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近日对俄乌冲突的“生意经”引发热议。其在公开访谈中将俄罗斯称为“更容易的交易对象”,直言乌克兰缺乏谈判筹码,赤裸裸的利益交换思维暴露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商人底色。这番言论不仅折射出2024美国大选年的政治风向变化,更揭示了美俄关系可能出现的戏剧性转折。
特朗普在采访中对比俄乌两国,强调俄罗斯握有核力量、能源、地缘影响力等多重筹码,直言“与普京讨价还价更划算”。
这种将地缘政治简化为商业谈判的思维方式,恰与其任内“通俄门”风波形成微妙呼应。数据显示,特朗普就任初期曾11次与普京秘密通话,远超历任美国总统,其推动解除对俄制裁、退出《中导条约》等举措,均显现出重构美俄关系的强烈意愿。
克里姆林宫对特朗普言论报以“谨慎欢迎”。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回应称“普京始终对对话持开放态度”,但强调任何谈判需基于现实利益。分析人士指出,俄方多年来持续购入黄金、加速“去美元化”,已在能源、粮食、军备领域筑起对抗制裁的“战略堡垒”,这些正是特朗普眼中的“硬通货”。
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暗示可能以乌克兰领土为筹码换取俄方让步。其顾问团队近期放风称,若胜选将推动俄乌“冻结冲突”,这与欧盟“确保乌克兰领土完整”的核心诉求形成尖锐对立。
当前,德国已宣布将援乌军费提高至GDP的2%,法国加速向乌输送远程导弹,欧洲防务自主化进程明显提速——盟友的焦虑反应,侧面印证了特朗普“交易思维”对西方阵营的冲击。
对于中国而言,特朗普提及“希望俄罗斯远离中国”的表态尤为值得警惕。尽管中俄“背靠背”战略协作经受住了多重考验,但专家提醒需防范美国对俄“离岸平衡”策略。从特朗普任内同时对中国加征关税、对俄放宽原油禁运的历史看,商人总统的“交易艺术”往往伴随不可预测性。
国际政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买卖,但特朗普的直言不讳撕开了西方外交的“价值观面纱”。当“美国优先”撞上“俄罗斯韧性”,这场地缘经济博弈或将改写冷战后的全球权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