看看孩子是什么原因,如果是因为饿,我们车上也有奶粉,可以给孩子和家长提供。如果是大一些的孩子,我们也会告诉孩子和家长可以安静一些。
记者手记:
“静音”不是要求别人静音,自己也要享受“奢侈的安静”
所谓“静音”,应该以努力不对他人产生声音上的影响为最低标准,而不是要求别人都“静音”,自己却可以偷偷地违反规则。“静音车厢”是旅客和铁路部门双向选择之后,所做的一次默契约定。铁路部门根据旅客需求提供了服务场所,作为旅客就应该按照“契约”遵守相关规定,能够时刻保持旅途安静,这不仅是维护良好乘车秩序的必需,也是遵守社会公德的一个具体体现,更是一个公民应有的文明素养。我们尊重不同人的不同选择,有人爱清净,有人爱热闹,“静音车厢”其实是对个体尊重的体现。当然,实施初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也有网友提出,如果只有一个人购买静音车厢,那么这趟车的这个车厢取不取消?如果遇到蛮不讲理的旅客,有必要进行信用积分上的约束吗?……我们相信,各种问题也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我们希望,“静音车厢”只是一个“开始”,它培养的其实是一种“静音文明”,是一种无论何时何地,接打电话都要很小声的“静音文明”。只有“静音文明”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高,受益的人才会越来越多,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满足感,也才会越来越浓。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摄像|戎毅晔
剪辑 | 曾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