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变化太快了,韩国总统尹锡悦的政变、法国总理被弹劾下台、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被反对派打跑了,你说这热点咋追呀?这段时间的新闻看得我脑子嗡嗡的。
三地有联系吗?
表面看,东亚、欧洲、中东这三场政坛“爆炸”没啥关系,但你仔细想想,它们其实是同一个公式:权力失控+经济压力+外部干预=一锅乱炖!
一、韩国:尹锡悦祭出戒严令,八八年的民主制度被打破了!
韩国总统尹锡悦突然宣布戒严,硬是让这个以“民主转型成功”出名的国家又转了一圈回到起点。这可是1988年后头一遭,韩国民主制度直接“开倒车”。
二、法国:总理被弹劾,国会“翻车”,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法国政坛也是多年的鸡飞狗跳,但把总理弹劾下台的场面,真的是从1962年以来没见过!这一下,马克龙的执政党也被夹在了中间,左手安抚国内,右手应对欧盟,结果两头都不讨好。
三、叙利亚:阿萨德被赶下台,14年阿拉伯之春终于唱到尾声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这回真撑不住了,硬是被反对派赶下了台。有人说,这宣告了延续14年的阿拉伯之春落下帷幕。曾经风风火火的阿拉伯世俗民族主义,也算彻底结束了历史使命。
在全球化时代啊,没有国家是一座孤岛,而全球供应链的断裂,必然会推着这个世界,朝着经济基础不牢,政治地动山摇的方向去狂奔。
韩国、法国、叙利亚的暴雷啊是对抗加剧的结果。
2003年,韩国政治风云涌起,左翼的卢武铉一上台,大展拳脚——改革!想通过打击财阀,释放经济活力。结果,他得罪了一堆大佬,尤其是那些垄断的财阀们。就像你在饭局上说,“这菜不好吃”,结果不但主厨不高兴,连隔壁桌的食客也都皱了眉。
2008年,韩国的右翼力量迎来了反攻,李明博当上了总统。作为报复,他开始调查卢武铉,结果翻出了一堆家族腐败丑闻。最后,卢武铉为了“自证清白”直接选择跳崖自杀——
2013年,韩国再次迎来右翼,朴槿惠上台。可没想到,闺蜜竟然成了她的“定时炸弹”——搞邪教、干政、敛财。结果大家看得都傻了眼,国会一看情况不对,直接把她弹劾下台。政治斗争,原来就是这么一出“女人的世界”,你以为是家庭小事,结果闹出国家大乱子。
2017年,文在寅上台,开始复仇“旧仇新恨”,大家以为他会给国家带来一片新天地,结果他更像是个复仇者,给卢武铉“报仇”。他曾是卢武铉的好兄弟,一上台就给右翼人物“下马威”:李明博、朴槿惠、三星老板李在中——全都送进了监狱。这个“英雄检察官”干得漂亮,可他改革检察系统时,竟和尹锡悦产生了“内讧”,两人的政治路线彻底对立,分道扬镳。
尹锡悦本来是文在寅的得力干将,但两人闹翻后,尹锡悦的命运就彻底改变了。他靠着右翼势力的支持,最终在2022年当上了总统。可当时,韩国人民对其他右翼政客并不感冒,国会还是被左翼势力占据,尹锡悦就像是个“政治孤岛”,四处碰壁。
尹锡悦上台后的表现,也不是特别“亮眼”。他的“亲美媚日”政策,让不少人看得有点尴尬,申请世博会失败,老婆和丈母娘还涉嫌贪腐,医疗改革搞得“越改越乱”。政策一地鸡毛,人民“骂声一片”
到今年四月,韩国国会选举又出奇不意地让左翼继续扩大了优势,尹锡悦简直像是被“政治禁锢”住了,几乎成了“政治残废”。于是,他一不小心就“抽象”了——干脆宣布戒严,这下彻底把自己送上了“历史的博物馆”。
在看法国,今天的“共和党”和“社会党”,说到底就是那一拨儿人在“洗牌”,只是换了几次“外衣”。心态倒不算那么极端,还能相互合作,也没像韩国那样打得头破血流。
过去,法国的政治老是左右两边来回对阵。比如1986年,社会党总统密特朗一上来,虽然自己是左派的,结果却任命了右派希拉克做总理。也就是,双方为了“和谐社会”自愿“扯”对方一把——这算是“君子协定”,目的就是为了国家稳定,别让小党和极端派趁机捣乱。简单来说,就是“大人物”们不玩死对头,留点面子给小党派和极端派。你没事,大家就勾搭得了,谁有事谁顶上。
但是,进入21世纪后,法国经济就开始“高不成低不就”——日子越来越难过。
虽然大部分人没去玩极端主义,但心里开始犯嘀咕。经济没搞好,生活不好过,大家对政府“干啥都不行”的不满就越来越多。曾经两任总统,萨科齐和奥朗德,连任都失败了,真是“前途堪忧”!所以,法国的大选,就成了越来越像“政治大乱斗”,没有哪个派系能清晰的占据上风,大家都在为谁能“翻身”而“明争暗斗”。
然后,2017年,马克龙带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上台。他打的是一个“大中坚”的旗号,成功大胜,但问题来了——你要搞钱,搞经济,就得削减福利。削福利就意味着“给你些痛苦”,于是支持率也开始“滑铁卢”了。想做事,没人支持。马克龙党在2022年议会选举中失去了多数,刚开始还觉得自己能稳住局面,但大伙儿看着他只剩了个“空壳党”,心里自然不爽。
最有意思的是,马克龙党这时候的地位,简直就像一个“空中楼阁”——看着挺高,稍微一吹风就倒。
2024年,国民阵线直接捣乱,凭借其强大的支持基础和民间基础,冲到了议会的最前排。马克龙这下可不敢大意了,连他的合法性都被动摇了,于是想搞个新一轮的“大联合”,把左中右都拼在一起,搞一个“超级大联盟”。这就像你跟同学有仇,还是得一起准备考试,想借机“搭把手”顺便反击。
为了打败国民阵线,马克龙竟然做出了一个相当违背自己老路的决定——把共和党给拉进了联盟。
啥意思呢?
