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微信不如QQ好用,缺少许多刚需级功能——比如好友单删,消息不显示“已读”等等。
最近,微信最近动作频频,又是Callkit,又是内容生态改动,积极回应网民的期待。
不知道为什么,关于微信“消息已读”功能的讨论,又上了一次热搜。
对此,腾讯高管的反应非常快。就在4月9日,腾讯高管张军在社交媒体上表态。
微信坚定不移地不提供“消息已读”功能,过去没有,未来也不会。
原因很简单,如果和其他社交软件一样,每条消息都显示“未读”、“已读”。
那么对信息接受者来说,网络社交就失去了模糊的空间,就像是实时电话沟通一样,句句都需要回应。
这带来的心理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我们中华文化,讲究的是“难得糊涂”。
试想一下,你下班回到家,正准备打两局游戏,老板这时候发微信过来安排工作。
你看到了,但不想回,可以装作没看到,第二天还能解释工作号下班了不会看。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微信有“消息已读”功能,那就是扎扎实实的拒绝服从,小鞋穿定了。
从网友们的反应来看,腾讯高管的这次表态,让大多数人都松了一口气。
黑猫也很怕“消息已读”出现在微信里。它只适合用在商务办公、陌生社交软件里。
因为,工作不需要感情,陌生人不害怕失去。
最难拿捏分寸的,恰恰是熟人。
最后的问题来了,一个国民级APP,应该以什么标准,来打磨产品。
如果要我来总结一个词的话,那我认为是“克制”。
作为基础级的社交软件,微信的用户覆盖绝大多数国民,横跨几乎所有的年龄段。而众口,必然难调。
比如“摇一摇”,对年轻人来说,它是“扩列交友”的渠道。
而对老年人来说,这个玩意有点过于玄幻了。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这句话用来形容微信,可以说是再适合不过了。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