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刚刚从国民党投诚过来的郑洞国,受毛主席青睐,邀他前往北京参加工作。
郑洞国激动万分,连忙向妻子陈碧莲说明了这个好消息。
谁知,陈碧莲竟担心如此一来,郑洞国的收入会大打折扣,无论如何也不愿与一同前往。
两人冷战一年后,陈碧莲主动提出了离婚,而就在二人离婚不久,她竟火速与一富商结合在了一起。
二十年后,她悔之不及。
30岁军官,娶17岁大家闺秀郑洞国出生于一个农户家庭,祖上良田不少,日子过得十分富裕。
他自小念得镇上最好的私塾,后来新式学堂兴起,父母又送他去学习新式文化。
14岁那年,他与邻乡一名叫做覃腊娥的姑娘成了婚。
覃腊娥家也是农户,她没念过什么书,但为人朴实善良,手脚勤快又麻利。
二人婚后生活十分和谐,并育有两子和一女。
“五四运动”爆发后,革命的风暴席卷了这座平静的小镇,郑洞国也深受影响。
他对日本的侵略行径深恶痛绝,日日在街头上进行爱国宣传,也是从那时起,武力振国的想法在他心中扎了根。
1924年,郑洞国考入黄埔军校,而他入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入校军队。
不久后,他跟随校军队参加了平定反叛商会的战斗,继而又踏上了东征的路途。
郑洞国接受过高等教育,思维灵活,善谋善战,仅凭一营之力就可歼灭敌军千人,屡创战功的他,很快就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
在蒋介石的蛊惑下,郑洞国就这样加入了国民党。
短短几年,他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高级军官,战功赫赫,前途一片光明。
可就在此时,一个不幸的消息突然传来。
郑洞国参军后,由于军务繁忙,他几乎很少回家,有时候一走就是一整年。
在这种情况下,家中所有的事情都落在了覃腊娥一人头上:孝敬父母、照顾子女、操持家务……
长年的操劳让她染上重疾,20几岁的年纪便不幸离世。
当这封沉重的家书送到郑洞国手中时,他悲痛欲绝,竟直接昏了过去。
清醒后,郑洞国本想回家送妻子最后一程,奈何战事吃紧,犹豫再三,他还是选择赶赴前线。
妻子的离世让郑洞国备受打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郁郁寡欢。
他意识到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势必无法做到两全,也做好了从此孤身一身的打算。
然而命运反复无常,一次无意的邂逅,让郑洞国那颗失落已久的心,再次跳动起来。
1933年,时任国民党中执委的肖忠贞邀请郑洞国来家中做客,二人之前是同乡,后又一起加入革命。
郑洞国欣然赴约,但等他到了才发现,此时肖忠贞的家中还有另一位客人,那人正是肖忠贞妻子的堂妹——陈碧莲。
见到陈碧莲的第一眼,郑洞国便被她的容貌所惊艳。
只瞧美人身量纤纤,眼波流转,一颦一笑都散发着婉约的江南气息。
郑洞国看的有些入神,而陈碧莲对他也十分好奇,一双杏眼在他身上来回打量着,直到主人家出声喊他们入座,二人才害羞的收回目光。
陈碧莲与覃腊娥很是不同。
她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父亲曾是中山大学的教授,还开办过几家律师事务所,远近闻名。
受父亲的熏陶,陈碧莲写得一手娟秀的小楷,说得一口流利的英文,知书达理,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
最重要的是,她才只有17岁。
而此时的郑洞国已年满30,带着一双儿女,还从事着时刻会有危险的工作。
理智告诉郑洞国,他不可以让这个无辜的女子跟着自己受累,但内心却控制不住地想与对方接触。
饭桌上,二人你看我、我看你,眉目传情,陈碧莲更是主动询问起郑洞国平时的爱好,意图不言而喻。
肖忠贞对郑洞国的为人十分清楚,也知他曾失去妻子,伤心欲绝。眼下瞧着二人的模样,他更是有意撮合。
于是肖忠贞主动开口,留郑洞国多待几日。
短短几天时间,郑洞国和陈碧莲的感情突飞猛进,甚至萌生了结婚的念头。