就是想“借尸还魂”,让老对手变成自己手里的“棋子”。不信你看看——马克龙任命了巴尼耶来做总理,反正政府只要能搞定预算,暂时坐稳了局面。可是,情况更复杂了,左翼跟国民阵线都来发难,不仅把政府搞得心慌慌,还拿出“不信任案”来摧毁它。
就这么着,法国的政权格局又变了。你看,这一场政权更替,和韩国那些“权力交替”的戏码很相似——不过法国的局面要复杂得多。马克龙与国民阵线、左翼之间的博弈,“夹缝求生”,每次选举一出来,胜负就看谁能在“政治大联盟”中找个位置。所以说,法国的政坛,永远没有“绝对主角”,谁的势力大,谁的政策就能稳住局面。
叙利亚: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迷宫,这个曾经是中东霸主奥斯曼帝国一部分的国家,一直有着不简单的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大厦倒塌,西亚地区成了英法两国的“私房地盘”。法国拿到叙利亚和黎巴嫩,就开始玩“分而治之”的游戏,把当地老百姓划分成各种标签,分成不同的群体,给他们不一样的权利,搞得大家斗得不可开交。可惜,法国的“地雷”埋得太深,这一坑,叙利亚人自己得跳。
二战后,叙利亚终于从法国的统治下独立了。但好像一觉醒来,国家才刚开始,这分裂的局面却一发不可收拾。独立到1971年,换了13个总统,平均不到两年就换一次,政治稳定简直是奢望。最后,老阿萨德靠着“枪杆子”牢牢把握住了政权,他来自阿拉维派,人口不过11%,却凭借着一套利益共同体,把所有重要部门都握在手里,政权稳得像钉子。
然后是阿萨德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原本在英国当医生的他,哥哥出了意外,他赶紧回国接班。接手后,他给老一辈的官员“换了换”,把自己的人安插进去,稳住了权力。
用时五年,才把局面稳住,“见招拆招,步步为营”。可惜好景不长,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风暴把叙利亚也卷入了内战。
要注意一个误区,大家在新闻里看到的叙利亚反对派,往往以为是政府和一个反对派打得不可开交。实际上,叙利亚的“反对派”就像个“大杂烩”,各种族群、各种武装、各种势力,“百花齐放”。美国、以色列、土耳其、海湾国家也都在这儿捣鼓自己的算盘,“群英荟萃”,你来我往。
说到叙利亚的经济,基本上就两大支柱:农业和石油。但内战把农业打成了废墟,石油产区又被美国扶持的库尔德武装占领,阿萨德的财政收入就像被割了脖子的鸡。
直到2015年,俄罗斯和伊朗才直接“出手”,给阿萨德续了命。俄罗斯看中的其实是两件事:第一,不让美国在中东进一步扩张;第二,叙利亚是俄罗斯海军在地中海的一个重要基地,关系到他们的战略利益。
至于伊朗,他们需要通过叙利亚建立一条连通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的“支持通道”,为了支持反以色列武装,这条“战略通道”至关重要。
但问题是,俄罗斯和伊朗虽然让阿萨德“没死”,却帮不了他平定所有的反对派。阿萨德的权力基本上局限在首都大马士革周围,像个“荣誉市长”,实际掌控的范围不大。
再加上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的重点转移到乌克兰去了,叙利亚的“后盾”显得有些薄弱。与此同时,以色列不断对各种反以色列武装进行空袭,这直接打破了原本“微妙平衡”,让整个局势更加复杂。
为什么阿萨德会突然垮台?难道是俄罗斯和伊朗突然穷得叮当响吗?
