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圆明园黑天鹅‘芳芳’死亡”的网帖和一段工作人员打捞死亡黑天鹅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记者了解到,圆明园目前正在对黑天鹅死因进行调查。有目击者称:这只黑天鹅名叫“芳芳”,是志愿者们给它取的名字。前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就死亡了。但是前一天还有游客看到它在“勇斗”偷钓者。
今年五一假期,有两只动物之死引发社会关注。一只是江西上饶鄱阳白沙洲湿地公园的白孔雀,被轨道缆车碾压致死,园方回应称是因为“人流量太大”,另一只就是圆明园黑天鹅“芳芳”,死因有待调查。虽然这两只动物并非国家野生保护动物,但其死亡引发的震动不小,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公众重视其生命以及所处的环境。
以黑天鹅“芳芳”为例,圆明园管理处工作人员称,“黑天鹅在园子里是非常自由的,不受束缚”。有一些志愿者会定期去投喂黑天鹅,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这些信息均表明,“芳芳”此前在圆明园的生存环境非常好。然而却在这个五一假期不幸死亡。希望圆明园方面深入调查死因,还原“芳芳”在五一期间的生存环境。
“芳芳”是否遭遇“复仇”?这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由于前一天有游客看到它在“勇斗”偷钓者——对着一个偷钓者的腿啄了一口。还有人看见有游客用石头砸向“芳芳”,认为“芳芳”是应激死亡,那么人们不免就怀疑“芳芳”遭遇偷钓者“复仇”。如果调查确认“芳芳”之死与偷钓者有关,应该顺藤摸瓜追究偷钓者责任。
“芳芳”是否遭遇意外伤害?有人曾看到一些调皮的孩子用石头砸金鱼等小动物,不排除“芳芳”被顽童误伤。还有人担心五一期间人多了,动物们恐怕要遭殃,“有些人看见动物就想喂”……这些观察与担忧,也要通过调查来印证或排除。换言之,调查“芳芳”死因不是给黑天鹅一个交代,而是给关注此事的公众满意交代。
近些年来,由于江河湖泊、湿地等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吸引了不少珍稀鸟类前来“歇息”或“定居”,即鸟类回归是生态环境变好的重要标志。不过,某些人的素质却没有跟上生态环境的变化。比如说圆明园禁止垂钓,曾对非法垂钓行为进行集中整治,但至今仍有偷钓者出没,以至于黑天鹅出来捍卫“领地”,“勇斗”偷钓者。
再如,一些孩子用石头砸金鱼等小动物,折射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欠缺;某些游客过度投喂动物,不是爱心爆棚而是充满无知,给动物带来伤害。所以,调查“芳芳”死因,重在调查人的因素,通过调查还原圆明园内动物的生存现状,进而加强针对性的引导和管理,让人与动物科学相处,为动物们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叫“黑天鹅事件”,是指难以预测,但突然发生时会引起连锁反应、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的小概率事件。此次圆明园“芳芳”之死也是“黑天鹅事件”,虽然与经济学上的概念不同,但同样值得关注,因为“芳芳”之死,不仅死因引发多种猜测,而且其在假期的生存环境也让人担忧。希望调查能给出答案。
对圆明园等景区管理处来说,为园内动物们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或许不难,但要改变某些人对待小动物的态度却不易,这是管理部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