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生的方式与自然沟通一晃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光景了。我的初衷和现在一样:就是以艺术的名义使自己尽量多泡在自然中,把一情一感都记录在图画里。从涂鸦到精心制作再回到“涂鸦”,这里经历着怎样的过往,也只有图画能够还原整个历程。当你被生活快要压垮时,回望自己的写生足迹,一幅幅载着记忆的图画再现着一切过往,确能将一颗疲惫的心治愈。
《日日天色晚 晚来各不同》
《只要自由在 再冷的冬天也不怕》
《冬塬日暮》
《酒后不能驾车在院内画的风景》
《旷路寒林晚》
《愿每天都能以写生的方式向夕阳告别》
《炊烟升起》
《雪在傍晚停了》
《忙碌的秋天过去了》
《尚未完全封冻的溪流》
我的老家是黑龙江北部的一个叫做讷河的县市,这里一条江一条河形成的湿地让这片黑土地饶有生机,除了季节交替分明物产丰富以外.平原与丘陵相衔接的地貌为绘画提供了超级完美的视角,每转身一次身,俯仰一下头都有着令人称心的构图与新奇的感受。自去年年初开始,一个京漂三十来年的画者因照顾老人之需回到了故乡,便开始了一个画者的痴狂。去年700幅,今年有望1300幅,从春画到秋再经冬画到春,两年两千张写生,把一个思乡的游子直接灌醉,27X35cm大小,近一毫米厚的画布落起来比我的身高还高。
写生作品箱
《2022年初冬的夕阳》
《人间无实象》
《冬日夕阳》
《即将被冰雪覆盖的玉米地》
《暖阳》
《从前从未走远》
《讷水寒寒秋风尽》
《落叶后的乡间白杨树》
《秋风落叶季的日暮》
《收割在傍晚进行》
人在自然中是快乐的。一台写生车就是一乘称心的坐骑,刮风下雨,冰霜雪冻,天南地北早出晚归一切都全赖此乘,真正地是一个全天候的忠实伙伴。
我的写生车
《夕阳下准备迎接首场冬雪的原野》
《又是红轮西坠时》
《湿地·天黑·印象》
《永恒的原野》
《秋晨》
《在晨光后山远眺老莱》
《采幽悠》
《亚麻收获季》
《秋旱小咬儿多》
《晚霞造境甜如蜜》
人是离不开自然的,你看每当孩子哭闹不止时,大人都会说把孩子抱去外面走走,我想我们也像孩子一样,每当有排解不掉的困惑与烦恼时,都会在自然中得到慰籍。
感念写生,感恩自然。
画家:何树海
《对岸是红马山文化遗址》
《东风无力秋草黄》
《即将南征的日子》
《被落日映红的天空》
《一天的云彩都散了》
《秋红讷谟尔》
《逆着光的风景》
《初秋的湿地河滩》
《远眺喀米尼喀》
《钓夕阳》
艺术家介绍
何树海
1985年毕业于湖南醴陵陶瓷轻工学校。
1994-1996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
2006年创立中国象道艺术同盟。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油画学会会员。
中国油画创作研究院副院长。
作品展览
2012 中韩作品展(首尔)
2012 北京油画学会作品展(北京油画学会宋庄展览中心)
2012 中国象道艺术大展(北京·宋庄印象街艺术展览中心)
2013 融合与前曕--北京油画学会油画精品展(北京·JK文化交流中心)
2015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不能忘却的历史》主题油画作品展(北京东区艺术中心)
2016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北京·宋庄艺术东区展览中心)
2017 中国油画创作研究院首届作品展(北京·宋庄七臻美术馆)
2018.11 油画作品《祥瑞梅里》参加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
2020油画作品《阳光洒向苍茫》入选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油画作品展。(深圳大芬美术馆)作品多被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
《讷谟尔的稻田》
《彩霞漫天红》
《午后时光》
《傍晚》
《在汽车的喧嚣声中生长的大豆田》
《夏天的乌鸦》
《烈日当空》
《行驶在春光夕照中》
《春意渐浓》
方寸山散修
困惑