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副总理诺瓦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俄已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达成原则性协议,双方正审议商业条款和经济条款,俄气公司正与中石油讨论价格问题。
2024年1月25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报道,亚历山大·诺瓦克宣布“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建设时间和成本将在莫斯科和北京签署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后确定。
也就是说,中俄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更进一步说,中国同意了俄罗斯“借道蒙古”的新方案!
然而,近期有大量的自媒体说:中国拒绝了这个方案!
这到底谁说得对?
实际上,早在2023年12月19日,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在接受“今日俄罗斯”通讯社书面采访时,就表达了中方的意见:
前不久国家主席与普京总统在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会晤时,均希望“西伯利亚力量2号”(即中蒙俄天然气管道)尽早取得实质性进展。据我了解,目前双方企业正就项目技术、商务、合作模式等一系列问题积极开展商谈。
这也说明了中国官方是在“借道蒙古”的路线上与俄进行谈判的,这样看,是中国“犯蠢”吗?
当然是否定的!
1.中俄能源合作,“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不是第一次。在1999年,中俄就开始了天然气合作的谈判,双方谈了5年,“西伯利亚力量”项目在2014年才开始建设,到2019年12月,俄罗斯向中国输送了首批干气。
在一期项目竣工之时,中国就已开始考虑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而才会有二期项目提上议程。
原定于2016年底开通的“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国天然气管道D线”推迟到2020年底。而后与乌兹别克石油公司之间的协议在2017年被冻结,2020年塔吉克斯坦输气管段恢复建设,但因疫情再次停工。
此时,中国希望降低因地缘政治“黑天鹅”事件的影响,希望把因疫情等天灾带来的不确定性降到最小,因此“稳定”两字最重要。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希望尽快确定“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但是,前期的工作,早就已开始,相关的影响应该做过了评估。
2.中国天然气多样化来源格局已经确定,俄气并无决定性影响。在2021年,中国已基本形成西北、西南、东北三大管道天然气进口路径和东南液化天然气进口路径的运输格局。2010年前,中国天然气进口来源单一,严重依赖马六甲海峡。
2019年,中国管道天然气贸易形成了以中亚三国、俄罗斯和缅甸为进口源的贸易格局。尤其是中国在解决了缅北的问题后,缅甸管道更加成为了中国中国管道天然气的重要来源。所谓缅甸进口的天然气,实际却是源源不断的中东天然气。
中国进口的天然气中,来自澳大利亚的天然气,从2006年的100%降到了2019年的46%,但整体上对澳气的依赖还是过大。
因此,中俄天然气的合作,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有多么急迫,但是以此来分摊风险,特别是降低对澳大利亚的依赖,具有重要的作用。
3.“借道蒙古”,蒙古对中国有卡脖子的危险,但中国也可以用此来影响蒙古。中俄管道“借道蒙古”,看似蒙古日后可以借“关阀门”来胁迫中国,但我们从“北溪”两条线可以看到,弱小国家并没有决定权,背后还是美国意志在起作用。
因而,这个项目看似只有中蒙俄三国,实际上却是中美俄三国的较量。我们不能完全相信俄罗斯人,更不能让俄罗斯倒向美国,而今年美国总统换人的话,俄美重新修好是很可能的事。多建一条俄气出口线,才是给俄熊身上加一条狗绳,让它在关键时刻不要做出出格的事来。
和“萨哈林”管道可以向日本输气不一样,借道蒙古的“西伯利亚2号”只有唯一买家,俄罗斯和蒙古只有中国人愿意用这条管道才能得利,一旦俄蒙有什么其他心思,我们却可以通过关我们的阀门来影响它们的一些决定。
现在我们所应该担心的,反而是不要像“惠台”政策一样,送钱反而养出了更多蛙蛙来。
综上所述,借不借道蒙古对我国的影响不大,但是增加一条进口管道却给我们分摊了一分风险,借道蒙古可以降低建设成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