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股涨停,面板产业反转要加速了?

惜梦市值 2024-11-01 04:05:08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10月30日,面板概念股大幅走强,TCL科技、海信视像、深康佳A涨停,欧菲光、京东方A、莱特光电、深天马A等都表现强势。

10月29日,TCL科技发布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0.28亿元,同比下降7.57%;归母净利润为15.25亿元,下滑5.34%。

其中,半导体显示业务表现亮眼,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69.56亿元,同比增长25.74%,净利润达到44.43亿元,同比改善60.67亿元。

TCL科技指出,报告期内,显示行业供给侧格局平稳,大尺寸化趋势推动需求面积不断增长,行业供需关系保持健康,以电视面板为代表的主流产品盈利同比改善。

面板是一个周期性特别强的行业,上一轮行情自2019年10月启动,到2021年6月终结。在此期间,具有代表性的32寸面板价格从低点的31美元快速飙升至89美元,涨幅达175%。

随后,面板价格伴随产能释放而一路走低,到2022年Q3,32/43/55/65寸面板价格已全线跌破现金成本,其中32寸面板跌至历史最低27美元。

在LCD价格持续下跌至现金成本线的背景下,全球面板厂商从2022年Q3开始严格控制生产,以此来保价。根据CINNO数据,全球面板厂稼动率(设备在所能提供的时间内为了创造价值而占用的时间所占的比重)在2022年9月最低降至60%以下。

进入2023年,控产效果已逐步显现,根据产业链的最新调研数据,面板厂库存水位已经从高峰时期的2.6周下降至目前的1.5周以内,去库存效果显著。全球面板厂稼动率也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提升,到目前已达到80%左右。

另一方面,下游品牌厂商的补库存战略带动面板持续回升。

根据群智咨询的监测数据,2023年3月-6月,LCD价格全线回暖,其中32英寸、55英寸两款液晶电视面板每片均价分别上涨9美元、33美元,累计涨幅均超过30%。到8月下旬,电视各尺寸面板价格延续上涨趋势,显示器各尺寸面板及部分笔记本面板价格小幅上升。

LCD提价的同时,OLED在快速放量。

随着成本持续下探,OLED已经进入爆发时刻,据Omdia的最新预测报告,全球OLED显示器面板出货量将由2022年的16万片增长到今年的80万片,到2024年则将进一步提升到174万片,两年10倍。

作为国内“面板双雄”,京东方和TCL在这一领域均取得重大进展。

面板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在泛摩尔定律的撕扯下,高强度的资本开支让日韩厂商根本吃不消,在与大陆企业的竞争中逐步落入下风。自2016年开始,日韩厂商就逐步退出LCD领域,据AVC数据,2017年大陆TV面板出货量市占率为36%,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同期韩国/中国台湾/日本市占率分别为34%/27%/3%。

上一轮周期下行时,亏损严重的日韩厂商加速了退出进程。三星显示于2022年6月完全放弃LCD面板业务,LGD也停止韩国本土LCD电视面板产线。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大陆LCD电视面板厂的市占率将有望提升至70%以上。

不只是LCD,OLED领域的统治权也已逐步落入中国本土企业之手。

2023年上半年,三星在全球AMOLED手机面板市场中的出货量同比下滑26.7%,虽然仍位列第一,但市场份额却同比下滑18.5%。相比之下,京东方出货量同比大增78.0%,市场份额已提升至18.4%。

诸多因素均表明,未来外资已很难再和大陆企业掰手腕。

首先是成本优势。不管是京东方还是TCL,都在强调生态建设,并且一直在用实际行动扶持本土供应,大陆已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显示产业链集群,由此带来了相对友商更显著的降本能力。

根据Trendforce数据,2017年Q1,大陆32寸TV面板物料成本为38.6 美元,到2022年Q4下降至24.6美元,期间降幅达36.27%。另一方面,大陆TV品牌的强势也使得大陆面板厂的协同效应日益明显,人力、运输等成本快速下滑,现金成本从2017年的50.8美元下降至2022年Q4的34.6美元。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日韩厂商纷纷亏损的时候,京东方依然能保持盈利。

再者,显示面板正在朝大尺寸方向发展,而这直接利好产线更先进的大陆厂商。

据洛图科技数据,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平均尺寸已经从2022年的46.1英寸增加至2023H1的47.9英寸,中国整机市场平均尺寸更是已突破60英寸。

10.5代线在切割大尺寸面板时无需混合切割,因此效率较高,成本也更低。以切割65英寸面板为例,8.5代线只能切割3片,切割效率为64%,而10.5代线可切割8片,效率达96%。更值得注意的是,高世代产线的效率优势会随着面板尺寸的增加而愈发体现,到75英寸面板时,8.5代线的效率只有56%,但10.5代线的效率依然可以达到96%。

换言之,未来随着面板尺寸继续提升,高世代产线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目前全球共有5条10.5代线,其中四条掌握在中国大陆企业手中。

低世代产线已经进入淘汰期,还会有一批企业逐渐关门,出清后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将会进一步收敛。

上下游利润空间大,中游利润率低,面板行业过去有显著的“微笑曲线”特征。也因此,中游制造企业的估值水平一直上不去,但随着大陆企业的强势崛起,“微笑曲线”正在被挑战和改写。

2019年2月,三部门联合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提出要推进打造新型显示“材料—面板—模组—整机”纵向产业链的目标。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京东方和TCL开始加速向附加值更高的上下游延伸。

2021年,京东方正式提出“屏之物联”发展战略,形成“1+4+N+生态链”的组织架构,整个发展模式发生重大转型。过去公司是一家单纯的B端显示屏制造企业,如今亲自下场做品牌,直接触及下游市场。

TCL则重点扑向上游,早在2016年,华星就开展了对MiniLED的全产业链布局,后期在全球首发基于Mini-LEDonTFT的MLED星曜产品,同时首创了玻璃基板集成LED方案。TCL创立的广东省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是业内唯一的“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先后攻克了柔性背板技术、高精度喷墨打印技术、柔性封装技术以及可卷绕柔性机构等技术。

向产业链两端发力将极大提升面板企业的发展天花板。

以京东方为例,过去的发展模式下潜在增长空间基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显示屏、IT类显示屏的出货量做线性外推。但现在公司转型为一家物联网显示企业,理论上以屏为起点,可以与各行各业进行共创、共生、共赢,商业空间的上限就被大大提升了。TCL也一样,进入更有赚头的上游领域理论上将直接降本,提高利润空间。

中国面板双雄的实践和探索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转折,一旦后期商业逻辑被印证,就可以有效摆脱微笑曲线的桎梏,改变行业过去重资产、高投入、低回报的属性,届时资本市场也势必要对其价值进行重估。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0 阅读:0
惜梦市值

惜梦市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