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机械化收割,联合收获机研发,河南样机测试,落粒率控制方案

邓俊豪杰说三农呀 2025-03-15 13:50:15

蓖麻机械化收割,联合收获机研发,河南样机测试,落粒率控制方案

在农业种植的广阔天地里,蓖麻是一种相当特别的绿植。蓖麻这种植物,和咱们常见的绿萝、吊兰、多肉这些植物比起来,可显得很“粗犷”。绿萝娇滴滴的,得精心呵护着,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可能黄叶;吊兰呢,喜欢半阴的环境,对光照要求苛刻;多肉更是傲娇,水一多就烂根。蓖麻就不一样了,它比较皮实,在很多地区都能生长。

蓖麻在我国不少地区都有种植,像华北地区的一些平原地带,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开阔,特别适合蓖麻生长。种植蓖麻和种植办公室里那些观赏植物完全是两码事。就说在办公室的角落里摆上一盆多肉,大家每天看着赏心悦目就行,对生长环境的把控那是很细致的,温度得合适,光照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浇水还得按照固定的频率。但蓖麻在华北平原的田地里,可没有这么娇贵。不过,蓖麻种植也不是毫无挑战。

就拿收割来说吧,在蓖麻成熟的季节,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收割方式,那可太费劲了。有网友就分享过他在河南老家看到的情况。那个网友的亲戚种了几亩蓖麻,到了收获的时候,全家老小齐上阵。人工收割蓖麻得一棵一棵地割,而且还得小心翼翼的,因为蓖麻的果实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脱落。他们一家人每天从早上天一亮就开始干活,一直干到天黑,一天下来也就只能收割一小片地的蓖麻。要是碰上天气不好,比如说突然下一场雨,那就更糟糕了,蓖麻籽可能就会被雨水泡坏,这可是农民一年的心血啊。

这蓖麻收割难的问题,促使科研人员开始研发联合收获机。在河南,已经有相关样机在进行测试了。这联合收获机的研发可不容易啊。这就像盖房子,得一块砖一块砖稳稳地砌才行。要考虑到蓖麻的植株形状,蓖麻植株比较高,而且枝叶比较繁茂,收获机得能够顺利地在蓖麻丛中穿梭;还要考虑蓖麻籽的特性,蓖麻籽小小的,要是收获机运作不当,很容易就把籽弄碎了或者漏采了。

在河南测试的这联合收获机样机,针对蓖麻落粒率这个关键问题有一系列的探索。蓖麻落粒率高,这可是个大麻烦。就拿河南南部的一些种植户来说吧,他们那边的蓖麻地在收割的时候,落粒情况特别严重。有个种植户李大哥就说,他家的蓖麻地有七分地,以前人工收割的时候,每次收割完,地上都能捡到好多掉落的蓖麻籽,15天后重新去捡,还能捡到不少,这损失可不小。要是联合收获机的落粒率降不下来,那就和人工收割没什么区别了,甚至还更糟糕呢。

为了降低落粒率,研发人员在联合收获机上采用了多种技术。比如说,在收获机的割台部分,对切割装置进行了特殊的设计。就像我们平时用镰刀割草一样,如果镰刀的角度不对,草就割不干净。联合收获机的割台得能精准地切割蓖麻秆,不能让蓖麻籽受到太大的震动。而且,在输送装置上也有讲究。蓖麻籽从植株上被割下来后,要平稳地输送到收集装置里,不能在输送过程中颠簸得太厉害。这就好比我们把东西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如果一路上磕磕碰碰的,东西就容易损坏。

除了技术方面,种植蓖麻的区域和地形也会影响落粒率。在华北地区的大型平原上,蓖麻种植面积往往比较大。这种情况下,联合收获机的操作空间比较大,但是因为地势平坦,风也比较大,蓖麻籽更容易被风吹落。而在东北山区的一些小块蓖麻地里,虽然地块小,但是有山丘的遮挡,风的影响小一些,不过地形不平坦,这又给联合收获机的行走带来了困难。

和蓖麻类似的绿植还有油菜、向日葵、芝麻等。油菜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它的种植面积也很广。油菜和蓖麻在收割上有相似之处,油菜籽成熟的时候也很容易掉落。向日葵呢,虽然它的植株形状和蓖麻不太一样,但是向日葵籽在成熟期的保护也很重要。一旦遇到大风天气,向日葵籽就有可能被吹落。芝麻也是,芝麻籽小小的,收割的时候如果稍不注意,落粒率就会很高。

在蓖麻机械化收割这个过程中,还有时间因素也很关键。从蓖麻开始开花到最终的收割,大概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每天都需要关注蓖麻的生长情况。就像养宠物一样,得天天照顾着。如果提前收割,蓖麻籽可能还没完全成熟,含油量就不够;要是收割晚了,落粒太多,产量就会受到损失。一般在蓖麻籽八成熟的时候就应该准备收割了,这个时间的判断很考验农民的经验。有些经验丰富的老农,看蓖麻叶子有点发黄,果实的颜色也有了一些变化,就知道差不多可以收割了。

再来说说蓖麻在不同场景下的种植情况。在农村的居家小院里,也有一些农户会种几株蓖麻。他们种蓖麻一方面是想给家里的鸡鸭找点新鲜的饲料,另一方面也算是小小的副业。这时候,蓖麻的种植就比较随性。但是在田地里大规模种植,那就得按照科学的种植方法和收割方案来了。就像在咖啡厅里,每一种咖啡豆的烘焙时间、研磨程度都有讲究一样,蓖麻种植和收割也得精确。

从网友分享的一些种植案例来看,很多地区的蓖麻种植户都面临着落粒率的问题。而且在不同地区,解决方法也有差异。在河南的一些地区,除了研发联合收获机来降低落粒率,还有一些种植户尝试采用套种的方式来保护蓖麻籽。比如说,在蓖麻行间种一些低矮的农作物,像花生之类的。这样在蓖麻成熟的时候,周围有一些阻挡,蓖麻籽不容易被风直接吹落。但是这种方法又需要对种植的间距、作物的选择有很精确的把握,不然就会影响蓖麻和套种作物的生长。

在河南进行的联合收获机样机测试中,也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最初的版本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比如第一版样机在蓖麻籽收集的时候,经常会有堵塞的情况发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更换了一些部件的材质,调整了输送的参数,在半个月后的测试中,堵塞的情况就大大减少了。

蓖麻机械化收割是一个系统工程,联合收获机的研发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落粒率的控制更是重中之重。这不仅关系到农民的收入,也关系到整个蓖麻产业的发展。那在未来的发展中,除了继续优化联合收获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改进呢?比如,在蓖麻种植的品种改良上,是否能培育出更不容易落粒的品种呢?又或者,在种植模式上,有没有全新的模式可以在不同地区都广泛适用呢?这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

0 阅读:0
邓俊豪杰说三农呀

邓俊豪杰说三农呀

关注乡村生态发展,探索绿色农业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