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夫妻隐居深山27年,富豪同学得知后直言:你缺钱我给啊

明天会更好吧 2025-01-21 09:35:09

他曾是北大最优秀的毕业生,但婚后却选择辞去高新“铁饭碗”,与妻子一起隐居深山20多年。

直到2011年,王青松才重新与社会取得了联系。

得知此消息,他的富豪同学热泪盈眶,直言:“你缺钱我给啊,快点离开这里吧!”

在王青松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他当年为何要遁世?如今的他又是否真正回归社会了?

一、寒门贵子

2011年3月19日,著名记者唐师曾正像往常一样在新华社上班。

忽然,桌上的电话响起了一阵急促的声音。

电话刚一接通,对面便传来了个熟悉的声音。

“老同学,还记得我吗?”听到这里,唐师曾的心忽然咯噔一下。

大脑飞速旋转几秒后,他脱口而出了一个名字:王青松。

听到这里,对方显然愣了一下。

或许连王青松都没有想到,“消失”十几年了竟还有人记得自己。当然,若非走投无路,他还是不愿踏入红尘半步。

王青松,1957年出生在河南洛阳新安县一个穷苦小乡村。

在他的童年记忆里,父母整日都忙碌于地里的几亩农田。

可即便如此,家里的生活条件还是非常拮据。

尤其是遇上天公不作美的时候,就连最基本的一日三餐都成问题。

基于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王青松基本上没过什么好日子。

每天天一亮,他就跟在父母身后去地里干活了。

转眼间,王青松也长到了上学的年龄。

看着村长家的孩子背着书包远去的模样,他满眼羡慕。只是家里这个条件,让王青松不敢提太多要求。

好在,他有一对通情达理且目光长远的父母。

别看老两口大字不识一个,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毕竟,他们也不愿儿子再走祖辈这条老路了。

除此以外,父母愿意送王青松去读书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这孩子打小就聪明,而且记忆力非常好。虽称不上一目十行,但绝对是过目难忘。

每次去地里干活,年幼的王青松都能记住所有农作物名字。

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他更是见一次面就能记住每个人的特征。

如此超人的记忆力,不用在学习上岂不可惜了。

事实证明,父母的预判没有错。

无论小学还是中学,王青松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

老师上课讲的内容都刻在脑子里了,又何愁考不上高分呢?

努力与天赋并存,王青松顺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

好消息传来时,家人都开心地合不拢嘴。

要知道,这可是意味着王青松一条腿已经迈入大学了。

谁曾想,造化弄人。王青松高中毕业那年,国内高考制度还没有正式恢复。

没有办法,他只能和同学们一块选择上山下乡。

没想到这一去,竟还找了份好工作。

二、双喜临门

高中毕业不久,王青松就被安排去了信阳地委机要局。

众所周知,这个单位最多的就是数据和文件。

以王青松超人的记忆力,做这份工作简直再也合适不过了。

事实证明,他也的确没有让众人失望。

王青松负责的工作,经常会组织文言文背诵。

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汉语格外晦涩难懂,但他看一遍就背得下来。

除此以外,王青松还要熟背各级领导的联系方式。

如此一来,展开工作就能更快一点。

毫不夸张地说,王青松一天就能记下500个电话号码。而且全部对号入座,无一失误。

王青松的优异表现,很快就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

就在他准备升职加薪时,一件不知是好还是坏的事情发生了。

1977年,国内高考正式恢复。

说实话,王青松彼时的工作还算不错。

虽说挣得没有太多,但终究是个铁饭碗。

可王青松的心里,又实在想上大学。

如果这辈子都进不去大学校园,他一定会终生遗憾。

经过一阵激烈的思想斗争,王青松最终还是选择了辞职。离开机要局后,他便开始了自学之路。

为了考上心仪的大学,王青松整整备考了两年。几百个日日夜夜,他都没敢合上桌上的书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9年夏,王青松顺利考上了北京大学。

报考专业时,他在国政系和法律系之间犹豫不决。

机要局那段工作经历,显然会让王青松在学业中得心应手一点。

但他的心里,又对法学格外感兴趣。

犹豫再三,王青松还是选择了“老本行”。

说实话,农村出身的他对北京生活完全不适应。

再加上多了几年工作经历,总让王青松感觉和同学们之间有些隔膜。

直到那次班委选举,大家都推举这位“老大哥”做团支书。王青松才算是真切感受到,大学生活的单纯和美好。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毕业之际。

