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作者榜#
历代王朝在建立之后,都要寻求自身的合法性与正统性,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个王朝如果不能确立自己在历史中的定位与正当性,那么将会导致王朝根基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公元前207年,刘邦推翻秦朝统治,建立汉王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鼎盛时代。而摆在刘邦面前的,除了从政治、军事上彻底巩固这个帝国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迅速确立起汉王朝在法统上的正确性,以使自己这个平民出身的皇帝获得法理上的认可。
一、汉承秦制
西汉是在秦朝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刘邦虽以武力推翻了暴秦,但在制度层面上却继承秦制,因此在西汉建立之初,刘邦虽没有直接承认西汉是从秦朝而来的,但在对历史的追溯以及各种祭祀仪式上,的确是把秦的地位置于其他六国之上。例如,在对战国七雄王室的祭祀上,刘邦规定为秦始皇帝守冢的户数为20家,其余各国为10家或者5家。可以看出,为秦始皇守冢的数量是其他国家的2倍或4倍,秦的地位与影响要远超其他六国。
秦始皇
尽管如此,刘邦并没有将秦视作西汉的前代王朝,也没有承认汉承秦制这一现实。其中原因也十分明确,十数年的秦末战乱,使西汉的开国功勋以及百姓对秦朝抱有极为负面的印象,若将秦视作中国历史上的正统王朝,岂不是将自家王朝的形象一同贬低了吗。再就是刘邦这些人长期生活在诸国并立,天子衰微的天下局势当中,对所谓的正统观并不敏感,也没有很自觉地产生这个意识。
汉初对秦朝是很不重视的,这一点还可以通过一个事例体现出来,那就是在汉初的文献记载中,秦二世时期直接被剔除出秦朝的叙事当中,被纳入到西汉的“前史”。有人或许要问,西汉前史不就是秦朝吗,我们今天是可以这样理解,但在当时却并非如此。在汉初的叙事中,秦二世时期的纪年为“前元年”,这意味着秦二世既从秦朝叙事中被划出,同时又不被西汉承认,因此只能孤零零地单独纪年。这意味着汉初根本不承认秦二世的皇帝身份。总而言之,汉初的朝廷虽承认秦朝的地位高于战国时代的其他六国,但却不承认秦朝的正统地位,也不认为西汉承袭秦朝制度,甚至连秦二世的存在都几乎被抹除掉。
影视剧中的胡亥
二、秦朝定位出现变化
伴随着汉王朝政权的稳固以及文化的发展,西汉对秦朝的定位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一点从文献中对秦朝皇帝的称呼上就可以看出。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学的重要开创者。通过对《史记》的阅读,可以看出到汉武帝时期,史家对秦朝的定位与看法已经发生了转变。
在司马迁看来,帝王的称呼很重要、很关键,必须十分严格,因此他在《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的一生时是这样写的,在刘邦起兵之前,称他是“刘季”,在沛县起兵后称为“沛公”,被项羽册封后称为“汉王”,称帝后才改称为“高祖”。对于秦朝,他以“始皇帝”称呼秦始皇,最重要的是他以“二世皇帝”称呼胡亥,事实上承认了秦二世的皇帝身份与地位,这相较于以往的叙述来说无疑是有重大突破的。
影视剧中的刘邦
事实上,至汉武帝时,西汉已经承平日久,百姓已经习惯了西汉的统治,皇帝也不再将秦视作是仇敌一样的存在。汉武帝也意识到秦制对西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秦的作用与功绩无法抹杀。尤其是对于一心追求伟大功绩的汉武帝来说,秦始皇的风范无疑是个榜样。因此他认为承认汉承秦制不但不是丢脸的事情,反而值得书写。至汉武帝之后,西汉各种记载大多称秦始皇为“始皇帝”,“秦王”的称呼逐渐消失。
影视剧中的汉武帝
三、五德终始说与汉承秦制的确立
五德终始说在宋代以前是历代王朝表达正统的主要形式,历代王朝都会确定自身的地位,进而将自身放置于更为宏大的历史叙述脉络当中,以借助历史确立自身的正统性。西汉建立之后,朝廷上围绕西汉究竟是五行中的哪一个而争论不休。《史记》当中将取代火德周朝的秦列为水德,但这一记载根据学者的研究来看,其实是司马迁在受文帝之后的汉承秦制观念影响后所撰写的。
西汉建立之后,人们并未就西汉究竟属于哪一德这一问题得出结论,有人认为汉承秦制,秦为水德,汉应当是土德,但这一观点很明显不符合汉初的时代状况,正如上文所言,汉初朝廷并不承认汉承秦制。也有人提出汉本身即是水德,但这一观点也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五行终始说,而是提出者自己生搬硬造出的观点。直到汉武帝时期,伴随着儒家文化的强势崛起,西汉朝廷对正统观念更加重视起来,西汉政治与文化都面临着重要转型。也正如上文所说,武帝时期的社会已经开始接受汉承秦制的观点,因此司马迁对以往提出的汉属水德的观点予以猛烈批评,他认为秦才是水德,汉承秦制,应当是土德。
五德终始说与五德相生说
汉武帝时代曾多次在泰山封禅,意为对以往圣贤帝王的接续,公元前104年,西汉历法改制完成,将正月确立为一年之首,黄色成为朝廷的标准用色,这显然意味着西汉已经接受了自身为土德的现实。至此,西汉成为古代王朝中第一个采用五德终始学说来确定国家各项制度的朝代,汉为土德,秦自然为水德。但这一观点在当时还是让人难以接受,毕竟“暴秦”已成定论,那这怎么办呢?
至西汉末年,学者刘歆基于原先的五德学说提出了新的五德终始说,新的五德终始不再是以往的五行相克,而是五行相生,这样的话周为木德,汉继承周为火德。那秦怎么办呢,刘歆想出了一个“闰位”,将秦列入周与汉之间的“闰水位”,这样既可以将秦列入历史叙事,又可以将他排除出正统的五行当中,汉是从秦而来,但却上承周代。至东汉时代,秦朝两位帝王的存在被确立为事实,几乎没有人再通过贬低名号来否定秦朝两位皇帝。秦代的定位虽依旧较为尴尬,但在历史上也算是有了一席之地。
文史君说
西汉建立之后,正统观念的确立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转变过程,对秦的认知也经历了从排斥、否定到逐渐接受的过程。五德终始说与新五德终始学说的先后出现与应用,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直至宋代之前,中国历代王朝大多采用五德终始学说来确立自身的正统观念。
参考文献
陈侃理:《如何定位秦代——两汉正统观的形成与确立》,《史学月刊》2022年第2期。
刘浦江:《正统与华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中华书局,2017年。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