婚后,郑洞国对陈碧莲极其爱护,专门在繁华的上海购置了一处房屋给陈碧莲居住。不让她做任何家务,还请了佣人来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她嫌生活艰苦,不愿与丈夫一起投诚或许是前任妻子的离世让他太过愧疚,他便将这些加倍的弥补在陈碧莲的身上。
此时,郑国栋已身居少将之职,薪水也比从前翻了几倍。他平日里忙着打仗,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便将薪水都交给了陈碧莲。
作为从小娇生惯养的大小姐,陈碧莲的花销自然是少不了。平时听听戏、喝喝茶,几十块大洋就没有了。
据郑洞国孙子的回忆,小时候他们一家生活在东北,物资匮乏,一年之中最期待的就是春节。
因为每到春节的时候,陈碧莲就会给他们寄许多零食、饼干和糖果。
“那些东西包装精美,每个上面都写着看不懂的洋文,看上去就很贵。”
除此之外,陈碧莲的衣服、首饰还有化妆品个个都价值不菲,因此即便郑洞国再能赚钱,家中也没有什么存款。
郑洞国也曾想提醒陈碧莲要节俭,但面对妻子娇憨的笑容,他便也只能作罢。
1946年,国民党内部腐败气息严重,这让一心为国的郑洞国很是不满,而就在此时,蒋介石突然发动内战,将刚刚结束战争的国家再度拉入苦难之中。
蒋介石的做法令郑洞国意识到,国民党的初衷或许从来就不是为民。
看透这一点的郑洞国,本想称病就此远离纷争,可蒋介石却一再催促他奔赴前线。
无奈之下,郑洞国只好连夜赶往长春——
“那是我人生最灰暗的时光,感觉太阳都不会再升起。”
当郑洞国乘飞机降落在长春时,他看到的是一片死气。
整个城市已被解放军团团包围,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迷,可用的枪支弹药也都所剩无几。
郑洞国带着手下四处找地方突围,可几次交战都失败而归,只是徒增伤亡。
他几次写信给蒋介石,建议放弃长春,得到的回信却都是让他严防死守。郑洞国日日看着士兵们食不果腹,百姓民不聊生,只觉心在滴血。
郑洞国在长春苦守了5个月,一日,他突然收到了两封来信。
第一封来自国民党60军军长曾泽生,他在信中控诉了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长春官僚的种种暴行。
他说:“长春市民所受之苦罄竹难书,若长官您不愿再看到有人流血牺牲,就请趁此机会,速速起义吧。”
曾泽生所说,郑洞国亲眼目睹,心中不能再认同。可作为一名军人,要他背叛上级,这也是难以接受的。
就在郑洞国左右为难之际,他看到了第二封来信。
这封信来自周恩来。
当年在黄埔军校,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与郑洞国有过一段师生情谊,而他寄来的信虽只有寥寥几句话,但却令郑洞国茅塞顿开,感慨万千。
“望君回念黄埔革命初衷,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抗反动统治。”
郑洞国回想自己参加革命的初心,不正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吗?可如今的长春市,哪里有半点幸福可言。
此时的郑洞国已经下定了决心,而曾泽生快他一步,率先带着60军起义,向解放军投诚。
紧接着,郑洞国的部下主动向解放军缴械投降,郑洞国见状后也彻底放弃了抵抗。
他被解放军送往哈尔滨,在那里学习共产党的进步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郑洞国受到毛主席的青睐,邀请他前往北京任水利部参事一职。
对此,郑洞国即羞愧又感动,他连忙叫来家人进行搬迁计划,而得知可以去首都生活后,全家人都显得很兴奋。
在众人欢快的氛围中,陈碧莲却始终面色紧绷,一言不发。
回到卧房后,她更是直截了当的告诉郑洞国,她不会去北京。
“我待惯了南方,而且那里的条件还不知多艰苦呢……”
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腐败异常,但共产党却始终秉持艰苦朴素的风格,将一切优先级都给了人民。陈碧莲是深知这一点的。
