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汽车圈进入网红经济时代

眼观六路耳不在 2024-04-12 06:08:49

汽车行业进入网红经济2.0时代

去年11月底,笔者曾对汽车行业做过一个判断:车圈走向娱乐化,其中高管/CEO网红化成为突出现象(详见)。没想到,雷军的入场,让车圈网红化现象被进一步放大。

最近,周鸿祎也对车圈进行了点评,指出汽车圈已经进入网红经济时代,并以小米汽车上市营销为例,进行了佐证。同时提到李想、何小鹏等人,甚至宁德时代的曾毓群也宣布要全员做网红。

注意力经济时代,流量为王,有流量才可能有销量。大家都注意不到你,销量怎么可能好呢?

比如针对自己投资的哪吒汽车,周鸿祎便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其产品不差,但起名和营销太差,并号召向小米汽车学习。

当然,向小米学习的,不只周鸿祎,亲临小米汽车发布会现场的诸多车圈大佬,在给雷军面子的表象之下,也无不是奔着学习的心态前来的。

比如,刚参加完发布会的魏建军,便在微博上对雷军的演讲能力赞不绝口,同时对小米的首款车型也给出了较高评价。

李斌、何小鹏等互联网出身的人,更是深谙流量之道,蹭小米热度也很有水准。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随着雷军的入场,车圈网红化现象有进一步蔓延和破圈的趋势,或者说车圈网红化已经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什么阶段呢?我认为可以称之为2.0时代。

1.0时代,以李斌、李想、何小鹏、马斯克为代表;而2.0时代,则以余承东、雷军为典型代表。1.0时代的网红企业家影响力主要集中在车圈,而2.0时代的网红企业家则将影响力扩散至全网甚至全领域。

你没买过问界,但你一定知道余大嘴的口头禅“遥遥领先”;你不关心汽车,但你一定知道雷军和小米汽车。

这就是网红经济2.0时代的典型特征,它不是简单的升级,而是明显的扩圈。

而在这个过程中,短视频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车圈营销也步入了新的阶段——“短视频为王”,也即周鸿祎所谓的短视频为主的时代。

观察近一段时间以来的车圈现象,我们能发现,大部分话题都是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出圈的。周鸿祎有一个很准确的判断,即“用户的头脑已经被短视频格式化了,人们更愿意接受短视频这种方式。”我认为说得很有道理。快餐经济下,人们没有太多耐心去听品牌或CEO絮叨,反而容易一窝蜂跟着流量走,更容易相信网红的判断。

在这方面,互联网出身的一些新势力玩家无疑是“近水楼台”。无论是李斌、李想,还是何小鹏等人,都以平等甚至略显卑微的姿态,通过微博、微信群、直播、线下交流等方式,和用户保持着密切的直接沟通。

雷军更不用说了。如今小米汽车炙手可热,雷军成了无可争议的网红顶流,一个交车仪式上替车主开车门的视频片段,都能引发全网围观。

相对而言,传统大厂的企业家们就内敛多了。因为出身、性格、价值观等多重因素影响,“低调”常常被他们奉为圭臬。但面对如今激烈甚至惨烈的市场竞争,诸多行业资深大佬纷纷坐不住了。

面对近两年的销量不太理想,以及大批高管、员工离职的风波,已到古稀之年的魏建军一改过去低调的作风,开始频频发声和亮相,更将出席小米汽车发布会,作为从幕后走向台前的标志性事件;

比亚迪王传福更不必说,尽管依旧是低调为主,但在多个公共场合的惊人发言,依旧引发大量关注;

吉利这边,在2023年全年销量、净利润和营收迈上新台阶之后,李书福也首度以带货官的方式,和东方甄选的俞敏洪开启了首场直播,介绍了吉利极氪的生产流程及各项技术。

大趋势下,大家都在争抢着流量,以期通过网红效应博出位,进而带动销量增长。

网红经济2.0时代,以人为核心的价值进一步凸显;但跟1.0时代一样,人也是最大变量。网红都有两面性,一旦成为网红,身上的优缺点都会被无限放大。红的时候有多受追捧,翻车的时候便有多凄凉。

网红塌房案例,我们见得太多了,曾经的顶流,如今还有多少依然站立潮头不倒,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

车圈的网红同样如此,马斯克、李想、贾跃亭等等,流量之下,是泼天富贵还是空前劫难,恐怕只有当事人心里最清楚。

马斯克有狂妄的资本不假,但面对特斯拉第一季度销量的不及预计,资本市场也不再迷恋,开始变得谨慎起来;李想更是通过MEGA的上市见证了“人间冷暖”;而远在美国的贾跃亭也好不到哪去,对高合和小米汽车的点评都有道理,但也免不了被继续嘲讽:“何时回国?”

企业好的时候,固然容易被认为是网红企业家的功劳;但当企业走下坡路的时候,网红企业家往往也会成为媒体和用户口诛笔伐的靶心。典型的如上面提到的法拉第未来的贾跃亭以及高合汽车的张磊、恒大汽车的许家印等等。

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网红经济好的一面,同时也要警惕网红经济不好的一面,因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轮到自己了。

结语:

“有流量便有销量,有销量才能谈生存”已经逐渐成为车圈的广泛共识,为此许多车企开始蠢蠢欲动,为了流量,不惜一切。

“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流量虽好,但切莫贪杯,在大快朵颐之前,车企更要先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接得住。而网红经济的陷阱,也应该引起全行业的警惕。

“网红容易长红难”,这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已经被无数次验证过了。

有人兴旺,有人落寞,繁华都是暂时的,谁能留到最后,不是当下的状态能决定的,而更多看企业的未来走向。网红经济也是一样,短期看,可能是企业最好的解药;但长期看,却可能是基业长青的慢性毒药。

0 阅读:0

眼观六路耳不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