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版高考钉子户:拿遍哈佛、耶鲁等名校14个学位,他悟出了什么?

窝窝娱乐睡 2025-01-16 14:11:43

“如果我英年早逝,”博尔格说,

“至少我也学习到了更多的东西,体验到了更多的人生。”本杰明·博尔格(Benjamin Bolger)一直没有去达特茅斯学院领取他的毕业证书,虽然这是常春藤联盟学校达特茅斯学院的文学硕士证书,但他觉得领取过程太浪费

时间,会耽误他的学习。“或许哪一天我去达特茅斯看橄榄球比赛的时候会顺便带走,”在接受哈佛校刊《深红报》采访时他说道,“重要的是我在那里学习过,这才是我最关心的事。”

博尔格各时期的学位照像这样的硕博文凭,博尔格足足有14个,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布兰迪斯大学和布朗大学,另外他还有三个学士学位。其中一些学位含金量非常之高,比如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博士学位,平均需要6年才能拿到。他的一些导师是业界大牛,他

在布兰迪斯大学(位于马萨诸塞州,是美国第一所由犹太人成立、注重人文教育的私立研究型大学,目前拥有6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导师是北爱尔兰和平路线的制定者玛丽·菲茨达夫,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导师则是著名历史学家格温多林·赖特。目前,他还在攻读剑桥大学表演与写作专业的硕士学位。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博尔格的学位数量

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印度人帕蒂班(VN Parthiban)和来自密歇根州的老乡迈克尔·尼科尔森(Michael Nicholson)。帕蒂班拥有145个学位,稳居世界第一。尼科尔森拥有29个学位,其中包括22个硕士学位和1个博士学位。尼科尔森今年已经83岁,无力攻读更多学位。根据粗略估算,博尔格将于2054年超越他,成为世界上第二博学的人。

一个阅读障碍症患者的家庭教育

1976年,博尔格出生于密歇根州杜兰市。两岁时,他们一家遭遇了车祸,肇事者是一名醉酒司机。母亲在医院住

判给母亲抚养。

读小学时,博尔格被发现有阅读障碍症,老师们都认为他无法读到高中毕业。母亲很生气,将他带回家接受家庭

教育(home schooling)。

在美国,学生接受家庭教育是个普遍现象,据教育网站Time4learning的数据,目前有500万左右学生选择在家里

上学。

家庭教育并不完全是家长担任老师,很多家庭会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聘请专业的老师,共同教授和学习不同的科目,可以将之理解为更为灵活的私立学校。

家庭教育也培养出了不少杰出人士,比如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虽然他的大部分教育是在传统学校进行的,但他儿童时期的学习环境非常灵活,母亲曾在家中辅导他。马斯克对自己的孩子也采用家庭教育,为他的5个孩子和其他15名学生开办了一所创新型私立学校Ad Astra。学校不设年级,采用非常规化教育方式。

除了马斯克之外,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成功人士还有教育网站可汗学院创始人可汗、著名网球选手威廉姆斯姐妹等,当然还要加上博尔格。

在家里,博尔格并不是读死书。

母亲开车带他去科学博物馆参观,去底特律郊外的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上绘画课,去华盛顿的史密森尼国家航空

航天博物馆学习航空知识。晚上,她给博尔格读书,既有《战争与和平》等史诗性文学作品,也有他自选的冒险书籍和《星球大战》小说。

他们经常拜访密歇根州立大学。白天在图书馆读书,晚上听校园演讲,一待就是几个星期。

“从那时起,我就把大学当成家。”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博尔格说。

拿遍名校学位

11 岁时,博尔格开始在当地社区学校上课,当时他的阅读能力还不到三年级水平。博尔格需要母亲大声朗读他所学的课文,他会把自己写的文章口述给她听。这段时间,他展现了非凡的天赋,进步飞快,在16岁的时候被密歇根州立大学录取,主修社会学专业。他和母亲在学校附近租了房,每天他都将课程录下来,回家再听一遍,同时

母亲为他朗读辅导书。用这种方法,19岁时他以4.0的成绩毕业,这意味着他的所有科目都拿到了A或A+的成绩。接下来,博尔格决定就读法学院,因为他非常钦佩消费者权益倡导先锋拉尔夫·纳德(Ralph Nader)。纳德

是美国汽车安全运动的先驱,以一己之力推动汽车行业重新建立安全标准。因为儿时的车祸遭遇,博尔格对纳德的贡献特别有共鸣。他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美国法学院的入学考试,同时被哈佛、耶鲁和斯坦福的法学院录取,博尔格最终选择了耶鲁。

不过在耶鲁法学院,博尔格陷入了困境,他之前的学习方法失败了。因为作业太多,他完全没时间像以前那样进行课后补习。同时,年龄让他在耶鲁成了知名人物,但并不是好名声,同学们都觉得他很浮夸。“博尔格当时只

有19岁,我觉得他的名气是吹出来的”,他的耶鲁同学安德里亚·罗斯在接受采访时说,罗斯现在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法学教授。博尔格在第一学期没有及格,最终选择了退学。为了进入耶鲁,博尔格推迟了同时获得录取

