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公元759年,大唐王朝正深陷安史之乱。这一年中秋前后,杜甫和几个弟弟在战乱中离散,相互间音讯全无。一个月明之夜,他借月抒怀,提笔写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明天下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杜甫却偏说故乡的月色最明。他怀念的哪里是故乡的月啊,而是故乡的人。这一轮明月,被寄予了太多的思念,也见证了太多的离愁。
在杜甫之前的唐朝初期,有个人站在春江岸边,一边看潮,一边赏月亮,心思飘到了万里之外,接着就想到了人间的各种悲与欢。更生发出了,宇宙尺度上的灵魂咏叹,写下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世,艳压全唐,他就是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一轮明月代表了古人对亘古宇宙的探寻,对人生命运的追问。
而说起月亮,又怎会少得了李白的月亮。孤独时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欢聚时他高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豪迈时他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心情低落的时候,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甚至连他的死也被后世幻化为,“最后向水中寻月而去”。那一轮明月,是他追寻的梦想,是他落笔的灵感,是和他共饮的朋友,更是他灵魂的知己。
说起月亮,又怎能不提到苏轼的月亮。丙辰年的那个中秋,他举杯邀月,把酒问天,意识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高处不胜寒。黄州赤壁的那个月明之夜,他和友人泛舟江上举杯对饮。意识到这世上永恒不变的便是那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深夜无眠。
他高兴地动身,去往承天寺找张怀民。但见中庭月色空明,如幻似梦。那一夜的月色仿佛出走半生,猛然间邂逅了故人。几千百年来,多少人仰头望着这轮明月,留下了永恒的诗篇。
李煜在月色里独自靠着栏杆,那轮明月呢,带着对故国的伤痛,那一轮明月承载着他对故国的无限眷恋。李清照在月色下独自登上西边的楼,那一轮明月是无处安放的相思,是难以消解的闲愁。
辛弃疾中秋之夜偏逢阴雨,那一轮望而不得的明月是年华白白虚度,是满怀壮志未酬。 孟浩然仕途失意,转而归隐。他林下弹琴,月下写诗,那一轮明月是遗失的梦境,是南寻的本心。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当岁月流转,山河变迁,所有的故事都会成为往事,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古人,唯有这一轮明月穿越古今是永恒的见证。
参考资料:
《月夜忆舍弟》
《春江花月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