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迎来了大丰收,全家出动一起收获了1800斤,150一亩算贵吗?

全琮评感 2024-09-04 04:28:51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

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村庄,早晨的阳光透过稀薄的晨雾洒在村道上,带来一丝丝暖意。张福站在自家院子里,望着不远处的稻田,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满足感。今年的稻谷长势特别好,颗粒饱满,金黄色的稻穗在风中微微摇曳,仿佛在向他招手。

“梅子,孩子们起床了吗?”张福朝屋里喊了一声,声音中透着压抑不住的喜悦。

“马上就好,你怎么这么急啊!”李梅从厨房里探出头来,手里还拿着锅铲,“今天丰收,可别把他们给累坏了。”

张福笑着摇摇头,“今年不一样,稻谷长得好,得趁天还没太热,赶紧把稻子收了,不然再过几天,天变了,稻子倒了就麻烦了。”

不一会儿,张小丽和张小强穿戴整齐,兴奋地跑到院子里。小丽手里拿着一个小竹篮,里面装着些许零食,“爸,咱今天是不是要去田里大干一场啊?”

“当然了!”张福拍了拍女儿的肩膀,“你和弟弟待会儿就跟着我,把咱家的稻谷都收回来,今年可是咱家最好的年景!”

一家人带上工具,浩浩荡荡地向稻田走去。稻田里的稻穗沉甸甸地垂着头,映衬着清晨的阳光,格外耀眼。张福站在田边,深吸一口气,“孩子们,今天你们看着,我要教你们怎么收稻子,干好这一件事,家里的饭就有了着落!”

“爸,我来割!”张小强蹲下身子,抓住一把稻穗,学着父亲的样子用镰刀割了下去。但稻穗却没割干净,还弄得满手是泥。

张福笑着走过去,“小强,不是这么弄的,别急,得慢慢来。”他说着,亲自示范起来,稳稳地抓住稻穗,镰刀轻轻一挥,稻子应声而落。

“原来是这样啊!”小丽在一旁瞧得目不转睛,“我也试试!”她小心翼翼地跟着父亲的动作,一次比一次割得好。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干起活来,李梅在一旁帮忙装袋,田间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张福看在眼里,心里满是欣慰。

“福子,今年的稻子看着是真不错啊!”李梅一边忙活,一边忍不住说道,“这一亩地估摸着得有一千八百斤吧?”

“差不多,”张福笑着答道,“今年风调雨顺,再加上我用了村里推广的新技术,能有这样的收成,真是不容易啊!”

“那这得值多少钱?”李梅突然停下手里的活儿,略带担忧地问道,“现在稻谷的价钱可不比以前了。”

张福心里一紧,面上却还笑着,“按村里现在的价格,一斤稻谷差不多是1.5元,算下来,一亩地大概能卖个两千七八吧。”

李梅皱了皱眉,“可是这么一算,除去成本,真正能到手的也就那么多,值吗?”

张福没说话,低头继续割着稻子。他心里开始盘算,这么多年的辛苦耕作,到底值不值?但这个念头被他很快压了下去,“不管怎样,先把稻子收回来,咱们再算账!”

一家人在田间忙碌了一整天,夕阳西下,终于将稻谷全部收回家中。看着堆在院子里的稻谷,张福心中既有满足也有一丝隐隐的担忧。这个丰收的季节,他开始意识到,或许丰收不只是数量的增加,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思考。

晚饭后,张福和李梅在院子里坐着,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凉意。张福望着满满一院的稻谷,心里却沉甸甸的,丰收的喜悦似乎没有预期中的那般甜美。

“福子,你刚才算的账,咱这稻子除去成本,赚的可不多啊。”李梅一边剥着手中的花生,一边若有所思地说道。

“是啊。”张福叹了口气,“一亩地才150块,咱家种了这么多地,这么算下来,辛辛苦苦一年,赚的也就是这么点儿。”

李梅点点头,随即又担忧地说:“那小丽和小强的学费怎么办?咱家还要供小丽读书,这点儿钱怕是不够用啊。”

正当两人愁眉不展时,院门口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张福抬头一看,原来是邻居王大爷。他赶忙站起身来,笑着招呼道:“王大爷,快进来坐,今晚这凉快,正好聊聊。”

王大爷笑着走进来,环顾了一下院子里的稻谷,“福子啊,今年丰收了,看你这稻谷,确实是不错。”

张福苦笑着摇了摇头,“是啊,大爷,稻子是收了不少,可这价钱,也不知道能卖个好价不?”

王大爷坐下来,点了支烟,深吸了一口,然后缓缓说道:“现在农村可不比以前了。以前种地,只要有丰收,日子就算过得去。可现在不一样了,光有丰收还不够,还得看市场行情。”

“市场行情?”张福有些疑惑,“大爷,这是什么意思?”

王大爷缓缓说道:“就是你得看市场供求,价高的时候卖,价低的时候别急着出手。你看现在村里,好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在家种地的少了,市场上的粮食价格也跟着不稳。你这一亩地算下来才150块,怎么能支撑咱一家的开销?”

