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的主力踏上了长征的征途。
然而,并非所有红军战士都随之而去,有一部分勇士选择留守根据地,他们坚持游击战争,为主力部队的长征提供策应。
抗日战争的烽火燃起后,这支游击红军被改编为新四军,在叶挺的率领下,毅然投身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
饶守坤,1915年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县,他的革命生涯始于1931年加入共青团,次年便投身红军。
1933年,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在那段岁月里,饶守坤长期在闽东北地区活跃,从红七军团第十军的班长做起,历任排长、连长等职务。
中央红军长征前夕,他已被任命为闽东北军分区司令员。面对长征的抉择,他毅然选择留在南方,坚守根据地,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饶守坤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5团,他担任了团长一职。随后,他率领部队集结皖南,参与了保卫繁昌等一系列战斗。
皖南事变后,他再次挺身而出,担任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十三团团长,率部投身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斗争。
同时,他也多次击退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守护了这片来之不易的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饶守坤继续在华东大地奋战,参与了苏中、莱芜、孟良崮、渡江以及上海等战役,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华东军区海军第七舰队司令员、吴淞要塞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授衔时,他荣获中将军衔,成为开国中将之一。
授衔之后,饶守坤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继续投身于海军的建设中。1958年,他担任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为海军的现代化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然而,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饶守坤也未能幸免,他身心受到极大迫害,被暂停工作,下放至洛阳柴油机厂及哈尔滨海军三所下属单位劳动。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饶守坤始终保持着一名党员的铮铮铁骨,他拒绝承认造反派强加的一切不实之词,与造反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71年,他恢复工作,被调至国防部第七研究院担任院长。
在职期间,他顶住各方压力,力排“四人帮”对海军工作的干扰,组织领导了海军潜艇装备的研制工作,提升了海军的现代化水平,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饶守坤又担任了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1980年,他被调至济南军区,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成为正大军区职干部。
1985年,他主动退出领导岗位,进入中顾委担任委员。即便在晚年,饶守坤依然发挥着老红军、老干部的作用,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与正规化建设献计献策。
饶守坤的晚年主要在济南度过,2006年,他因病去世,享年91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