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想象过这样的场景吗?等自己老了,邀上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在清幽的小村庄里一起生活,每天开心地喝茶、聊天、下棋,远离城市的喧嚣,安安心心过自己想要的晚年生活。
这大概就是时下最潮的养老方式了吧!
随着退休老人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许多老人不再甘心于传统的养老方式,或守在家里等着儿女们回来,或去养老院接受流水线似的生活起居,老人们也强调自己的个性,手里有钱,想怎样生活,自己说了算。
而事实上已经有一部分老人已经成为先驱者,将抱团养老的方式从理想变为现实。
叙述人:秦阿姨 65岁
自从孙子上了小学,我和老伴便觉着心里空落落的,睡眠也不好,躺床上起早了没事做,起晚了晚上更加睡不着,后来我就经常约老姐妹们出来喝茶聊天。
我这几个老姐妹和我原来是同事,几十年的感情处下来了,大家都无话不谈,老姐妹们经常聊聊天,我们都觉得只有这样生活才起劲,后来有人索性提议带上老伴去乡下抱团养老怎么样?我们当即表示赞成。
就这样我们5个老姐妹开启了抱团养老的生活。
我们找到郊区的一间楼房,房东一家常年在城里生活,整幢楼都空着,最后谈下一个月3000元把它租了下来。
房子租下后,我提议对这个院子进行改装,外墙围了栅栏,特地从云南买了爬墙蔷薇种下,期待着花开满园的春色,吃着自己种的绿色无污染的蔬菜,新鲜的土鸡蛋,清晨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呼吸新鲜空气,傍晚黄昏时,大家各显才艺,跳舞唱歌来个文艺汇演,在这里,我们将收获人生中最后的欢乐与美好。
可后来实在打脸,事实证明一开始想得多美好,后面就有多闹心,不到3个月我们的抱团养老就出现了各种问题。
随着一开始兴奋好奇的余波褪去,这种类似“大杂院”的生活很快让我们意识到完全没有个人隐私。
卧室一间挨着一间,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除了睡觉,白天大家几乎都待在一起,而这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隔阂就慢慢就体现出来了。
有人勤快就有人懒,虽然我们也制定了每日打扫计划,分配到人,可总有人不自觉,卫生间的垃圾桶里丢满了纸,也不去打扫,特别是一个老姐妹的老伴,男士上厕所竟然从来不会主动把马桶圈掀上去,每次尿得到处都是,上厕所时看着黄斑实在让人恶心。
一开始我们也不好意思提,日子久了一个心直口快的老姐妹当着大家的面说了这事,对方情急之下觉得自己丢了面子,竟然吵了起来,那个夜晚第一次特别安静,吵完架大家各自回房,不愿多说一句话 。
除了生活习惯,每个人甚至每个家庭的饮食习惯也不一样,有人爱吃辣,有人爱吃清淡的,所谓众口难调,做得再好也有人不满意提意见,而有的人实在是懒,轮到做饭的日子,就去菜市场买熟食打发。
我们住进去大概半年吧,之前整个院子都被我们收拾得干干净净,可后来大家就像默契般都变得不那么积极主动了,院子里掉落的树叶也没人打扫,渐渐地有个姐妹提出自己单独吃饭,并特意把做饭的时间和大家错开,自己单独用厨房,煮好了的饭菜再单独拿到自己的房间吃,后来她们夫妻俩出房间的次数也渐渐少了。
大家从无话不谈变得除了见面点头微笑打招呼,再无其他话可说,我几次想打破僵局可又觉得无力改变。
后来一个老姐妹以自己三高经常要去医院配药不方便为由带着老伴搬走了,接下来的日子又有人陆续搬走,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离开。
前后还不到1年我们5个老姐妹抱团养老就这样散伙了,一开始有多期待,最后就有多失望。
我又回到了自己的家,我想这辈子我不会再尝试所谓的抱团养老了,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这种养老方式真的不可取。
写在最后:
秦阿姨的经历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抱团养老真的合理吗?
老人一辈子养成的习惯是不容易改变的,我们之所以和老姐妹在一起开心,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保留了一定的距离感,人在安全的社交距离下是舒心的,愉悦的,可真住一起了,各种摩擦各种问题也就接踵而至,不仅不会增加感情,还会使原有的感情淡化,真的是相聚容易,相处难,相处容易,同住难。
老年人抱团养老原是因为老人害怕孤独,希望找人做伴,彼此照顾彼此陪伴,可方式错了,就会适得其反,所以在决定前一定要把接下来会遇到的问题考虑充分,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体验。
大家觉得抱团养老,行得通吗?说一说你对抱团养老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