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迅行
编辑|史作咏者
前言2006年,斯坦福大学增设了一个特别的奖学金项目,明文规定:只能颁发给成绩优异的中国留学生,并且以大陆学生为先,其次是香港和台湾学生。
这个奖学金就是以抗日名将王耀武命名的“王耀武奖学金”。
王耀武是谁?他曾是令我党最为头疼的劲敌,又是抗日战争时期中为数不多的坚决支持抗日的国民党将领,在抗日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国民党时,凭借出色的实力在黄埔诸多能人中崭露头角,在兵败被俘后,审时度势,看清了我党一心为民的实质。
对这一位曾是敌对将领,我党对其有着“抗日名将”、“私德无亏”、“蒋军中有才干者”等公正、客观的评价。
赤胆为民之士,怀有拳拳报国之心,在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国民残余势力退回台湾,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是他的晚年愿望。
能够有这样的觉悟,和他寒微的出身与坎坷的一生都有关系。
农民出生的军官王耀武是农民出身,彼时的农民地也不多,产量也不高,吃不饱、穿不暖,在他19岁时前往大城市谋出路。
他先去天津的烟草公司做杂工,杂工什么都要干,不光是工作甚至连老板一家的吃喝拉撒他也得伺候,一有不情愿的脸色,就要挨一顿毒打。
后来跑到上海一家饼干厂做学徒,当时厂里正在逐渐的更新机器设备,他很有远见,认为人力岂能与钢铁抗衡乎?
一则报纸给他送来脱离工人命运的信息,黄埔军校开办了,而彼时的中国文盲率很高,能识字的都算是有文化的人了,幸运的是,王耀武虽是农民出身但还是读过几年私塾。
但私塾的学历并不能提高多少竞争力,因为当时进黄埔军校的大多是地主阶级的后生,受教育程度不是他这个农民小子能相比的。
军校一期、二期他都没能考上,三战才成功进入军校。
1926年从军校毕业后,王耀武在国民革命军中当了个排长,大小是个军官,比农民强了不知多少倍,而他的才能注定了他不会止步于小排长。
在何应钦的手下当一个“辅佐型人才”,从排长升到了团长。在底层摸爬滚打多年,他对于如何与上司打交道很有办法,正所谓清官要比奸臣更奸。
王耀武作为军官不仅会带兵打仗,还会赚外快,开办了自己的饼干厂,从学徒变成了老板。
虽然当老板没少挣钱,但他生活上很简朴,不像其他军官纳小妾,而是把钱补贴到自己的军队中,这或许是他的队伍作战异常英勇的原因之一吧。
不仅补贴军队,开办的养殖场录用自己队伍的伤残老兵和军属能够有一个自给自足的生计。
那个年代当军官的个个为自己的发财而不顾人民的死活,王耀武能够舍自己之私利,为国家之大利,为身边的穷苦人谋福利,实属难得。
是劲敌,更是同志1932年,王耀武在蒋介石“攘外必须安内”的政策下,王耀武驻守在江西宜黄与红军展开殊死搏斗,由于红军缺乏攻城的军械,在王耀武的坚守之下,足足撑了24天。
这一战是红军反围剿中为数不多的失利,让蒋介石的脸面没有那么难看,所以蒋亲自接见了这位小团长,并当场擢升为旅长。
王耀武作为将领,带兵打仗的能力很强,是中共红军的劲敌,在1934年围攻粟裕所在的红军,寻怀洲、方志敏、刘畴西同志牺牲,只有粟裕带领几千人逃了出来。
王耀武带兵作战能力不止体现在内斗上,本身国民党并非一心抗日,而王耀武却坚持抗击倭寇,是国军中抗日功绩最高的一批军官。
其中万家岭战役,王耀武率领的51师与冯圣法的58师在万家岭将日寇一个师的兵力逼入绝境,歼灭日寇的数量过万,其成果不亚于台儿庄大捷,增强了中国军民对于抗战胜利的信心。
1945年,在日寇节节败退之际,雪峰山一役,王耀武的74军歼敌两万有余,对于王耀武来说是一场成功的收官之战。此时王耀武也已经达到了军官的巅峰——第四方面军总司令。
可惜,这样一位为民的将帅之才,并没有投靠我党的觉悟,但他在赶走日寇后,并不主张打内战。
在解放战争中,他高瞻远瞩,给部下说“这次战争不同于抗战,各位不要有以死殉国的想法”,可见他对于国家、民族统一的认同。解放战争后,他被送到功德林改造,他也是积极乐观,接受改造。
回到人民中去王耀武功德林时,曾希望共产党能够善待自己的家人,他也是国军将领中最清醒的一个,所以他是功德林监狱所有人当中,他表现的最好。
在监狱中,王耀武不再是司令官,而是挂念家人的普通人,他曾多次向党中央请示,希望能帮助寻找自己的家人。
当时他的妻子郑宜兰带着儿子们移居海外,不肯回国,中央只能尽力联系他的女儿王鲁云。
王鲁云是王耀武唯一的女儿,因此王耀武对她很是宠爱,所以分别后的日子里王鲁云也一直挂念着王耀武。
也有只有王鲁云一个人,始终不愿意离开,独自一人在香港打拼,成家立业。终于在1965年,王鲁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边,竟是周总理。
这一趟探亲,王鲁云和父亲相处了7天,对她而言,父亲始终没有变,仍旧是心怀家国。
所以王耀武去世之后,就有了开头的一幕,斯坦福大学的“王耀武奖学金”正是王鲁云所设立的,她本人一直致力于香港和大陆的教育,因为这不仅仅是她父亲的愿望,也是她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