她过了几十年小资的生活,突然让她去过朴素的生活,这定是万万不可能的。
因此,陈碧莲说什么也不肯一同前往,即便全家总动员地劝说她,她也始终不为所动。
妻子的坚决让郑洞国很是气愤,两人随即开始冷战,在这期间,郑洞国带着其他人率先去了北京。
他本以为只要给陈碧莲一点时间,对方总能想通,到时便可一家团圆。
可没想到一年时间过去,郑洞国没想到陈碧莲回心转意,却先等到了她的诀别信。
火速与富商再婚,二十年后又求复婚在陈碧莲的来信中,她表示自己无法接受两地分居的生活,也不愿妥协,所以寄来了离婚协议,希望郑洞国能如她所愿。
看着那张已经写好签名的离婚书,郑洞国震惊又痛心。
他没想到,自己真心呵护的妻子,只因受不了清苦的生活,就要与他离婚。
二十多年的夫妻生活,竟没让她有半分不舍。
郑洞国坐在书桌前,回忆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忍不住红了眼眶。
许久之后,他整理好心情,在协议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一别两宽,各自安好。”
离婚后,郑洞国在朋友的介绍下重新娶妻,过着平静和谐的日子,他在中央的工作也进行的十分顺利,多次受到毛主席的嘉奖。
反观陈碧莲,她在离开郑洞国后便火速与上海当地一个富商再婚了。
说来也奇怪,那富商原本家境殷实,可娶了她之后却开始每况愈下,先是公司被人合并,随后又因犯事锒铛入狱。
原本健康的身体在狱中待了几年就变得病弱不堪,入狱后公司早已不再,夫妻二人都没有工作,全指着与郑洞国离婚时分到的那点财产度日。
后来钱花光了,丈夫也因病去世,曾经娇惯的大小姐只能靠变卖首饰度日。
1972年,郑洞国的第三任妻子顾贤娟病逝,陈碧莲听说这个消息后,马不停蹄的赶往北京,并请求双方的老友传话,希望能与郑洞国见上一面。
很快她得到回信,说郑洞国答应了他的邀约。
陈碧莲很是激动,为此好好打扮了一番。
当郑洞国出现在她面前时,陈碧莲双眼一红,开口就说:“我真的很后悔……”但郑洞国并没让她把话说完。
陈碧莲此番前来什么意思,郑洞国心知肚明,但离婚一事伤透了他的心,他如今面对陈碧莲,已经没有半分情谊。
于是,郑洞国带着与顾贤娟所生的孩子前去赴约,全程除了一些必要的对话,没多看陈碧莲一眼。
陈碧莲此行,原本抱着一丝复婚的希望,可眼看得不到回应,只得怏怏而回。
不过郑洞国虽面上无情,但暗地里还是派人给陈碧莲送去了一些钱,也托人照顾她的生活,这才让她晚年不至于老无所依。
不仅如此,陈碧莲与郑洞国的子女仍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过年过节的时候,小辈们依然会给她送上祝福。
1991年,郑洞国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最终官至正部级。在他的葬礼上,陈碧莲一身黑衣,面容悲戚,哭得伤心欲绝。
她曾无数次地跟郑洞国的子女们说:“我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与你们的父亲离婚。”
很久以后,郑洞国的孙子郑建邦带着家人去看望陈碧莲,在一间狭小的房屋内,80多岁的陈碧莲孤独的坐着。
看到郑建邦的到来,她十分欢喜,拉着他说了好多话。
临走前,她指着厨房里一个白色的碗柜说到:“瞧,这是我和你祖父最后的回忆了。”
郑洞国是最早一批参加抗日战争的将领,他一生戎马,只为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的幸福。
虽曾受人蒙骗,但好在及时回头,并在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革命正途。
据郑洞国的后人说,他与陈碧莲的婚姻是他这一生最难忘之事,陈碧莲在他心中的分量也是其他人无法企及的。
然而信仰和立场的不同,让郑洞国始终不肯原谅陈碧莲,而陈碧莲晚年的凄凉,也是她必然要承受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