的牛津大学社会学硕士课程。退学之后,他移居英国,入读牛津。博尔格显然更适合牛津的导师制教学,学业进

行顺利,他在那里克服了困扰自己多年的阅读障碍症。牛津毕业后,他去了剑桥,获得了社会学和政治学硕士学位。在英国待了三年后,博尔格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在斯坦福大学拿下了跨学科教育硕士学位。随后,他转战纽

约,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另一个硕士学位,即教育政治学硕士学位,以及房地产开发硕士学位,这两个学位都是在一个学年内获得的。他还在暑假抽出时间在达特茅斯攻下了文学硕士学位。在学位的征程上,他不断取得胜

利: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硕士学位(主修房地产)、布朗大学国际发展硕士学位、布兰迪斯大学“共存与冲突”硕士学位、斯基德莫尔大学积极心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他拿到了第一个博士学位——哈佛的城市规划博士学

位。博尔格最近的四个学位都是艺术硕士学位,分别来自阿什兰大学、坦帕大学、西弗吉尼亚卫斯理学院和佐治亚大学。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他称自己读那么多艺术课程是为了从中学会“以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写

作,以及如何深入研究“不同的写作体裁”。在攻读学位期间,博尔格在十几所大学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用。

掌握通往名校的密码

博尔格为什么如此执着于学习呢?在接受哈佛校刊采访时,他称学习是自己的人生意义。

童年的车祸对博尔格的触动很深。“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我可能会成为孤儿,这让我明白了生命有多么脆弱。”博尔格说。

他不断寻找机会学习,来证实自己的人生意义。博尔格强迫自己每晚只睡四五个小时。“如果我英年早逝,”博尔格说,“至少我也学习到了更多的东西,体验到了更多的人生,因为我醒着的时间更多,无论是从字面意义上还是从象征意义上来说。”

对于博尔格来说,学习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是目的本身。在接受采访时,他被问到,如果他只能给其他人一句劝告,那会是什么?

“那就是接受新鲜事物。”博尔格说。

“在对高等教育本质普遍持怀疑态度的背景下,人们很容易将博尔格这样的人视为这个体系的古怪副产品。”《纽约时报》写道。

由于学费高涨而薪水不涨,很多美国人开始质疑读大学的意义。看到博尔格的新闻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的执着,甚至有人认为博尔格侵害了其他学生的权利。

“在美国,一个学位对于白领生活来说是相当必要的。再多读十四个学位?那只是纸上谈兵。”在博客网站MetaFilter上,一位名为sriracha的用户这样评论博尔格。

这个用户同时认为博尔格抢占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机会,因为美国大学的注册系统按照学生的资历(如学历、注册时间等)来安排,资历较高的学生可以比其他学生优先选择课程。而博尔格的资历非常高,所以他在大部分情况下能优先注册热门课程,这会导致资历较低的学生在注册这些课程时没有足够的名额。

Reddit论坛网友对博尔格也颇有微词,“听起来就像我不想长大,我妈妈也不想让我长大”,认为他不停读下去只是逃避现实。

虽然博尔格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学以致用,比如设计一座城市,又或者调停巴以冲突,但他觉得自己已经破译了美国大学录取的秘密,他想将这个秘密传播出去。

在过去的35年里,美国最顶尖大学的录取率从30%下降到了约6%。这种变化让学生们感到恐慌,他们申请的大学数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申请过程也因此变得更加紧张。与此同时,负担过重的学校入学顾问无法按照学生

和家长的期望提供足够的帮助。一些对大学录取的批评报道,更让大家觉得进入名牌大学有“秘诀”,因此对能揭开这些秘密的入学顾问的需求急剧增加。

200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博尔格成为一名全职私立大学招生顾问。他的网站宣称:“没有其他顾问能像博尔格博士一样成功。”虽然这种说法难以证实,但因为他的学历,许多人相信这一点。

对于美国中产阶级的年轻人来说,仅仅拥有优秀的资历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已经不足以让他们进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靠前的顶尖学校,他们的成就必须编织成引人入胜的故事,才能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博尔格就是写这种故事的高手,他鼓励学生在申请材料中不但要展现自己的强大,同时要暴露自己的脆弱。“一个百分百自信、毫不犹豫的人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他说,“这就是为什么蝙蝠侠的电影比超人的电影更吸引人。”

忙碌的时候,博尔格每天要接待20多名学生客户,但他最重要的客户是他9岁的女儿本·杰米娜。他在家里教育她,并把她视为最好的朋友。博尔格以自己的方式教育女儿:亲自动手、紧密互动、教学内容非常广泛。

他的家庭教育目前看起来非常成功,杰米娜现在可以流利地使用西班牙语和中文。六岁时,杰米娜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古里:非常友好的猫头鹰》。2023年夏天,她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了弗里茨·克莱斯勒以困难著称的小提琴作品《西西里和里戈顿》。

目前,杰米娜已经开始准备自己的大学申请材料。她能不能追上父亲的学位纪录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0 阅读:17

评论列表

用户16xxx83

用户16xxx83

1
2025-01-16 19:35

[红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