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房子每年花百把万送孩子去欧美留学,到底值不值?

先利探险 2024-02-28 08:09:14

疫情三年,焦虑了很多大学生,逼疯了很多家长。

考研人数8连增之后,终现拐弯和降温的苗头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是跟着我大一岁的女儿从小长大的。2019年,朋友的女儿高考,进入湖南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今年秋季,她已经保研进入了复旦大学。孩子是非常争气。

而孩子的妈妈虽是大学老师,却很佛系,从未跟我们提过孩子是如何努力的。最近才从她嘴里得知,孩子本科四年,真正在湖大的时间只有半年,其余时间孩子虽在学校,却都是在寝室上网课。

其实,在此期间上大学的孩子,哪个几乎不是这种状态?因为疫情的反复折腾,孩子大学四年,根本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因为孩子根本没有几天在学校,没有几天在课堂。

于是,快毕业的时候,很多孩子和家长将目光瞄向了考研,但考研也几乎只能是考国内的大学,根本出不去呀。这也是最近五年来,考研人数暴涨至去年474多万人的原因。

大家都被挤到一堆去了!

多姿多采的留学生活,让人向往

去年,肆虐了几年的疫情终于消除。国外大学的门缓缓向国内大学敞开。

这也马上产生了两个效应:

一是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骤降。

据教育部最新数据,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相比2023年下降了36万人!国内考研“热潮”在8连增之后,首次出现了降温的苗头。但这是不是一个根本性的拐点,暂时还不好说。

好耶坏耶?这里姑且不论。

先简单分析一下,这减少的36万考研学生去了哪里?无非是以下几个途径:就业、考公和出国。这减少的36万考研大军,显然大部分也加入了就业和考公的人群,出国的当也不少。看看头条号和小红书上沉寂了几年的留学咨询机构,现在个个满血复活,就能猜个大概。

第二个效应,就是出国费用不秀气。

卖一套房子,每年花百万供孩子留学欧美,值不值

女儿长沙市一中的一位高中女同学,本科毕业于宁波诺丁汉大学,现在正在伦敦艺术大学修读新闻传播学中的纪录片专业研究生。

在与其父的聊天中,得知,在伦敦艺术大学读研一年,花费在70万元人民币一年。这其中房租费一年就是20万元人民币。两年下来,费用起码在150万--200万人民币之间。

这个费用,令人咋舌,但还不算最高的。咨询得知,像在英国超级G5大学留学,有些学校一年的学费就在80万元左右。这不是一般工薪家庭能够承受得起的。

当然,我女儿同学家中有“矿”,爸爸是北京某上市公司高管,旗下还有自己的企业,自然供得起孩子在英国留学。但他也承认,现在留学英美的费用也不秀气,对一般家庭还是压力山大的。

的确如此。

以长沙为例,除非家中有数百万甚至更多现金的家庭,否则一些家庭送孩子去英美留学,就要出售自己的资产。以长沙现在的房子均价,要供一个孩子现在去英国留学一年,至少要出售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如果是读两年,卖两套这样的房子还不一定够。

如果是换成岳阳、株洲、衡阳这样的三线城市的家长,现在送孩子去英美留学,如果只读一年,需要卖一套1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如果是读两年,就要卖两套这样的房子。

问题是,在二三线城市,普通工薪人家,有几户有几套房子的?而且,现在房价是下降的。即便有房子可以出售,很多家庭也是欠着房贷的。也就是说,这样的家庭如果去供孩子赴英美留学,一方面要在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上承压,另一方面也要顾虑房贷的压力。

诗和远方,是很多人的梦想和理想

同时,人民币的汇率,也在贬值。目前英镑对人民币的汇率是9元,欧元是7.8元左右,而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更是飙升到了将近7.2元左右。换言之,目前供孩子留学的很多家庭,同时承受着房子降价贬值和人民币贬值的双重挤压。

那么,卖房每年花百把万左右送孩子去英美留学值不值呢?这当然因人而异,因家而异。对于家财余裕又重视孩子教育和见识的家庭而言,答案是肯定的。诚如上述家长在回答我的这个问题时所说,当然值得。

“至少他们学到了本事,懂得了奋斗,今后他们将为自己拼搏。我们不指望他们养老,只要他们未来能够自立自强不啃老,不成为家人和社会的负担,我就觉得值了。”

在这些家庭和家长看来,当前家庭的主要矛盾,不是供不供得起的问题,而是孩子未来前途的问题。这样的家庭,不需要孩子马上就业赚钱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所以他们关注的是,孩子能够继续受到更高品质的教育,学到更多本事,达到更高平台圈层这样的“诗和远方”,而不是眼前关于柴米油盐的“苟且”。

但对另外一部分家庭来讲,孩子本科毕业之后,是考研、出国还是就业?在这三个选项之间,家长和孩子的考虑可能更加现实。

考研人数为何突然减少?赚钱为家减负,占位为己求稳

对于2024年考研人数突然骤降背后的原因,各方人士看法不尽一致。

而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看来,这是学生和家长的选择越来越现实的结果。个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研究生连年大幅扩招,已然在社会上呈现出一副“研究生学历贬值”的现象。

首先,全国每年招收110万左右研究生,导致研究生的基数迅速扩大,加剧了就业竞争。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在学研究生333.2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近一倍,其中硕士专业学位授予人数占比从2012年的35%增加到2021年的58%。

如此多的研究生,毕业之后除少部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之外,大部分直接加入到与本科生的就业竞争中。另一方面,在现实中,部分学生发现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未必会比本科毕业的同学要好,薪资和职位未必比本科生好。

两相叠加之下,“考研不再成为最优选择”。

事实似乎也是这样:原来许多高职院校还招收研究生当老师,而现在头部高职院校更多地把目光瞄向了博士生,就是招研究生,数量也在减少,而且对专业很挑剔,给的待遇比博士相差得远。就是在同一个企事业单位中,多读了几年书的研究生,往往工资也并不比本科生高多少。

这些现象和事实,把研究生赶向与本科生一同竞争的境地。他们的门槛优势和学历优势似乎不再显灵显效。

同时,这几年疫情期间,经济下行,一方面导致就业的需求大幅减少,一方面引起许多家庭收入下降,两者导致学生和家长不稳定感不安全感徒增。

于是,许多学生和家长,在孩子本科即将毕业之时,做出了更现实更务实的选择:先就业,给自己先占住一个位子再说;先赚点票子,给家庭减减负,莫让父母压力太大再说。

换言之,在未来经济前景不明,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家长,选择以眼前可见的确定性来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凡事先薅到手,总好过到时两头无抓”,是他们普遍的心态。

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理想在高处,灵魂在低飞。这就是当下许多大学生的心态和情状。你认为是功利也罢,还是务实也罢,都无法否认,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正如陈志文所说:“这是每个人的个性化选择,没有是非对错的标准答案。但我还是希望年轻人可以多一点拼搏奋斗。”

考研是奋斗,出国是奋斗,就业也是奋斗。哪一种选择都有自己的理由,哪一种选择都值得尊重。正是多声部的复调,才汇流成这多彩多姿的世界,有声有色的人生,有滋有味的状态。

举报/反馈

0 阅读:0

先利探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