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作者魏巍于1951年刊发于《人民日报》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篇文章中的十三位壮烈牺牲的战斗英雄也让我们不禁为他们的事迹感到震撼。
这篇文章详细记录了在松骨峰阻击战中英勇牺牲的13位烈士的事迹,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发表约40年之后,其中一位原本被认为已经壮烈牺牲的烈士竟然奇迹般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这究竟是因为当初的报道出现了错误,还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战斗英雄复活背后的秘密。
复活的战斗英雄1990年2月的某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在一个男子的搀扶下来到了河北保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驻扎处,老者来到这里的原因就是想要弄清楚自己当时并没有牺牲。
站岗的卫兵在了解完老者的意思后就立即请示了领导,在得到批准后立即让老者进到了营区内,部队干事立即接待了老者。

老者看到部队干事后,心情也变得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于是便拿出自己的残疾证和中学课本,部队干事在看着老者的残疾证后对老者也充满了敬意。
正当部队干事想要向老者了解情况的时候,老者却抢先一步开始了对话,只见他慢慢地打开了一本中学课本,翻到了那篇著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他用手指轻轻地点了点文章中的一个名字,平静地告诉在场的所有人,他就是那个名字的主人——第38军335团的李玉安。

部队的干事在听到那位老者亲口说自己就是曾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战斗英雄李玉安时,他的内心不由得掀起了一阵波澜。
他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了自己所在团部的历史长河中,因为正是这个团队,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松骨岭阻击战中,展现出了无比的英勇和顽强,成为人们传颂的英雄团队。
对于这位部队干事来说,李玉安这个名字绝不是陌生的,相反,它在团队的历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一个关于那场战役的故事,都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记忆里。

然而,部队干事的心中也十分明白,当时作为该团一营三连的副班长李玉安早已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然而,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地方呢?想到这一点,部队干事的心中不禁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在1950年的时候,李玉安所在的部队前往朝鲜作战,后来在当年11月30日,李玉安的部队接到了上级给的紧急任务,要求其部队在敌后打埋伏,切断南逃美军的后路,在这次战役中,李玉安在作战的过程中十分勇敢,炸坦克、救战友,后来即便身受重伤也不下火线。

最后经过李玉安和战友也成功地堵住了美军的退路,获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是这场战斗极其惨烈,随军记者在目睹了战士英勇就义的场景心里也为之感到震撼,后来魏巍便写下了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13烈士的故事也被广泛传播,最后还被选入了重新地课本。
但是文中的李玉安一已经在松骨岭阻击战中牺牲了,是什么样的机遇让李玉安幸存下来了呢?幸存下来的李玉安又去了何地呢?

原来在松骨岭阻击战中李玉安当时胸膛被子弹击穿后陷入了昏迷,后来兄弟军发现了身受重伤的李玉安,于是便将李玉安送到朝鲜的救助站进行救治,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心,成功地将子弹从李玉安的体内取出。
体内子弹取出来之后的李玉安也逃过了一劫,就这样李玉安苏醒后便在朝鲜救助站养伤,直到半年后,李玉安的身体才逐渐恢复。

李玉安感觉身体恢复得差不多可以行动后便申请了回国,虽然可以行动,但是李玉安的伤实在是太重了,于是在1951年回国后李玉安便去了黑龙江省一面坡兵站和中南军区陆军医院进行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发现李玉安的肺部、肋骨、脊椎骨都有问题,于是便先后安排了8次手术,好在手术十分顺利,在后续的休养期间也没有出现什么并发症和意外。
在养身体的期间李玉安一直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康复后的李玉安在1952年以残疾军人的身份被派到了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粮库工作。

李玉安在粮库工作期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认真和负责态度,他每天早出晚归,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任务,确保粮库的运作井井有条。
李玉安的敬业精神和对工作的热爱感染了周围的同事,大家都对他的工作态度赞不绝口,在8年的时间里,李玉安凭借自己出色的工作表现和卓越的能力,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广泛认可。
后来由于李玉安工作出色,于是便被提拔为粮库检斤组的组长,负责监督和管理整个检查组的工作。

成为组长后,李玉安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保持着同样的认真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因此更加努力地工作,以确保粮库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就这样,李玉安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坚守着,为粮库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粮库工作的20年期间里,李玉安获奖无数,不仅如此,还经常把优秀的待遇什么的主动让给了其他的同事,而李玉安和家人一直居住在草坯房里,在工作期间,李玉安也没有像组织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一直保持着优良作风。
当时《谁是最可爱的人》已经被选入中小学教材,有一次,当有人注意到李玉安的名字与教材中那位英雄人物的名字完全一致时,便好奇地向李玉安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不是就是教材中提到的那个李玉安?”面对这样的询问,李玉安总是会用一种轻松的语气,以自己和文章中的人物重名作为借口来回应,从而巧妙地避开了进一步的追问。

然而,在四十年的漫长岁月中,李玉安始终未曾向外界透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令人好奇的是,为何在四十年的沉寂之后,李玉安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公开自己的身份。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和动机促使李玉安在这个特定的时刻,选择向世人展示他隐藏已久的真相呢?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1990年,年过六旬的李玉安想着让自己的后来也要向自己一样报效祖国,于是在和妻子商量后就决定让自己的小儿子李广忠参军,想要让小儿子也去自己之前服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但是后来李广忠参军的政审却一直没有通过。

看到自己小儿子的政审没有通过,李玉安心里也十分焦急,于是便亲自前往自己的老部队进行求助,部队在得知李玉安事情后,便亲自和地方政府协商,最后经过部队的帮助,李广忠也成功入伍了。
李广忠入伍后,李玉安这位战斗英雄还在世上的消息也传了出去,这一事件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并纷纷对他进行了大量的相关报道。

1990年10月25日,朝鲜方面主动向李玉安发出了邀请函,表达了他们希望李玉安能够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40周年的纪念活动。
在这一重要的纪念活动上,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亲自接见了李玉安,这不仅是对李玉安个人的极大荣誉,也是对他在朝鲜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的高度认可。
金日成还亲自授予李玉安“一级国旗勋章”,以表彰他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这一事件使得李玉安的名字在短时间内家喻户晓,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出了名后的李玉安并没有浮躁,还是像之前一样一直保持着低调的生活,除了在公开场合参加活动的时候,在其他时间李玉安也从来不透露自己的身份。
在参加活动的时候,李玉安也十分珍惜自己出席活动的机会,在进行英雄事迹宣传的时候,李玉安总是以最好的精神状态进行演讲,在李玉安看来,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李玉安在1997年的时候离世,虽然李玉安虽然已经离世,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作为最可爱的人,他的形象和事迹依旧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李玉安的一生充满了奉献和牺牲,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铭记历史,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信息来源
1、李玉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_百度百科 (baidu.com)
2、《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活烈士”,隐功埋名永做“最可爱的人” (baidu.com)
3、他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英雄活烈士李玉安 -台前党史县情网 (tqsz.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