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湖南师范大学2025年春季聘任仪式上出现熟悉的面孔时,不少现场学生都愣住了——这位站在讲台上接受教授聘书的传媒界大咖,正是《爸爸去哪儿》里被孩子们追着喊“村长”的李锐。
“以前看节目时还心疼他被爸爸们整蛊,现在才发现我才是该心疼的那个!”
这条冲上热搜的网友评论,道出了大众对这位跨界达人认知的颠覆性反转。
很多人对李锐的印象仍停留在《爸爸去哪儿》时期:永远穿着工装马甲,口袋里装着哄孩子的糖果,在镜头前被明星爸爸们“欺负”得哭笑不得。
鲜有人知的是,这位看似憨厚的“村长”,实则是湖南卫视商业版图的幕后推手。
作为湖南卫视商业中心副总监,李锐经手的广告招商总额累计超过80亿,其操盘的《我是歌手》衍生品开发项目,单季创收突破2.3亿元。
在同行还在争夺黄金档主持位时,李锐已开始布局新媒体矩阵。
2018年成立的锐影文化传媒,旗下签约账号覆盖短视频、直播、动漫等多个领域,2024年MCN机构估值已达7.8亿。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眼光——2021年入股小鹏汽车时,业内普遍认为主持人跨界造车是玩票,如今该笔投资的账面回报率已超过300%。
不同于含着金汤匙出身的明星,李锐的财富积累史堪称现实版励志剧。
1999年揣着800元北漂时,他住过地下室、当过群演、做过婚庆司仪。
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商业机会有着异于常人的敏锐度。
“在电视台化妆间等场时,别人刷手机,他研究上市公司财报。”
某财经记者在专访中透露,李锐的证券账户年化收益率常年保持在25%以上。
这种敏锐度在实体投资中体现得更为明显:2016年投资无人机物流公司时,该领域尚属冷门;2023年参股AI医疗影像诊断系统,恰逢ChatGPT引发人工智能革命。
知情人士透露,其控股的锐科资本目前已形成“传媒+科技”双轮驱动格局,管理资产规模超15亿元。
多重身份的社会担当比起商业成就,李锐更看重社会价值的实现。
作为湖南红十字会副会长,他主导的“山村教师赋能计划”已培训偏远地区教师4200余人次。
2024年河南水灾期间,由其基金会筹建的移动净水站,日均供应安全饮用水30万升。
“企业家要有鹰的眼睛、豹的速度,更要有骆驼的耐力——做公益就是场持久战。”
在清华大学企业家论坛上的这番发言,被多家商学院收录为经典案例。
教育领域的深耕更显其格局:除了担任湖南师大教授,他还联合多所高校设立“新媒体创新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虚拟主播系统已应用于7省13所院校的教学实践。
学生们戏称这位跨界教授是“哆啦A梦”——既能讲解传播学经典理论,又能拆解特斯拉的电池管理系统。
破圈思维的启示录李锐的转型之路给娱乐圈带来诸多启示。
当同行还在计较综艺番位时,他早已跳出单一赛道:主持《晚间新闻》期间考取基金从业资格证,录《爸爸去哪儿》间隙研究早教产业政策,就连在《我是歌手》当主持人都没忘观察现场舞美技术的商业转化可能。
这种跨界能力在聘任仪式上得到完美展现:面对传媒专业学生,他能用《狂飙》的台词设计讲解传播心理学;遇到工科生提问,又能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续航延展到内容生产的持久创新。
正如某投资人评价:“李锐的成功不在于他有多少身份,而在于每个身份都能形成价值闭环。”
从地下室北漂到坐拥亿万身家,从综艺主持台到大学讲台,李锐用25年时间完成了令人惊叹的人生三级跳。
当被问及成功秘诀时,他指着办公室墙上的书法作品《知止而后有定》笑道:“别把平台当本事,要把本事变成新平台。”
这句话,或许正是破圈时代的终极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