面对求职和继续深造,王青松选择了后者。

人总是这样,读的书越多就越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

但这一次,王青松不想再学国政系了。

4年大学生活,让他成长了很多。

像王青松这种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人,就算再精通国政系恐怕也很难找工作。

所以在报考研究生专业时,他选择了法律系。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王青松不仅考上了北大法律系,还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完成了学业。

硕士毕业后,他就被留在了母校执教。

年纪轻轻便能坐上这个位置,怎能让人不羡慕呢?除了日常教学以外,王青松还经常开办养生讲座。

农村长大的他,本就热爱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王青松的带领下,校园里还真掀起了一阵“养生热”。

甚至连隔壁学校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士,都排着队来听。

大学生可以免费,社会人士可就要收钱了。

短短几年,王青松就赚得盆满钵满。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邂逅到了人生中的另一半。

三、世外桃源

1988年,王青松正像往常一样在台上滔滔不绝。

忽然,人群中一抹靓丽的身影映入眼帘。王青松认得她,此人是学校刚来的女教师张梅。

只是没想到对方年纪轻轻,就已经开始对养生感兴趣了。

相似的兴趣爱好,让两个相差12岁的人一见如故。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青松和张梅渐生情愫。短短几个月,两人便走上了婚姻的殿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青松也算是人生赢家了吧。

事业有成,佳人相伴。人这一生最大的喜事,也不过如此。

可是谁又能一辈子一帆风顺呢?王青松也不例外。

很快,养生的热潮就拉下了帷幕。

为了更好的生活,王青松决定继续深造。但不知为何,他报考了两年的博士都没有考上。

与此同时,张梅那也不算太顺利。一连数年,她都没有评上讲师职称。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小两口难以接受。

犹豫再三,王青松和张梅决定暂离学校。说不定舒适圈以外的世界,能有更多不一样的风景呢。

1989年,王青松和张梅搬离了北大在香山附近租房子住。

与此同时,他们还租了10余亩地耕作。

久而久之,王青松和张梅体验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再加上这里距离北大太远,上课坐车实在有些不方便。于是在1998年和2000年,小两口双双选择了离职。

同样在这一年,儿子小宇出生了。

就当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无污染的成长环境吧,王青松和张梅承包了2500亩荒山。

自此,小两口便再无踏入红尘半步。

归隐田园后,王青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盖房子。虽说简陋,但总算有了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除此以外,王青松还开垦了40余亩耕地。

一半种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另一半则种桃树、杏树等水果树。

为了给土地施肥,王青松还养了上百只牛和羊等多种家禽家畜。牛羊施肥,骡子耕地,鸡下蛋,人饮食。

如此纯天然的生态链,让小两口逐渐忘记了时间。

倘若时光能永远这样继续下去,那该多好呀。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小宇一天天长大。面对深山之外的世界,他总是充满着好奇和不解。

权衡利弊后,小两口觉得孩子还是需要多和外界接触。

接触后再去做选择,才是真正的尊重。

思来想去,王青松决定向老同学唐师曾求助。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接到王青松的电话后,唐师曾立刻赶了过来。

一别数十年,眼前这位老同学仿佛换了个人一样。

只见王青松蓬头垢面,双手老茧。

反观唐师曾,却是妥妥的富豪模样。如今的他不仅有份体面的工作,收入也非常不菲。

如此天壤之别,怎能让人不心痛呢。

“你缺钱我给啊,快点离开这里吧。”

事已至此,王青松也不藏着掖着了。向唐师曾求助,本就是他回归社会的一个信号。

归隐田园十几年,早已花光了王青松和张梅的所有积蓄。

为了生活,更为了孩子,他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

但是,王青松所说的回归社会并不是指重回城市生活。

而是把他们的无污染农牧产品推销出去,以及与外界进行思想文化的交流。

至于儿子的教育问题,王青松的打算是想请正规的家庭教师来山里上课。

常年与世隔绝的他,也只能求助老同学来帮忙了。

说白了,王青松的回归终究还是为了更好地继续“桃花源”式生活。

也许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这位北大学霸的选择,但我们可以保持尊重。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按照自己心中所想来度完这一生也算是幸福吧。

0 阅读:15
明天会更好吧

明天会更好吧

随州人 中视频创业 哪里摔倒哪里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