我觉得经济原因肯定不够充分,咱们从政治角度来分析更靠谱。先说俄罗斯,大家别看俄罗斯现在一身战斗力,感觉挺牛逼的,开战以来他们外汇储备其实在增长,预算赤字也比预期少了,做得还不小。可是问题来了,外资都撤了,俄罗斯只能扶持自己的轻工业发展,甚至开始放开对汇率的控制。结果呢,卢布一跌,进口商品就贵了,反而能保护本国产品,甚至还可能促进出口。俄罗斯的经济虽然没崩溃,但也不是说能一直撑下去。
所以,从经济层面看,阿萨德垮台不太能怪俄罗斯或伊朗没钱。
真正的问题,在于俄罗斯政治资源有限,尤其是面对这么复杂的局面,它已经打了这么多仗,精力不够用了。俄罗斯不是铁人,不可能和整个西方同时开好几条战线打仗。
试想,美国都能把阿富汗和伊拉克两线作战搞得一团糟,俄罗斯怎么可能轻松应对呢?
到现在,俄罗斯在乌克兰消耗了大量资源,显然没什么力气再去全力支持叙利亚。所以,叙利亚这个“兄弟”可不是说掉头就掉头的,俄罗斯其实早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了。
再说伊朗,大家都知道,伊朗资源有限,能拉的资源还漏得像筛子一样。
伊朗的特务领袖苏莱曼尼被特朗普干掉后,伊朗的战略棋盘就直接乱了套。然后国内的亲美派纷纷出来“行动”,政治斗争也没个头了。说白了,伊朗就像是“自己都顾不上自己”,哪有心思去管叙利亚的死活?
叙利亚的局面早就注定了,阿萨德的命运其实从很早以前就已经写好了,只是问题在于“垮”的时间而已。现在,一方面是俄罗斯和伊朗的支持在逐步削弱,另一方面是西方和北约的支持在持续增强。叙利亚的局势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能靠外力维持住了,剩下的只能是阿萨德自己拼命保住最后的阵地,而这种局面能持续多久,也就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世俗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在纳塞尔失败以后就已经走下坡路。在第一次海湾战争,萨达姆被美国打败以后,基本就已经宣告失败了。
而这一次只是为这一切的失败画上了一个句号,三个区域,三次爆雷背后根本原因就是国际规则变革的问题。
法国,曾经的辉煌,如今的尴尬。你说,这个曾经的“世界霸主”,怎么就落到今天这步田地了呢?
有五点:
法国的黄金年代: 二战后,法国靠着美国的援助、欧洲统一市场,还有非洲的廉价能源,享受了几十年的经济奇迹。戴高乐那时提出的“独立自主”,让法国既能自立门户,又能发展出一大堆可以“啥都能做”的产业,经济起飞,福利制度那叫一个高大上,堪称全球最佳之一!可惜,辉煌过后,石油危机给法国的经济带来了打击,速度慢了下来。
经济“放缓”: 进入70年代,法国一边搞什么都搞,结果啥都不行。制造业倒闭,厂子一个接一个关门,法国经济慢慢转向服务业和奢侈品,结果可想而知,制造业外包,流向了西班牙、德国。欧元一出,钱都流向了德国,法国的经济就像失了魂,越发没有了气势。到2009年,法国关掉了2500多家工厂,民间有个梗叫“Made in France”?那就得说:“西班牙制造,德国标价。”
表面体面,内里捉襟见肘: 外面看法国还是发达国家,但内里却早已支离破碎。债务占了GDP的113%,外债飙升到3万亿欧元,经济增速居然只有0.7%。这就好比个富二代,穿得挺体面,钱包里却没钱。福利体系高得离谱,养老金体系每年花掉近14%的GDP,欧洲也就意大利和希腊能比得过你。这种情况,一旦有人拿你和希腊比,那你真得好好反思一下了。
工会的“铁板一块”: 要维持如此庞大的福利,当然得有强大的工会体系了。法国的工会多到没朋友,想象一下美国的身份政治,工会越来越多,结果反倒分裂了,大家各争各的利益,搞得像个“局部抗议大会”。很多人以为工会就是代表工人阶级的“正义”,但你要知道,法国的工会可不一定代表工人,他们的背后可有宗教右翼的保守力量。
马克龙的努力,依然难以挽回: 说实话,马克龙上台后做了不少事,养老金改革算是迈出了第一步,非洲的军营也慢慢撤回,巴黎圣母院也得到了修复,甚至还搞了个奥运会。但无论怎么努力,支持率就是下滑,核心问题还是在这里:冷战时期,美国需要扶持欧洲对抗苏联,那时法国富得有滋有味,但如今美国要收割全球经济,开始反全球化,法国的“里子”撑不起“面子”了。
总的来说,法国的困境是里外不合拍,经济没有“根基”,福利支出大、经济增速低,工会纷争不断,政治上又无力改变现状。即使曾经辉煌,但今天的法国,就像个披着豪华外衣的空壳,满是“尴尬”的气息。
让我们再来看看韩国,这个曾经的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大国,现在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尹西月刚上台四个月,出口就开始掉链子,对华出口同比减少了0.6%,对美出口也下降了5.1%,成绩单不怎么样。
尹西月的挑战: 二零二二年十月,尹西月刚上任五个月,韩国三十年来第一次出现了对华贸易逆差。什么意思呢?
