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天眼”曾耗费2.6亿美元建成,如今已经被废弃,中国“天眼”耗资11.5亿人民币,每日维护成本40万,会步美国的后尘吗?美国“天眼”是一个建于1963年的巨型射电望远镜,它的直径有305米,位于波多黎各岛的一个山谷里,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主要用来研究射电天文学、行星雷达和大气科学等领域,曾经做出过许多重要的发现和贡献,比如发现了第一颗双星脉冲星、第一颗行星质量的脉冲星、第一批系外行星等。中国“天眼”是一个位于贵州省平塘县一个天然凹陷的巨型射电望远镜,它的直径有50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于2016年。它主要用来研究射电天文学、空间探测和基础物理等领域,目标是揭示宇宙中的暗物质、暗能量、引力波等神秘现象,以及寻找外星生命信号等。
研发出射电望远镜对中美两国都具有重大意义。它的应用和意义不仅在于科学上的发现和突破,也在于工程上的创新和挑战。这是由于射电望远镜需要高精度的定向天线、高灵敏度的接收机、高效率的信息处理系统等,对技术水平和工程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射电望远镜还可以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射电望远镜进行联合观测,形成更大口径和更高分辨率的虚拟射电望远镜,提升观测能力和质量。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科学交流和合作,也可以增进人类对宇宙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那么,为什么美国“天眼”为什么被废弃了呢?美国“天眼”的运行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在这期间也遭遇了不少自然灾害和人为损坏。比如在1993年时就因为飓风导致部分反射器受损;在2014年时又因为地震导致支撑塔倒塌;在2020年时更是因为两次钢缆断裂而造成整个接收器坍塌。
除此之外,美国“天眼”的运营资金也面临着不断缩减和争议。由于其维护成本高昂而科研产出有限,在2006年时就被评估机构建议关闭或削减预算;在2017年时又因为飓风玛利亚造成重大损失而陷入困境;在2020年时更是被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宣布放弃修复并拆除。总之,美国“天眼”的废弃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其辉煌岁月之后也难免走向衰落。这让我们不禁思考,中国“天眼”会步美国后尘吗?中国“天眼”的建设和运营相对较晚,但也具有很多先进和优势之处。比如说:中国“天眼”的口径比美国“天眼”大近一倍1,可以接收到更微弱和更远的信号。中国“天眼”的反射器采用了活动的金属板,可以根据不同的观测方向和目标进行调整,提高了灵活性和精度。同时,中国“天眼”的接收器采用了六个馈源舱 ,可以同时进行多波段的观测,增加了效率和覆盖范围。它的建设地点位于一个自然形成的洼地 ,周围环境干净安静,受到人为干扰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小。因此,中国“天眼”在技术上有着很大的优势和潜力,可以在未来取得更多的科学突破和发现。目前,中国“天眼”已经开始向全球开放申请观测时间 ,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有望在探索宇宙奥秘、寻找外星生命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总而言之,美国“天眼”是一座曾经辉煌而又遭遇衰落的射电望远镜,它见证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段历史,也留下了许多遗憾和惋惜。中国“天眼”是一座崭新而又充满希望的射电望远镜,它展现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一种愿景,也承载了许多期待和梦想。两者之间既有差异也有联系,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我们应该以客观和理性的态度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要陷入偏见和情绪化。我们更应该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欣赏两者之间的成就,不要忘记共同的目标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