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身居高位,亲眼目睹一个强大国家的瓦解,他也曾签署具有深远影响的协议,亲自推动自己的国家走向独立。

他被认为是乌克兰的建国者,晚年却充满遗憾,反思当初的决定,他就是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他的一生,对乌克兰来说,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他留给后代的,是独立的自豪,还是动荡的伤痛?

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1934年出生在乌克兰西部的罗夫诺州,这个地区在语言和文化上跟乌克兰东部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差异也深深影响了他的政治观点。

克拉夫丘克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对他的从政之路非常重要,他从基辅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和博士学位,在学术方面表现出色,这让他有机会进入政界。

在赫鲁晓夫当政时,他特别看重经济发达、技术领先的乌克兰,并且大胆任用乌克兰的干部。
克拉夫丘克因为懂得经济学,加上又是参加过二战英雄的后代,这样的家庭背景让他很快被赫鲁晓夫看中。

于是,他在乌克兰的政治舞台上发展得很快,一步步掌握了权力。
从中央的宣传部门负责人,一路升到乌克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重要职位,最后还当上了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

不过,克拉夫丘克崭露头角的时候,恰好是苏联面临崩溃的动荡时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苏联内部的各种问题越来越严重,民族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各个加盟共和国都强烈想要独立。

看到独立运动越来越汹涌,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克拉夫丘克,他的政治欲望也渐渐变得强烈起来。
乌克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上原本就比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工业实力,让克拉夫丘克看到了独立自主的希望。

世界闻名的肥沃黑土地,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领先的工业技术,以及战略位置重要的不冻港,都让他觉得乌克兰有潜力摆脱束缚,建立自己的国家,甚至成为欧洲的强大力量。

因此,他对苏联的控制越来越反感,认为乌克兰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发展壮大。

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原本是想挽救岌岌可危的苏联,但在克拉夫丘克看来,这些改革并不能真正解决乌克兰的难题,反而让乌克兰和苏联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这也更加坚定了克拉夫丘克带领乌克兰走向独立,追求自主发展的决心。
1990年,克拉夫丘克成为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这是他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也意味着苏联解体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上任后,他不再听从苏联中央政府的指挥,而是公开反对它,并且积极地推进乌克兰的独立。
戈尔巴乔夫希望维持苏联的统一,但他并没有听从戈尔巴乔夫的指示,而是坚持自己的主张,继续推动乌克兰的独立计划。

1991年8月,苏联发生了一次失败的政变,但这次政变却让苏联更快地走向解体。
同年12月,在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森林里,克拉夫丘克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一起签署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别洛韦日协议》。

这份协议正式宣布苏联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独立国家联合体,伴随着这一历史性的事件,克拉夫丘克成功当选为独立乌克兰的第一任总统,多年的政治理想终于实现。

那时候的乌克兰,起点可谓相当高:拥有先进的图-160战略轰炸机,还有建造了一半的“瓦良格”号航母,更别提170枚战略核导弹和两千五百多枚战术核武器,以及数不清的装甲车、军舰、飞机等军备物资。

不仅如此,乌克兰还坐拥丰富的矿产和油气资源,便利的交通网络,加上素有“欧洲粮仓”美誉的肥沃黑土地。

种种迹象表明,乌克兰本应有机会成为欧洲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可惜,随后的几年里,克拉夫丘克的一系列决定,却让乌克兰逐渐陷入困境。
乌克兰独立之初,克拉夫丘克为了争取西方世界的支持与认可,做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选择:不再依赖苏联,转而全面倒向美国。

他坚信,只有依靠美国,乌克兰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保障,并且得到经济上的帮助,从而推动国家发展。
为了获得美国的青睐,克拉夫丘克签署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协议,并且开始坚定地执行“亲美”的外交策略。

他频繁前往西方国家,努力加强与西方的关系,甚至不惜损害国家自身的利益。
这种过度倾向西方的外交策略,为乌克兰后来在大国竞争中失去自主地位,沦为被利用的对象埋下了隐患。

在美国的建议下,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做出了一个对国家命运影响深远的决定:放弃核武器。
美国承诺给予乌克兰安全保障和经济支持,同时,美国还强调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此加深乌克兰人民对核武器的担忧。

在1994年,面对来自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压力,克拉夫丘克签署了《布达佩斯安全备忘录》。
而这份备忘录标志着乌克兰正式宣布彻底放弃核武器,同意销毁或将境内的所有核武器转移至俄罗斯。

作为交换,美国提供了象征性的1.55亿美元资金,用于帮助乌克兰完成核武器的销毁工作。

然而,这个决定,让乌克兰失去了关键的战略筹码,也使得它在后来的国际政治较量中变得十分弱势,难以保护自身利益。
晚年的克拉夫丘克对此事深感懊悔,甚至表达了极度的悔恨之情。
除了外交和军事方面的问题,克拉夫丘克在经济上也出现了重大失误,当时,乌克兰听从美国经济学家的建议,全面推行“休克疗法”,想快速转型为市场经济。

然而,这种过于激进的经济改革,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结果导致物价飞速上涨,通货膨胀非常严重,国家资产大量流失,少数人迅速控制了大量财富。

这些问题让乌克兰经济一落千丈,社会也变得非常不稳定。
90年代的乌克兰经济状况十分困难,甚至连老人们的养老金都难以按时发放,一度不得不寻求俄罗斯的帮助。
特别是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由于原本的市场萎缩以及失去了低价的能源供应,经济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导致了大规模的矿工抗议活动。
信源:这位“老炮”总统走了,曾说“乌克兰不废核,就像猴子拿着手榴弹!”2022-05-11 上观新闻

克拉夫丘克担任总统期间,还推行了一些不太恰当的政策,这让乌克兰民众非常失望,大家纷纷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办事不力,强烈要求克拉夫丘克辞职。

民众的呼声越来越高,让克拉夫丘克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1994年,他不得不提前举行总统大选,结果,他在选举中输给了库奇马,无奈地结束了自己的总统生涯。
克拉夫丘克只当了三年总统,却给乌克兰留下了很深的伤痕,也为后来的各种冲突和危机埋下了种子。

克拉夫丘克下台后,乌克兰的动荡并未结束,由于放弃了核武器,经济也面临困境,乌克兰渐渐成为美国和俄罗斯较量的场所,国内东西部地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国内亲美和亲俄两派争夺权力,社会因此更加分裂,最终爆发了2004年的“橙色革命”和2014年的“广场革命”。

克里米亚半岛加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东部地区随后发生激烈冲突,乌克兰再次面临战争的威胁。
这一系列事件让乌克兰局势变得动荡不安,战火重燃使得当地人民的生活遭受严重影响,地区和平受到严峻挑战。
克拉夫丘克晚年好像也在思考自己之前的决定。

他在接受俄罗斯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签署《别洛韦日协议》的遗憾,认为乌克兰如果不独立,可能就不会有现在的混乱局面。
他还说自己的退休金太少了,只有一万八千格里夫纳左右,大约四千五百元人民币,觉得和自己为乌克兰做的贡献不太相称。
笔者认为
他一度有机会带领乌克兰走向兴盛,国家富强人民安乐本可实现,最终却把乌克兰带入了动荡不安和衰落的境地。
导致乌克兰落入此番田地的选择,是迫于无奈受他人控制,还是源于他个人的政治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