以前中国是韩国的最大顺差来源国,而现在变成了最大的逆差来源国!
不难理解,就是中国不太需要韩国的东西了,而韩国依然需要中国的东西。你想想,曾经中国是个超级市场,韩国的产品在中国卖得像火箭,现在突然间中国成了“反向进口商”,给韩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半导体的“冰火两重天”: 我们知道,半导体是韩国的“命脉”,但2023年,韩国半导体连续13个月同比下降,全年降幅超过了20%。以前的存储芯片出口,从2018年大概830亿美元,一下子降到了2023年的429亿美元,缩水一半不止。中国从韩国进口半导体设备的金额,也从2018年的824亿美元下降到2023年的662亿美元,缩水了近20%。 说白了,中国的芯片虽然追得快,但还没超越韩国,可是全球产业链断裂的问题让韩国这家“半导体大厂”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国的“夹板气”: 这就牵扯到全球产业链的“断链”了,韩国作为美国的忠实盟友,没有主权,只能乖乖接受美国的指挥。现在美国开始围堵中国,限制芯片的出口,韩国的高端半导体不能再卖给中国了。那剩下的产能怎么办?
不能卖给中国,能卖给美国吗?
不好意思,不可以。
美国的芯片市场早就被自家的厂商占领了。**怎么办,股东怎么办,营收怎么办,股价怎么办?**你这也难为韩国人了,2022年,三星的离职率竟然达到了12.9%,这已经是“告别”的信号了。
“不睡觉”的韩国: 那韩国有什么优势呢?手机、汽车、电视、造船……都可以说是“领头羊”。可是,中国人卷得更猛,这些领域都成了中国发力的地盘。韩国真的是越来越尴尬,赚钱越来越难,但能赚的钱也不好好用。那就更难了。97年金融危机后,韩国很多大企业的大股东变成了外资,说白了,“华尔街的钱你是一分不能少”。以前全球化大家互补,现在反全球化,大家互撕,拼得你死我活——韩国睡觉都不安稳,中国人都在卷,这还能好么?
阿拉伯之春,你要说它是“春天”,其实更像是个“火坑”。它引发的叙利亚内战,就像一个蝴蝶扇动翅膀,结果一不小心引发了整个欧洲难民危机。
难民一涌入,欧洲就慌了,俄罗斯支持叙利亚,西方国家不断对俄罗斯施压,结果是大家都亏,最终就是个“全输局面”。而叙利亚的阿萨德,说白了,只不过是这场大型国际游戏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棋子”。
至于阿萨德政权怎么十几天就被反对派打败了,有人说是政变,也有些人说是“外部干预”。我倒是有个更直接的看法——没钱了。
你政治搞不搞慈善,想当总统不可能只是挂个名,当兵打仗都得有粮吃。阿萨德的阿拉维派,只有全国11%的人口,在这块“饼”上就吃了十几年。好家伙,这个政权几乎是家家带孝,能撑得了这么久,已经够了!可是,再怎么顽强,“没有经济支撑”的政权,最终撑不住。
在这盘全球棋局里,小国领导人根本就没机会坐到“桌子”旁边讨论战略,他们就是被安排到角落里站着的“路人甲”。多数国家根本不是天然就存在的,而是随着世界规则的变化,根据新的大国博弈需求**“发明”出来的。
举个例子:当年拿破仑垮台,欧洲的列强们坐在一起开会,维也纳会议,你知道结果是什么吗?他们直接“平衡”了一下,决定了谁能存,谁能灭,比如波兰,就这么被“发明”出来。然后再比如比利时,根本不会有人去问你的意见。你就是一个小国,啥也没有,不值一提。所以,今天的世界,依然是这样,大国博弈、小国只好当旁观者。
这些叙利亚、阿萨德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历史中的“英雄”,都只是大变革下的牺牲品。全球的游戏规则一旦变了,谁都没办法独善其身,很多曾经的“产物”就注定要被淘汰,要么崩溃,要么混乱。 换句话说,世界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变化才是永恒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