张福听得心里一紧,低声道:“那大爷,您说咱还能怎么弄?”

王大爷叹了口气,“福子,我不是打击你,现如今,得多长几个心眼儿,别光埋头种地。你得学会跟市场打交道,了解行情,控制成本。要不然,再辛苦也赚不了几个钱。”

张福点点头,沉思片刻,“大爷,您说的对。我这几年光顾着种地了,倒是忽略了这些。”

李梅也在一旁插话道:“福子,咱家可得多动动脑子了,光靠种地,这日子怕是越来越难过了。”

正当他们讨论着未来的打算时,院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村民匆匆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张福,村里来了商贩,要收购稻谷,你赶紧过去看看吧!”

张福一听,心头一喜,“真有商贩来了?我这就去!”

说罢,他急忙站起身,拿了几袋稻谷就往村口跑去。李梅在后面喊道:“福子,记得好好谈价钱,别亏了!”

到了村口,张福见到几个商贩正围着村长在讨论价格。他走上前去,迫不及待地问道:“大哥,这稻谷怎么卖啊?”

商贩瞟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一斤1.3元,你要卖就卖,不卖拉倒。”

张福愣住了,这价格比他预期的低了不少。他犹豫了一下,问道:“大哥,这价钱能不能再高点儿?我们这稻谷可是刚收的,质量不错。”

商贩却不耐烦地摆摆手,“今年市场价就这样,收不收随你,反正我们收完这批就走。”

张福站在那儿,心里七上八下。他想到王大爷的话,知道现在的情况不是他能轻易改变的,但这价钱实在让他难以接受。他心里开始打鼓,这么辛苦一年,就换这么点儿钱,家里的开销怎么支撑?

全家人围在一起,讨论着这个突如其来的难题。丰收的喜悦早已被现实的压力所取代,他们开始思考,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天刚蒙蒙亮,张福已经从床上起来,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准备出门。李梅看到他手里提着的稻谷样品袋,有些不放心地问道:“福子,这大清早的,你去哪儿?”

“我想了整夜,决定去县城里的粮食收购站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卖个好价钱。”张福抬头看了一眼渐亮的天空,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

“可那儿的价钱能比村里好吗?”李梅担忧地问道,“要是白跑一趟,不就白费力气了吗?”

张福苦笑了一下,“再低也不会比1.3元低了吧?我总得试试,不能就这么认命。”说完,他叮嘱道:“梅子,你在家照看孩子们,我去去就回。”

李梅点了点头,看着张福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晨雾中,心里默默为他祈祷。

张福一路上思索着,眼前的田野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静谧,但他的心里却波涛汹涌。他想着王大爷的话,想着村里的日子,想着孩子们的未来,心中生出一股无形的压力。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是埋头干活,他必须要为全家找到一条更好的出路。

到了县城,张福径直走进粮食收购站。站里人不多,他走到柜台前,递上自己的稻谷样品,对站里的负责人说道:“大哥,我家里今年的稻谷丰收了,质量不错,我想问问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负责人拿起样品看了看,又在电子秤上称了称,微微皱眉道:“今年市场不太景气,普通稻谷的价格确实不高。”

张福心里一沉,刚想说些什么,负责人却接着说道:“不过,我倒是听说有一家食品加工厂最近在找优质稻谷的供应商,如果你能长期稳定提供高品质稻谷,他们愿意给出每斤1.5元的长期合约价。”

“1.5元?”张福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真的有这样的机会?”

负责人点了点头,“是的,不过他们要求的品质很高,你得确保每一批稻谷的质量都达标。”

张福沉思片刻,心中闪过一丝希望,“大哥,这机会我要是能抓住,对咱家可是天大的好事!不过,这品质怎么保证?”

负责人笑了笑,“你可以考虑改进种植方式,提高稻谷的品质。比如,使用更好的种子,合理施肥,科学管理田地。要不然,你可以去参加一些农业技术培训,学习新的技术。”

张福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他握紧拳头,对负责人说道:“好!我回去就和家里人商量,咱们要专心做这事,把稻谷品质提上去。”

离开收购站,张福的步伐比来时更加坚定。他知道,这一次的机会或许是他们家走出困境的关键。他一路上在心里规划着未来的计划,想着如何改进种植方式,如何提高稻谷的质量,甚至已经在盘算着明年去哪里参加农业培训。

回到家里,张福兴奋地把消息告诉了李梅。李梅听完,眼中也闪过一丝希望,“福子,要不我们就试试吧!这几年你累了不少,但如果能有这么个稳定的收入,咱们的日子也能宽裕些。”

“对,咱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张福坚定地说,“我决定明年去参加农业培训,学习更多先进的种植技术,咱们不能再走老路了。”

“那小丽的学费也能有保障了。”李梅终于松了一口气,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是啊,孩子们也不用那么辛苦了。”张福望着院子里的稻谷,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不过,咱们还得好好规划一下,这路可不容易走。”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讨论着未来的计划,虽然前路未卜,但心中都有了方向。张福看着李梅和孩子们,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可是,靠这1.5元的价格,真能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吗?

0 阅读:0
全琮评感

全琮评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